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苏州大学社会学系2010年组织的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以及性别和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关心的影响.环境关心由修正的NEP量表(2000年版)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比男性更为关心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关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女性比男性更支持社会性别平等,但是性别对环境关心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分性别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意识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意识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伦敦大学发展研究部修正的社会性别需求理论,利用典型组专题讨论方法,分别从服务提供层角度和服务对象角度调查了服务对象在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需求,包括现实性社会性别需求和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分析了两种角度下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别需求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提出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全面考察服务对象在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需求,并将该思路体现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北京和台湾的大学生进行了封闭式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发现受过性别教育的学生不仅更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也更具有生态意识,能够理解生态与性别问不可分割的关系,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社会性别分工与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也更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采取生态行为,并且主张将性别气质差异在生态环保运动中更好地应用.作者因此提出,社会性别教育对促进生态文明起着独特的贡献作用,应该将性别平等的基本国策与促进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做出的一种权威性分配,公正性是其本质要求,中国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应以"实质的平等"为追求目标,注重对弱者的保护。社会性别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论或方法。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对于改善女性地位、调整原有的性别利益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省DC乡的新农村建设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发现存在着决策层中女性的势单言轻、价值目标中女性的工具化、性别定位中复制传统以及性别中性化的现象,导致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城乡公正的同时,却忽略了两性的公正,背离了公共政策的"公正性"价值追求。而要推进社会性别的主流化进程,需要赋予妇联监测公共政策的权力,提高女性决策者的数量和影响,对决策者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现实社会性别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浅论社会性别主流化与社会性别预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性别主流化"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倍受世界各国重视和运用的就是编制社会性别预算.社会性别预算并不是为妇女制定出的单独预算,其目的也不是仅仅增加针对妇女项目的预算.目前,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开展了社会性别预算工作,在促进性别平等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应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部门对社会性别预算工作的重视,将性别意识纳入部门预算体系,并作为每年人大会议审议财政预算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召开10周年,回头看10年来国际社会在推动性别平等,促进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方面取得的成就,不难发现其中最具有实质影响力之一的便是性别预算的广泛开展。预算是政策主张的体现,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导向。虽然它可能基于性别中性编制,但是,政府征收税费的方式及其分配支出会对男性和女性产生很不相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0年福建省女性高层次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当前高层女性人才与男性人才性别意识的差异,并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解释高层女性性别意识的理论模型并进行验证。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政治面貌、城乡背景、母亲文化程度与职业、夫妻社会地位差、单位类型、工作单位岗位变动、对工作自我现实满意度、所在单位女领导能力以及社团参与情况对高层次女性人才的性别意识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人锋 《求索》2006,(1):91-93
社会性别已经发展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的一个中心概念,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一个主要的分析范畴。本文在回顾社会性别理论发展的同时回溯了它在性别与传媒研究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在运用这一理论研究传媒对女性歧视的同时,也应重视传媒对男性性别角色的一些不合理的规范。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主流化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要求各国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本文在对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中国协调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了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经济改革体制、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国企职工下岗,由此产生下岗人群再就业的特殊问题,即将转变为市场化的体制下失业人群再就业的普遍问题。本文根据西部地区的调查资料,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框架,从能力与脆弱性、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三个方面,定量分析再就业过程中在就业意愿、途径、社会支持和就业资源的获取机会等方面的性别差异,最后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鹏 《桂海论丛》2003,19(4):89-91
新时代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而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历史局限性、与时代发展的不适应性、机制的不完整性等等。文章就此提出要在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加以建立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龚晨 《桂海论丛》2012,(6):47-51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信息素养是党政领导干部应有的基本能力。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在信息态度、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安全、信息道德、信息素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全面提升领导干部信息素养,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营造健康发展的信息环境、培养信息技能的核心能力、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信息道德规范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要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介明 《桂海论丛》2006,22(4):25-27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各级领导干部立身处世、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和准则。领导干部做好表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自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言行的标准;二是加强官德修养;三是廉洁从政,为人民群众掌好权;四是勤政为民,多为百姓谋福祉;五是实施善政,谋求领导工作成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6年全国综合调查的数据,本文描述了农村女性与城镇女性和农村男性的性别角色意识差异,并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释农村女性性别意识的理论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己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本村和外村人际交往以及社团参与情况对农村女性性别意识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女性性别意识的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在注意提高妇女自身的教育素质和劳动参与率的同时,从社区和社会层面拓宽农村女性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5.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办、国办关于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新规的发布,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进入了稳步推进阶段。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固有的特征,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因各种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审计风险。文章在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特征分析基础上,指出了现实条件下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最后提出了防范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层导向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央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通过基层就业、一线招考、公开遴选、双向交流、加强管理考评和监督等手段,不断强化基层导向,使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具有了更多的基层元素和时代特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条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需进一步明确链的价值取向、规范链的运行程序、优化链的运行环境、提高链的运行功效。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职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之际,社会性别统计作为一种寻求改变的工具,有潜力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技术性要素,即为服务型政府提供技术性支持,以服务于社会中的所有个体。本文强调以女权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念为导向,在基层组织日常工作的统计表格中加入社会性别统计,既可以提供分性别的统计数据,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需求,又可为政府制定科学、有效、全面的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政府监管和法院诉讼都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放松政府监管不仅意味着给社会更多的自主和公民更多的自由,还意味着以新的社会控制方式替代传统的社会监管方式,意味着强调法院在社会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通过诉讼实现执法从而实施对社会的控制,是政府监管与法院诉讼两种社会控制方式的结合,这标志着政府执法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取向。建立和完善"官告民"制度,在"官告民"机制中政府行使的诉权实际上就是政府对违法行为的指控权,这不仅意味着行政 司法的新的法律实施机制的确立,意味着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结合,还意味着社会控制方式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