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海益 《唯实》2010,(1):49-53
仔细研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职能"、"分化"和"生产方式"是《资本论》中十分重要且相互关联的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曾经被传统政治经济学丢弃了。马克思的职能概念主要指的是生产要素职能。马克思的分化概念主要用来描述生产要素职能不断分离的过程。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主要用来概括生产要素职能分化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比如资本要素的增殖职能分化出来以后占据支配地位就形成资本生产方式等等。这三个概念是笔者倡议构建的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力的供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供给相对过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理论论述了资本供给,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改善供给,实现有效需求,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马克思供给理论的核心。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充分地发掘《资本论》中供给理论体系,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见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深入研读马克思的供给思想,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始于《资本论》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澄清,就在于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转型"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的。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马克思专门讨论了市场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价值转型"始于《资本论》第三卷。问题的要害在于,市场价值并非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劳动才是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随着价值形式、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的出现和演化,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发生过程;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从资本循环与周转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深化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随着市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定型过程。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斯蒂德曼、鲍特基维茨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对马克思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资本论》历久弥新,愈益显示出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学习和研究《资本论》,首先要明确其历史地位,其次要挖掘《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体现。《资本论》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其提供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科学理论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我们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科学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及其趋势,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信心;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中的市场理论○刘文《资本论》系统地阐述了市场经济理论,这是我们今天研究市场和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理论武器,对指导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一、市场的一般特征对市场一般特征的分析,是马克思市场理论独具特色的内容。马克思指出,任何市...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的正义悖论问题是关涉当前马克思正义观探讨合法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资本论》本身并不存在所谓的正义悖论,正义悖论问题的产生是由政治理性主义及其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维方式导致的,《资本论》正义悖论的实质阐释性悖论。超越《资本论》的阐释性悖论必须超越政治理性主义的二元化思维方式,还原《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性辩证法这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是在辩证法的总体性张力中完成对资本逻辑的科学揭示与价值批判,《资本论》的事实正义批判与价值正义批判内在一致。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创生了政治哲学的经验主义传统的当代形态,而且为建构当代正义观可能理论形态引入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与企业经营管理陈建国冯秀云王大康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是找不到有关论述的。但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在《资本论》中有极其详尽的阐述。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全面挖掘和运用其中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灭亡的规律。但是,单就这三大理论本身来说,如果去除资本主义这一特殊性质,从普遍意义上看,为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活动,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资本论》,本文就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间题谈点粗浅认识。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入手,通过对社会总资本  相似文献   

9.
中介方法是《资本论》理论大厦得以建立的重要方法。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从抽象到具体的不断上升过程,都是通过中介来完成的,从而使《资本论》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有着丰富的生产关系理论,可以从“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中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的‘三分法’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环说’的关系”四个方面来把握,从而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关系理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是一部比较难读的书,《学习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一书作为《资本论》二卷的《节录本》(以下简称《节录本》),在减轻难度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要读懂它,仍然需得下一番功夫。我个人在学习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概括起来就是:“摸准脉络、钻研重点、弄清概念、深入领会”。下面主要以《节录本》二十章为例,分别作点介绍。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运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遭受剥削的非人生活及其压迫的根源,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从发生到灭亡的规律。正是由于《资本论》的历史价值重大,因而围绕《资本论》产生了众多的解读方法,本文对《资本论》的解读方法做出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中,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观点是需要批判的,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批判,从"剩余"概念出发,否认马克思剥削对象即"剩余劳动"的界定。吉登斯的"剩余"概念与马克思的"剩余劳动"概念界定是不一致的,也不能从"剩余劳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表现形式"剩余产品"、"剩余价值"出发,否定马克思"剩余劳动"概念;更不能忽视物质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对"剩余"的作用而抽象地谈论"剩余"。剥削正义与否,是与所属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转得更好”。这是马克思主义史上一个空前的新课题,我们必须也只能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而又妥贴地解决好这个历史性的课题。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的、辩证的、历史的剖析。这个剖析,揭示了社会的大生产发展导致的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也勾划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则是言简意赅地对整个《资本论》的方法论作了概括,重温《序言》所阐述的一系列方法论原则,对于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探索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宏著。它不仅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把握时代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商品经济的科学分析,对社会化大生产的科学分析,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基本功能的科学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信用理论对我国正在深化的国有企业改革,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信用是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信用产生的前提是借贷资本的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资本的借贷关系,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资本主义形式,是货币资本家为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商品,是一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借贷资本的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剥削观是其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备受关注又饱受争议。应当遵循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真理认识与价值判断相统一的逻辑思路,从界定剥削概念、细分剥削者的收入构成、厘清剥削现象的发展过程三个维度着手讲授马克思的剥削观,将有助于在坚持原典立场与解释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回答学生思想中的新疑惑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进行全面批判,从而发展出他自己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他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承认由政治经济学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相对有效性,但又指出其局限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发展了阶级关系和价值关系借以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再生产中表现的中介,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的思想,我国要不要实行股份制,只能根据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来探索和论证,不可能从《资本论》中“引经据典”。 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认识问题和研究工作都不能从已有的原则出发,而必须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确没有提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思想,他甚至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商品、货币,《资本论》中也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19.
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暨第六届年会于1994年7月19日——23日在辽宁省委党校召开。参加会议代表共有76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本论》与市场经济。与会代表围绕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它在现阶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指针。这次年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价值规律与会代表认为: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无论任何社会,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2.价值规律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价值规律本身,这是价值规律体系的基础部分,同时还包括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3.要运用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形式的理论指导企业生产。价值规律也是市场调节的机制,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缩小,即企业的资源配置,必须依照价值规律来调节,使资源向着效益高的部门流动,向着产业政策方向流动。4.关于怎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自觉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宪章 《奋斗》2014,(12):56-5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