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6年底的统计数据反映,昭通地区苗族干部的数量有所减少。昭通地区的苗族人口16万,居全区少数民族人数之首,约占云南省苗族总人数的1/6。看现状有喜更有化对昭通地区苗族干部的培养工作,昭通地委、行署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苗族干部队伍出现了领导干部和任实职的领导干部都增长较快的好势头。但是在整体上苗族干部的数量却相对有所下降。全区苗族干部数1992年为1200人,到IM年,只有llpe人,时隔5年,减少6人,减少0.5%。而同期比较,全区干部数增长8.5%,其中少数民族干部增长1…  相似文献   

2.
昭通地区民委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建立的机构。十五年来,在昭通地委、行署的领导下,我们凭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山区各族人民的朴素感情,在大力宣传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推进民族散杂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维护民族散杂地区的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不断探索、总结、创新,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好团结的表率昭通地区有20多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440981人,占全区总人口10%,是全省民族杂散地区的一个缩影。昭通地区又是一个贫困地区,全省700万贫困人口有150万在昭通,而少数…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昭通地区民宗局在昭通地委、行署的直接领导下,积极认真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从全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干部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与有关部门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形式,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的增长速度与全区的干部增长速度逐步趋于平衡。从1998年的统计数来看,昭通地区有少数民族干部6145人,占昭通地区干部总数的8-7%,干部比例仅低于人口比例一个百分点。大批优秀民族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肩负起历史重任,与汉族干部一道,带领各…  相似文献   

4.
昭通地委、行署从1990年起,设立民族地区发展基金,以帮助民族地区解决经济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困难。几年来,这笔基金在昭通民族地区起到了团结各族人民群众,稳定社会,促进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效果,受到民族群众的拥护,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肯定。昭通地区有23种少数民族,46万多人。除部分回族居住在坝区外,大部分居住在高寒地区。尤其是苗族,越高寒、越边远的地方,居住的越多。由于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民族贫困地区面临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的严重形势。自1990年设立“昭通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教育发展基金”,实行计划…  相似文献   

5.
秋日的昆明,气爽风和。10月19日至21日,云南省民委召开云南省苗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就今后一段时期云南省苗文推广运用工作进行研讨,提出把苗文的推广运用工作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67人,有来自本省文山、红河、昭通、楚雄、昆明的苗文学者和干部,也有特邀贵州、四川、广西的苗族西部方言的学者和干部。与会同志听取了省人大副主任张宝三、省政协副主席项朝宗、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省民委副主任段金录的讲话。与会同志认为:云南省民委召开云南省苗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是贯彻今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今年…  相似文献   

6.
地处滇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昭通地区,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散杂居地区。区内少数民族有23个,47万多人。人口较多的苗族15-8万人、彝族15-4万人、回族14-9万人。多年来,昭通地委、行署在民族工作中有硬措施,使全区一直保持了民族和睦,团结友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好形势。      昭通地委、行署 民族工作有硬措施          ● 文成端 认识到位,民族工作有位子历届昭通地委、行署的领导总是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民族团结关系的加强,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为关…  相似文献   

7.
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保证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用典型引路,做好民族工作,昭通地区民族宗教部门按照上级的要求,设立了11个民族工作试验示范点。通过一年的努力,各试验点已见初效,为指导全区的民族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昭通地区11个县(市),除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绥江县外,其它10个县(市)和地区民族宗教部门都各设了一个民族工作试验示范点,这些试点中,有1个乡10个行政村,试点辖区内的总人口3872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961人,少数民族占46.4%。在昭通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扶贫攻坚,而攻坚的对象主要是少数民族和高寒特困山区的群众。从这个现实意义上说,昭通地区民族…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全党思想政治工作统一的原则和方针政策。但是,由于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历史因素、民族习俗等条件与其他地区不同,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种特殊的环境之中,有许多特殊的制约因素和特点。民族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贯彻执行统一原则和方针政策时,必须与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相结合。那么,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给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哪些特点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利加强和改进民族…  相似文献   

10.
自1995年底文山扶贫工作会议上,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出异地开发扶贫的举措后,在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支持下,昭通地区通过半年的努力,已将失去生存条件的高寒民族山区的群众,有组织地向思茅等地区,输送了异地开发扶贫人员两批共1283人。对此举动,目前多数人积极支持,少数人怀疑观望,也还有个别人泼冷水。笔者在高寒特困民族山区工作10多年,并直接参与昭通地区异地开发扶贫的启动工作。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想就异地开发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关心此事者共商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昭通高寒特困民族山区的严酷现实众所周知,昭通在扶…  相似文献   

11.
一民族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它的生存期比阶级和国家的生存期更长。民族问题在当今世界上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民族问题决不会因社会制度的变革、经济的发展而消失,做好民族工作既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十分重要的工作。昭通地区是一个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的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寓于全区各项工作之中,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寓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民族工作在阳通地区工作中具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其特…  相似文献   

12.
昭通地区民族宗教局在其包点扶贫的永善县马楠乡石灰窑苗族社实施安居工程。安居工程于1999年7月22日通过验收,当地19户苗族群众欢欢喜喜地搬进新居。马楠乡石灰窑苗族社全寨有19户,居住地海拔2500米以上,气温低,日照少,多为阴雨天气,雾重,多数时候对面不见人影,农业生产上只能种植洋芋、荞子及少量的燕麦,多数人户以畜牧业为主。可谓“六月暑天裹着棉、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地区民宗局包点扶贫以前,全社苗族群众住的是叉叉房,挡风避雨的条件都不完全具备。昭通地区民宗局承担了对石灰窑苗族社的包点扶贫任…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六月,全国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报告,特别强调了要抓好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要注视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并且对贫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怀贫困民族地区,为使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采取的有力措施。对此,我们要结合昭通地区民族教育的实际,认真领会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客观地总结昭通地区民族教育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切实采取措施抓好昭通地区的民族教育。昭通地区有23种少数民族,川万多人口,分居在约3000多个自然村、农业社中。这些村社大都是在…  相似文献   

14.
民族工作是党的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工作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1988年,我从一个地委书记被调到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做领导工作,成为民族工作战线上的一名新兵。虽然我是苗族,但生长在汉族地区。从五十年代起,在区、县、地区的领导工作也是汉族地区,对民族工作十分陌生。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才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南。作为一个实际工作者,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狠下功夫,才能做好党的民族工作,使我们所做的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周瑞麟 《创造》2001,(7):39-40
民族地区民族干部的培养问题,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边防巩固的政治基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尤其是在我国即将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这一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所以民族干部是加强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的关键所在。一、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16.
一、准确把握昭通地区 民族工作的特点, 提高做好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昭通是一个地处内地、边远、贫困、 少数民族散杂居的地区。昭通地区民族 工作有以下特点: 第一,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大、分 布广、散杂居。全区有少数民族23种48 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o%,其中人数 较多的民族有苗、彝、回三种 。全区11 个县(市)171个乡(镇)、1102 个行政村 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第二,少数民族种类多,存在明显的差异。10万人以上的有苗、彝、回三种民族。其中,苗、回人口在全省同类民族中占的比重大。上千人以上的民族有白族5931人,布依…  相似文献   

17.
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也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边疆民族地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民族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困挠干部工作和民族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少数民族干部如何才能得到迅速、健康地成长。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党的干部工作和民族工作成功与否。笔者认为,既要坚持原来的一些特殊培养途径,又要开辟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新渠道。多年以来,我们党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一直十分关注,并被提到了党的干部工作和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认识和实践,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结合云南实际,省里和各地逐步采取了一些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措施和办法,诸如:请各综合和专业大专院校代培在职的少数民族干部,对高考…  相似文献   

19.
民族立法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政策。近几年来,河北省在民族立法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提高对民族立法工作的认识。民族立法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河北省民族立法的实践证明,宣传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加强民族法制的教育和普及,提高各级各族干部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对搞好民族立法工作至关重要。河北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一是充分认识多民族的省情,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增强各级干部的民族意识和自治意识;三是充分认识民族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  相似文献   

20.
李培滇 《创造》2004,(12):21-21
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素质一直是制约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边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执政能力提升有着深远意义. 首先,民族干部的工作能力集中反映了边疆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民族干部的工作能力是由干部个体的基本素质构成,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是边疆民族地区多种因素决定的,深究起来比较复杂.现在的问题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各级干部自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民族干部执政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