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描绘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 5年以至 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蓝图的“十五”计划《建议》,再次重申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方针,并指出“十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之所以说是新阶段,在于我国的开放有与以往不同的新情况、新发展、新特点,这些“新”应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成为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国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基础。面对全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要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对外开放的内涵,既要开放国内市场又要开拓国外市场,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在“十  相似文献   

3.
潘悦 《理论视野》2013,(12):21-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这是在后危机时期新的国际经贸环境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制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及其给我国开放型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制度层面和实体层面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对于完成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钟河 《瞭望》1990,(10)
把治理整顿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鼓励沿海开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是既定的国策。中央已重申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基本政策措施不变,还将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窗口和基地作用。 以沿海开放促全国经济发展 以经济特区为先导的沿海开放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地区布局上所作的战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经济地带由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组成.(一)经济特区是国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来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特殊区域.目前,我国已经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我国的特区既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像将来香港、台湾那样的"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坚持自力更生基础上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的经济特区.(二)开放城市是指那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城市.目前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城市.(三)为  相似文献   

6.
经过11年的开放和建设,我国沿海地区已形成了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组成的多层次的经济开放带。这篇文章从整体上介绍了我国沿海开放带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开发区经过四年创业起步,目前已进入了成长见效的新阶段。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开发区的建设开拓发展,必须紧紧把握一条主线,这就是用邓小平同志的特区思想来作指导。一、小平同志讲,特区是一个试验,山西的开发区建设要特别注意“特”和“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根据邓小平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的构思,首先在深圳、珠海,然后在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后来改称“经经济特区”。试办经济特区,是…  相似文献   

8.
《瞭望》1984,(16)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广东、福建两省的经济特区以后,明确地提出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是收而是放的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这个指导思想,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建议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连同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这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重要步骤。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发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在实行对外开放过程中,充分发挥沿海城市的作用,也是中央多  相似文献   

9.
处在第二次创业起步阶段的中国经济特区目前正面临着来自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特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也制约着特区经济的下一轮发展。如果说,在第一次创业初期姓“资”姓“社”问题曾一度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首要问题的话,那么,特区不“特”和特区要“特”的两难选择则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特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中国经济特区尽快地从特区不“特”和特区要“特”的困境中走出来。通常意义上,经济特区指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特区八年     
方新 《瞭望》1987,(32)
中国宣布对外开放已近八个年头,目前的进展怎样,发展趋势如何,这是海内外人士广为关注的问题。最近,从闽粤沿海传来了信息,处于对外开放前沿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已经健步迈人发展的新阶段。 此间人士认为,特区经济取得长足进展,建设势头向纵深推进,表明中国对外开放为潮流不可阻遏. 1979年底,蛇口工业区率先揭开对外开放的序幕。创办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打开国门,学习、吸取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子的沃胆尝试。经过近八年的探索和建设,中国经济特区日渐显露出“绰约风姿”。 特区社会生产力持续、稳步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开始形成 八年来,经济特区吸引了来自港澳地区以及美、日、英、法、联邦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资金,到1986年止,四个经济特区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张继明  许崇富 《求知》2006,(5):33-34
一、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天津实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难得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就充分表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已经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对于实现天津的城市定位,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协调全国整体经济布局,加强与东北亚的经济交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6,(51)
国务委员谷牧最近就我国的对外开放对本刊作了长篇谈话。他指出: 我国已初步形成一个“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有层次、有重点的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正向外向型经济“爬坡”,深圳特区的市井萧条已告结束;沿海开放城市已引进重要的技术改造项目四千多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已建立较大的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三百多个;外商到内地搞合资、合作项目,也一样可以享受到特殊的优惠。 当然,我国还存在着改善投资环境不够理想等问题。现各地正在加紧落实国务院的“二十二条”。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精神,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报告指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内陆省包括一部分民族地区,自治区以外的沿边地区大部分也是民族地区。因此,民族地区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地区。这些地区必须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通过扩大进出口,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来推动经济发展。民族地区虽然有经济、文化、技术相对落后的不利因素,但是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的。第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双向开放”的实施,民族地区从区位劣势变成  相似文献   

14.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15年经济建设的总要求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同时,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九五’潮间,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民经济通行规则,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对外经济体制,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在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经贸现状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理出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思路,走出一条集约型外经贸发展的新路子。一、正视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创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以及在特区创办的“三资”企业,是奉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以来的新生事物。经济特区“三资”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然碰到在实践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的事大问题。“三资”企*的成长与发展,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特区活力强劲的企业群体。实践证明,经济特区“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特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政府有关的必要的监管体系尚待建立和健全,加上如何有效地对经济特区的“二资”企*实施必要的监管,在实践中也碰到“二难”境地:一方面为吸引资金、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外开放已从经济特区这个点发展到沿海、沿江、沿边三条线,进而推广到全国内陆省份的面。当年仅在经济特区实行的特殊优惠政策已在内陆地区普及,仅在经济特区试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特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许多成功经验和举措已经逐级在全国推开,从而使经济特区的特殊优势变得越来越弱。在这种背景下,国内有些学者从社会公平角度出发,认为举办经济特区违背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国民待遇原则,违背了社会公平竞争的原则,为建立国内的公平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它将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经济特区 ,经济全球化既是发展的机遇 ,也是严峻的挑战。经济特区要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增创新优势 ,赢得新发展 ,必须深化改革 ,锐意创新 ,其中特区模式的创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经济特区模式的选择及存在问题1 经济特区模式的演变与定位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经济特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经济特区模式的选择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 1979年 7月创办的深圳蛇口工业区是按亚洲出口加工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杨立勋:《从“对外开放窗口”到“国际化城市”——加入WTO后深圳的未来走向》——该文指出,深圳要建设国际化城市,这是一个非常正确、非常及时、非常符合深圳实际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圳新的发展标杆。中国加入WTO前,深圳经济特区一直扮演着对外开放窗口的角色。22年来,中国通过特区这个窗口,引进了资金、技术、管理、信息,推进了中国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方位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深圳必须从“对外开放窗口”向“国际化城市”转变,这不仅是深圳对外开放量的扩张,更是深圳对外开放质的扬升,是深圳迎接WTO和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挑战的战略抉择,是深圳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认为要从以下六方面落实措施:成立国际化城市建设指导机构;开展国际城市调查研究工作;加快建立与国际贯例接轨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实施科教兴市、文化立市战略。  相似文献   

19.
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特殊方式,是以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集中实施对外开放的专门区域。不言而喻,开放是特区的特点,也是特区的重点。开放是特区的特点包含这样几层意思:首先,开放是特区的基本任务。特区作为我国的市级、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的一个完整的社会单元,负有许多与其他省、市和其他地区一样的共同任务,但特区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是开放,是在我国率先打破封闭和僵化,走向世界,与世界市场融为一体。特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任务。特区如果迈不开开放的步子,打不开开放的局面,就没有资格称为特区。第二,开放是特区…  相似文献   

20.
一进入9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给上海的加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带来了百年一遇的历史性机遇,邓小平的国际经济战略思想为上海跃上新的台阶提供了理论武器。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邓小平就一直考虑将对外开放的地区从深圳等四个特区逐步向全国推进。在’\十年代中叶,邓小平作出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决策,指出这些城市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在这两个阶段上,上海未能成为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心,或者说上海还没有做好全方位开放的准备。进入90年代,邓小平决心搞几个大的动作来打开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其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