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英法两国围绕欧洲霸权和海外殖民霸权冲突不断,法国对英国的外交政策也随着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路易十六执政时期,法国企图利用北美独立战争来削弱英国,重夺霸主地位。但战后法国的对英外交政策却逐步偏离了既定轨道,不仅没能削弱英国,夺回霸权,反而内外交困,爆发了大革命,波旁王朝覆灭。  相似文献   

2.
平均主义是在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它反映了小资产阶级要求在消费资料分配上绝对平等的愿望和要求,是小资产阶级平等观在分配问题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平等观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是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产生的。恩格斯指出:“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尤其是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把公民的平等提到首位以来,法国无产阶级就针锋相对地提出社会的、经济的平等的要求,这种平等成了法国无产阶级所特有的战  相似文献   

3.
王希鹏  宫铭 《理论视野》2013,(10):46-50
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身份差别等特殊力量,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力(不受制约的权力)或权利(为某些人特设的权利),这些权力或权利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有的则在法律规定之外。其基本特点是建立在对某些权力或权利分配不公平基础上的以权谋私或权利专属,目的都是特权主体用之以谋取私利。从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来看,制度僵滞与文化依赖是当前特权存在的重要原因。治理特权首要破解恶性“路径依赖”,强化反特权“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适应性,实现反特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4,(6):5-5
经济总量是重要的,但经济结构更重要。举一个例子,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比英国大多了,但是GDP结构不一样,因为英国从1770年工业革命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其工业革命已经进行了70年。英国的工业产品中,钢铁产量增长很快,生产不少的机器设备、蒸汽机,英国的棉布是机器纺织的棉布,英国的交通工具已经是火车和轮船了,  相似文献   

5.
朱沅沅 《理论视野》2012,(11):61-63
将小说《双城记》置于其诞生的历史背景之中,结合狄更斯的创作经历和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探讨狄更斯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解析他所塑造的有争议的革命者和群众形象以及他对大革命所持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9,(6):43-43
法国是西方发达的民主国家,由于众多先贤先哲在民主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和法国大革命,在西方民主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法国发展到今天,却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出现了民主的异化。而其表现形式就是公民社会的“黑手党化”。  相似文献   

7.
法国近代发展的历程伴随着暴力和冲突。自由、平等和博爱这三个法国大革命所产生的三个硕果并没有真的成为保护法国人民的福泽。从1789年起,法国在历经了近两个世纪的冲突后,最终在第三共和国时期达成了妥协,实现了大革命中所提出的政治主张。托克维尔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反思者,在《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两部书中对民主、自由和平等进行了阐释,剖析了法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运用比较的方法,在全球视野的背景下看待法国问题,使得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家们完成了从街垒到议会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费希特一生都在与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后果打交道,终生都在坚持大革命的理想,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弘扬理性王国。法国大革命高涨时期的费希特,以思想的自由、先验自我的理性原则为大革命的合理性进行辩护。法国督政府时期的费希特,以法权理论为共和制的合法性作论证,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最彻底地体现了大革命的民主原则。拿破仑对外侵略时期的费希特,为理性国家作论证,主张自由的定在与国家中的自由观念。  相似文献   

9.
法国有两位伟大的作家,各自写了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伟大作品,他们就是雨果(1802-1885)和托克维尔(1805-1859),雨果的《九三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均是作家生前最后—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和各自代表作(《悲参世界》与《论美国的民主》)相比,篇幅和知名度都要小,但都是被低估的巨著. 读雨果的《九三年》可以感受大革命的暴风骤雨、血雨腥风,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则可认识法国革命前的政治,而这往往是被人所忽略或遗忘的.  相似文献   

10.
曹交凤 《学理论》2010,(11):66-67
英国作为一个最早实行工业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发展同其制度文明的卓越成就是分不开的。专利制度作为制度文明的典范,孕育并导源了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早在18世纪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枝独秀。没有专利制度,工业革命是否能在那个时间发生也是个未知数。本文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前英国专利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那段时期专利制度在英国的实施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一、资产阶级的人权观 人权概念首先是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适应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来的,是反对君权神授的封建特权的有力武器。它的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洛克和法国的卢梭等人。资产阶级人权观尽管经历了三、四百年的几番变迁,但它的基本观点是一样的。因此,为了搞清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基本内容与实质,我们有必要回顾和考察洛克、卢梭等人的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12.
外曾祖父在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亚历克斯·德·托克维尔生于1805年,出身法国穿袍贵族,相对于佩剑贵族,他们主要出任文官。托克维尔家是法国“世族”,历史可以上溯至12世纪,其先祖参加了征服者威廉入主英伦的黑斯廷之战,获得了在诺曼底的封地。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3)
特权是一种与社会法制背道而驰的现象。虽然在我国没有强制的特权存在,但特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像非法占有、公车私用、强拆等都是特权的表现形式。特权又是一种权力对大面积的独控行为,严重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公正、公平规则。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要对特权现象进行整治,还给公民一个平等和谐的法制社会。从特权在社会存在的形式和如何消除特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建立一个平等的中国社会提出几点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法国有两位伟大的作家,各自写了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伟大作品,他们就是雨果(1802—1885)和托克维尔(1805—1859),雨果的《九三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均是作家生前最后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和各自代表作(《悲参世界》与《论美国的民主》)相比,篇幅和知名度都要小,但都是被低估的巨著。  相似文献   

15.
权力分立并通过权力制衡达到政治自由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的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但卢梭极度轻蔑赋予国家各组成部分独立权力以相互制约的均衡理论.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前两部宪法中表现得十分鲜明.从实际情况看,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权力分立有自己的特色:议会至高无上并发展为相当程度的专制,行政权过于弱化而无法与立法权抗衡,司法权根本没有独立地位.因此可以说,法国人基本上没有按照孟德斯鸠的思路去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6.
正法治是人类的共同政治理想法治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成就"。英国通过法治开启了现代国家进程之路,法国通过法治巩固了大革命成果,美国通过法治得以立国,德国通过法治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日本通过法治率先在亚洲走向现代化……甚至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亦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的回顾人的现代化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早在二百年前,先是在英国、然后是在西欧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进程就开始了。从广泛的意义上说,这场工业革命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现代化过程的开端。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人的现代化的,也正是这场革命。这个问题不是哪一个人提出来的,而是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现实提出来的。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不仅是新的经济体系,还有新的社会秩序、新的生活方式。由工业革命所开始  相似文献   

18.
全面地分析了工业革命诞生于英国的各种史学观点:单一因素决定学说、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学说、马克思的世纪历史条件学说以及当前流行的混沌理论学说.通过对各种学说的深入研究,发现从单个因素来看英国并不是各方面都是最优的,而是具有综合优势,但是这种综合优势只有在市场经济思想指导下最终才爆发了工业革命,因此认为,工业革命诞生于英国的原因是英国的综合优势和市场经济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辟了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便是率先引领英国走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道德观对英国的现代性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与现代性启蒙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英国启蒙思想家用充满道德感的语言促进18世纪英国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爱之心推动自由主义持续发展,以同情催生了情感主义的萌芽,从而使英国实现了与法国大革命理性迥然有别的现代性和平转型。然而,这种道德观过于强调个体的道德意识,由此也隐藏了现代性诸多问题的根源。观照中国现代性进程,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更需要道德的力量推进社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怎样使收入分配更加科学合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不平等是由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所导致的,所以克服不公平最根本的是要消除产生不平等的原因。如果不是在治理产生不公平的原因上着手,却期望用调节收入不公平的事后结果的方式来达到公平目标,是难以获得预期效果的。目前在我国,导致收入不公平的最重要原因,是市场竞争不公平。这个问题在教育、医疗卫生、内外资企业税收等方面都存在。相关制度和政策不合理、不完善,使得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竞争的起点上就不公平,其结果必然是不公平的收入。而事后的税收调节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个国家居民收入的大致水平是有一个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