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犯罪心理的形成受到主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根据唯物论的观点,犯罪心理观念性的本质决定了主体外因素是犯罪心理形成的根源。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提供了分析的另一角度。即应从两个方面分析主体内外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将犯罪心理的形成作为一个过程展开分析;二是将犯罪心理形成作为一个结果,将犯罪心理形成的特定时点隔离出来,根据内外因的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构成的 ,既有主体外因素 ,也有主体内因素。其中在主体内因素中心理上的非社会化情况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 ,产生犯罪心理是由于各个因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而产生了一种新质特性。形成犯罪心理的诸因素是一个系统 ,由母系统和子系统组成 ,系统中各因素之间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那种把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单一因素或这几个因素简单排列都是极其错误的 ,它不能说明产生犯罪的真正原因。如研究某人发生犯罪行为时 ,就不能仅仅列出家庭因素或工作因素或经济方面等因素的影响。而…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结构应是指能够支配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犯罪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犯罪心理结构包含的心理因素有错误或腐朽的认识,非法、过分或畸形的需要,犯罪动机,犯罪意志。其中,错误或腐朽的认识为主导因素,由此产生相应的非法需要,犯罪动机把非法需要的目标具体化,犯罪动机要转化为犯罪行为以实现非法需要必有犯罪意志的支配。  相似文献   

4.
关于犯罪心理画像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画像 ,是通过对作案人遗留的反映其特定犯罪心理的各种表象或信息的分析 ,来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进而服务于侦查工作的专门活动。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理论包括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指标体系与个案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一般步骤、方法和要求两个方面 ,加强个案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实践是发展和完善犯罪心理画像基本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信息攻击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方法,对它的界定是国际人道法面临的新问题。要论证信息攻击在国际人道法中的概念,有必要先对与其相关的概念如信息化战争、信息行动、信息战和计算机网络攻击等概念进行阐释,然后以作战方法为切入点,从国际人道法角度,按照主体、目的、后果和时间四方面对信息攻击进行考察,提炼信息攻击的构成要素,并通过与相关概念(信息化战争、信息行动、信息战、黑客行为、情报收集、计算机网络攻击)进行比较,进一步揭示信息攻击的构成要素。为此,可以把信息攻击界定为:信息攻击是武装冲突中,国家与武装团体为追求军事利益而发动的,产生暴力后果或与暴力后果有密切联系的计算机网络攻击。计算机网络攻击只有在构成信息攻击,成为作战方法时,才能运用国际人道法对它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个体犯罪心理的产生,一直是犯罪心理学界潜心探讨的焦点,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犯罪心理的内涵、形成及发生动力诸方面的研究,得出结论:犯罪心理是一个建构过程,是一种关系实在,是一种机能。犯罪心理的实质,就是犯罪主体为了某种自觉的和无意识的功能性目的而建构的对社会矛盾关系的客观反映和关系实在。  相似文献   

7.
公益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不特定的社会成员而无偿向公益团体或其他法定组织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物的行为。但社会主体向临时机构所做的捐赠和社会主体向特定受益人所做的资助不属于公益捐赠。社会募捐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以救助、摆脱困难为特定目的,向特定范围或全社会不特定人发起捐赠款物,用于救助特定受益人或不特定受益群体的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慈善立法。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慈善立法最为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犯罪心理的欲望过滤、内审克度、雕塑目的、行为创想、连环记忆、加速期盼 6种状态反映了主体犯罪行为发生前期的一个完整的横向过程 ,它们彼此由一种酝思性的原创逻辑相联而构成案前心理的全景。在这个横向的认识截面中 ,始终存在着一类由异心理与同心理所衍生出的相反与相生、互克与互吸、对立与对应、排斥与排拉的两极精神磁场 ,从正反极点的动力机制上演绎出了一组鲜活的犯罪心理案前全景酝思博弈现象  相似文献   

9.
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或终止特定民事关系为明确目的而进行的,能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事主体对财产的利益需求从以占有、使用为重心,向以实现财产增值为重心转移。与之相适应,在引  相似文献   

10.
青年心理具有突出的两极性特点,因而,各种各样的消极行为最易发生,加之青年固有的心理闭锁性与文饰性,就更使人们对其突如其来的反常表现难以捉摸,解决起来也十分棘手。导致青年消极行为的原因很多,挫折即是其中的一个。所谓挫折,即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时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或一定的情绪反应。青年正处  相似文献   

11.
高校暴力犯罪是由于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遭受的重大挫折、模仿学习暴力行为、情感荒漠化和心理能量积聚后本能释放等原因造成的。为此,可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以情绪宣泄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净化社会环境并加大高校暴力犯罪惩罚的力度,陶冶并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以预防和减少高校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犯罪客体为国家安全和利益及国家秘密、情报管理秩序,前者为主要客体,后者为次要客体;犯罪客观方面为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3.
心理测试技术与测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测试测试技木是一项新兴的刑事检验技术,而“测谎”则更多地出现在媒体上,为大众所广泛接受。“测谎”理论无法解释被测者在沉默状态下产生的情绪反应,而且容易引起被测者的反感,而心理测试技术理论,含盖了心理学中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从对谎言本身的探查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4.
逃避动植物检疫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违反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的规定,逃避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过失地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行为.犯罪客体是国家对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管理秩序;违反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的规定应采用狭义的理解;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该罪应当放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其罪名应当修改为逃避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罪.  相似文献   

15.
心理痕迹在案件侦查中的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痕迹是通过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间接地反映出来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抽象性、激活性、稳固性、无意识性的特点。心理痕迹承载于物质痕迹之上,二者之间相互印证。在案件侦查中利用心理痕迹可以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动机、犯罪时的心态及其个性心理特征等,帮助侦查人员高效、准确地查清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6.
心理痕迹是对物质痕迹的反映,犯罪心理痕迹是当事人等历经罪案的记忆,以及物证所反映的犯罪行为的"心理留痕"。犯罪心理现场是罪案引起的心理活动状态,近似广义的心理痕迹。心理痕迹的特点是心理载体的物质客观性、心理痕迹的意识潜在性、心理信息传递的间接性、心理要素的相对稳定性、心理面貌的独特性,心理现场的特点是精神世界的相对独立性、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案件信息的主观扩张性、案件意义的法律抽象性。在心理的潜隐与动静之间,体现着痕迹反应性和现场能动性、静态痕迹和动态现场、痕迹点和现场面、信息存留和信息扩展的辩证关系。犯罪心理现场重构是再现案件事实的方法,犯罪心理画像是表现作案人个性等的分析结果。犯罪心理痕迹和犯罪心理现场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7.
贪污罪定义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刑法学界对贪污罪的定义均未全面而恰当地概括我国刑法规定的贪污罪情况 ,有必要对贪污罪的定义重新予以认识。狭义贪污罪定义应当是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数额较大的公共财物的行为。广义贪污罪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及其他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非法占有所在单位的公共财物或其他财物或者依法应当交公的礼物 ,数额较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零容忍"警务政策是从社会大众平时最为关心和感受最深的轻微违法犯罪入手,严厉打击,不让其有机会转变为重大犯罪,进而控制犯罪率."打早打小"警务政策是当犯罪行为处于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时,就及时予以打击,不让其膨胀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肿瘤".使犯罪活动处于可控状态.上海公安机关实施的"打早打小"警务政策借鉴了"零容忍"警务政策及其战略、战术,确保了一方平安,为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环境犯罪这一特殊性犯罪现象其成因复杂.人的价值观念、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责任及其环境法制观念的缺损是导致环境犯罪的重要原因,而价值观念的调整则是预防环境犯罪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我国刑法最早规制的挪用犯罪,随着经济发达和社会进步,刑法规定了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和挪用资金罪都属于挪用类型的犯罪,两者主要区别是主体不同.国家工作人员为了个人使用目的而挪用特定款物的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罪.从犯罪主体的重要性,即身份犯的原则出发,非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特定款物应该定为挪用资金罪.“挪用”一词在三个罪名中大同小异,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资金罪的显著特点是挪用的私利性和有归还的意思,而挪用特定款物则不具有私利性且不以有归还的意思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