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庙会文化是一种复合形态的文化,常常是民间艺术精粹与封建迷信糟粕交织在一起,整体性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以文化经贸为主题的庙会活动是一种文化交流和商业活动,对促进民族文化与地区经济繁荣是有益的。而以迷信为主题的庙会活动却会对我们事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危害。现实中的庙会形式及其内容并非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既要保留传统庙会的精华并注入新的有益成分,又要去除夹杂在其中的迷信内容,使庙会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协调,就需要我们实现庙会从实然状态到应然状态的转变,实现传统庙会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粤语(俗称白话)电影,是广府文化的一种艺术门类,是海内外粤语人群中最有市场的电影。被誉为"引领广东电影第一次浪潮、粤语电影的拓荒者"的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王为一,不仅以他的粤语电影《珠江泪》、《七十二家房客》等立下了丰碑,而且以他的电影艺术观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本文从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视角,简介了王为一关于粤语电影的艺术实践和理论阐述,旨在为推动广东电影新发展加力。  相似文献   

3.
新闻事业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联系,新闻事业担负着传承、延续、重塑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传统文化又从内容与形式上制约和影响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本文以此为基点,从新闻通讯的产生、散文式新闻、新闻语言三个角度论述了传统文化对新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大量相关史料的考证与比对,认为"客家"称谓的出现,不会迟于明中叶嘉靖年间,地域是在客家人与福佬人及客家人与广府人交界的边缘地区,由于客家与素有"畲客"、"山客"之称的畲族在生产和生活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因而在族群间互相隔膜和互相歧视的背景下,分别被福佬人和广府人误认为畲族,而称为"客"、"客仔"或"客家"。  相似文献   

5.
书法在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参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客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对汉字点、画结体的整体性,线条结构的和谐、互补性有重大影响;而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创新性已渗透于书法的章法、形式与内容、书体线条的演化等层面。从主体上讲,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书者才有可能完成由纯粹的写字匠,向写字既美且又熟知书艺理论的学识渊博的书法家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核心,紧紧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对传统文化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形成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的传统文化观。通过梳理与凝练,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刻阐明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二、深度诠释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三、精度提炼了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各省市文化强省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打造、文化创新培育,在近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既有一些宝贵的经验,也有一些明显的偏向。广东在未来的文化强省建设中,借鉴其他省市的建设经验,进行准确定位、把握基本方向,要注意协调处理六对关系:"建设文化强省"和"文化建设强省"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文化为政和文化为民的关系、主流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远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是广府文化传承、发展的中心,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粤港澳大湾区法治文化具有异质性与同质性并存、私法性与公法性同在、建构性与进化性共生的特质,这些因素促进了大湾区法治文化的发展。同时,大湾区法治文化发展也面临着差异性影响、理性流失、"良性违法"等诸多困境。为此,粤港澳通过明确区域合作权限、加强软法治理、推动社会组织合作等路径消解困扰,形成协同合力,促进大湾区法治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下里巴人”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阶段,群众文化艺术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多元混合的格局:既有传统的"下里巴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又有新的"下里巴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艺术形式,还有主流价值观的"下里巴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导文化艺术形式。现阶段的群众文化建设,面临三种形态的"下里巴人"相互分割,发展不平衡以及群众文化工作与群众文化脱节,群众文化活动式微等困境。应根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需要和群众生活方式变化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空间、文化内容、城乡文化、民族文化的整合,实施对"下里巴人"的重建,实现群众文化的转型和繁荣。  相似文献   

10.
《廉之恒道: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现代转换研究》是在当今不同廉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一部代表性力作。该著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进行了历史考察和全面审视,展现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逻辑生成、主体内容和基本特征;著作深入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现代转换的动力、路径、目标与方法进行了探讨,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觉悟和自信。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即是将传统文化改造成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需要的文化。首先,客观地还原、批判地继承是高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一方面实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大力创新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形式。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归,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两课"与其他课程建设体系之中。最后,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生活化、实践化是传统文化在高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学校在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用时代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坚持古为今用是内容取舍的最高标准。以传统节日、民族艺术、经典文化、民间游戏、环境熏陶为途径,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
庙会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群众性民俗文化现象,汇集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华,凝结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在广大民众中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在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应将庙会文化纳入工作视野,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凝聚、教化、规范、传播和调节等功能,为促进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开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学者们在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当前,学术界在现实逻辑、多重挑战、多维路径等方面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包括内容、载体、方式、路径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目前,学术界在研究内容上多局限于方向原则的探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具体方案、举措有待深入挖掘;在研究方法上,学术界多侧重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有待丰富;在研究视野上,学术界尚缺乏多维视角的分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待引介人学、时空社会学和社会结构论等分析框架以拓宽其研究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匠心打造的大型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运用立体化传播,创造性地融合纪录和综艺两种不同的节目类别,一时之间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全新成功典范。本文通过对《国家宝藏》进行分析,发现其将传统文化与坚定文化自信的完美结合之处,分析其中的创新特色,探讨当今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权力--权利关系架构、异质文化影响、价值目标取向、出发点、法律规定、价值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诸角度对南京临时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模式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其对待传统法律文化的态度与实践,并对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性关系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开展文化建设要有准确定位和正确原则、理念的指导;检察文化建设要形式多样,注重实现形式、内容与实效性的统一;检察机关开展文化建设要注重加强研究,因地制宜,长远谋划。  相似文献   

18.
“坚贞、开放、开创、开拓”是沫若文化的精髓,它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乐山市沙湾区立足干部培训的时代需求,不断挖掘沫若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沫若文化课程体系,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同时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师资素能,让沫若文化有效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口,以主题学习、实践探究为主要形式,它更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系统性",在实践中深得学生喜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整合了学校资源、发挥了学校的优势,汇聚了全体师生的心血,它成为了学校研究小学民族精神教育的一大品牌。通过课程开发,打造了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实干才能的领导班子,培养了一支正在成长的优秀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元素和内容。面对油田企业战略化发展、文化多元网络化激荡、队伍结构多样化现状,油田职工文化建设要遵循职工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自觉,坚持主流价值取向、以职工为本、劳动关系和谐,准确定位职工文化;要把握企业职工需求,丰富文化内涵,着力构建特色职工文化,打造职工文化乐园,构建职工精神家园;要整合职工文化资源,积极推进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品牌建设,内生文化活力,繁荣发展职工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