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刑事立案初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立案初查是法定立案机关进行的一种诉讼活动 ,以实现立案阶段的任务为其存在价值。其内容是审查犯罪事实 ,调查核对证据、综合制断案情。初查应当及时进行。我国应修改现行立法 ,完善刑事立案初查权。  相似文献   

2.
刑事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有其自身的叙事方式。执法实践中存在的与刑事立案有关的立案标准、立案初查、立案管辖、立案方式、立案公开等问题,需要从现实出发进一步厘清,需要以刑事立案的实践运作状态为基础进一步规范,这对于推动刑事诉讼具体法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不少基层公安机关在刑事立案上比较混乱,刑事立案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主要原因是:一、当前的刑事立案标准不够统一、明确,难以操作;二、立案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三、公安机关内部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合理;四、受上级公安机关工作要求及其他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人为"控案";五、一些民警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尚未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前,商业贿赂犯罪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十分猖獗,立案是刑事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第一步。由于商业贿赂案件主客体的复杂性,解析商业贿赂案件的立案管辖,有利于实务部门各司其职,快速、准确地对其打击。侦查人员应掌握好初查的方法,提高初查效率,为后续侦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盗窃刑事立案标准长期落后于盗窃罪的发展和明显低于犯罪的起刑点 ,造成大量治安案件被立为刑事案件 ,使治安、刑事案件统计数字不能正确反映一方的违法犯罪形势。因此 ,盗窃刑事立案标准应以“有犯罪事实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为依据 ,与提起公诉和犯罪起刑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初查作为刑事立案前的职权行为因为缺乏法律规定而引起学界的争议,特别是初查的性质,对初查性质的界定不同直接决定了对初查程序的完善方式不同。警察机关的初查行为是警察权的性质,而检察机关的初查行为则是法律监督性质。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须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8.
立案标准是刑事立案中的重要问题,其高低决定着能否启动立案程序和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我国现行的刑事立案标准高额化,影响和制约了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修改刑事立案标准是刑事诉讼改革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9.
尹军 《公安研究》2009,(8):55-58
当前,在公安执法实践中,刑事立案具体标准滞后于现实的问题十分突出。做好刑事立案工作,首先要解决对刑事立案标准概念的界定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立案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李凌  牛丽琳 《公安研究》2000,(2):48-49,62
文章认为一些《刑诉法》教材把“必须有犯罪事实”作为立案条件之一,既不符合法律的原意,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建议将“立案条件之一”改为“有理由认为犯罪事实存在”,并就如何把握新的立案条件及其是否会影响立案的准确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