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6)
教育生态学认为,学生个体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生态"细胞",是构成课堂生态的基础。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他们应以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地教授学生,而是各个课堂构成部分的动态组合和互动。生态学视野下的互动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群体活动,在教学主体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同时互动教学也涉及课内与课外之间的互动统一。从而诱导课堂学习意向,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关系和谐融洽,增强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外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何瑾 《学理论》2013,(17):349-350
在社会学意义上,课堂不仅是教育活动场所,而且是社会活动场所,课堂教育作为学校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更多地综合了社会对个体的需求和期望,在课堂这个具有最简单的社会功能的场所,使学生不断地完善社会角色,而师生的课堂互动是课堂互动行为中最中心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互动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去观察师生课堂互动行为,运用各种策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提炼出一组唯物史观的物质范畴:分工、交往活动、交往形式和生产力,并阐述了以生产力发展程度为基础的诸范畴之间的关系.以生产力为基础,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生产力发展引起并制约着分工的发展,分工有自然引起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不同发展程度的分工和生产力水平又会有不同的交往形式.以下将对其之间的关系做浅略分析.  相似文献   

4.
开展互动教学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互动语言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媒介,教师凭借其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大大增强互动教学的实效性.互动语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运用可采取如下策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借助有声的文字语言与学生展开积极对话;恰当运用语音、语调等辅助言语,增强师生对话的感染力;充分发挥身体语言的作用,增强互动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
学习性投入状况是大学生学习中的核心问题。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程度、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等方面分析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对策如下:正确认识学习性投入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教育;建立四年一贯导师制,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学习支持体系和支持型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6.
刘宓 《学理论》2010,(18):291-29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倡导课堂互动教学,凸显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强调师生间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的交流与互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文化因素及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互动中出现了互动形式化、互动不平等、互动不和谐、互动缺乏本质等失真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构建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建美 《学理论》2011,(20):219-220
课堂互动追求的本真意义就是走向对话教学,这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对话教学和课堂互动的内涵和特点。对话教学和课堂互动的本质都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走向对话的课堂互动需要教师转变师生观、知识观和学生观,并且通过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西联 《学理论》2013,(17):361-362
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当前我国小学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对此,提出以下对策:缩小班级规模;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学能力;改变传统观念;创建民主氛围;安排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9.
周雅舒 《学理论》2013,(20):366-367
哈贝马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交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在交往过程中要实现交往的合理化,交往主体必须在有效的语言表达基础上,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从分析价值观教育与交往的内在联系出发,思考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价值观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师生互动"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偏颇、深度不够、作用失衡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