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亨利·基辛格是美国著名学者和外交家,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充当过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两国最高级会谈的先行官。他与毛泽东有过多次热情的会见,进行过长时间的真诚而无拘束的谈话,毛泽东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基辛格,美国著名外交家,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正是他,以先行使者身份,踏破中美外交的坚冰,建构起中美建交的桥梁。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毛泽东,以他那伟大的胸襟和独特的远识睿智,作出了中美交往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人再次睁开慧眼看世界,用伟大而坚实的脚步,从太平洋跨过大西洋。中华民族用自己伟大而坚实的胸膛,铺平了改革与开放的前路。闭关锁国已成昨天,今天的我们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与基辛格,中华民族没有忘记你们!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不仅是我党的领袖,是全国人民所崇敬和爱戴的世纪伟人,在国外也有一大批的追慕者。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外交家、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基辛格博士作为两国高级会谈的先行官,曾与毛泽东有过多次会谈,深为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毛泽东"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  相似文献   

4.
朱洪 《党史文汇》2000,(1):42-45
1971年夏天的一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突然接到国内指示,要他立即回国一趟。什么事,没有说。根据外交纪律,也不能问。这年4月,中国邀请在日本打球的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此次回国,可能与中美关系有关。黄镇当时还不知道,这个月9日,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抵达北京,直到11日离开,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多次会谈。4天后,黄镇悄然归来。7月16日,中美发表公告说,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条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此后一天,黄镇叫曹桂生去一趟。到了大使办公室,大…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20多年的严重对峙后,中、美两国最高领导者毛泽东和尼克松权衡纷繁多变的国际局势,高瞻远瞩,毅然决定互通和谈信息,从而叩开中、美两国互为封闭的国门。中、美两国终于由冷战转为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毛泽东和尼克松是中、美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开拓者和设计者。  相似文献   

6.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对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详情和意义,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多次说过,我是热心于中美关系的。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初,邓小平为中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曾代表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多位总统、国务卿等领导人谈判、会谈。本文记述的是邓小平在1974至1975年间,在中美建交谈判过程中与基辛格的多次外交交锋,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邓小平在刚刚经历巨大政治磨难后重新走上国际舞台时所展示出来的折冲樽俎的外交风采和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给基辛格留下深刻印象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逐渐实质性地介入并随即承担起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重任。1974年4月,联合…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一直采取敌视政策。但是,由于新中国不断壮大,在国际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迫使美国逐步改变对中国的态度。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震惊世界。从此,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一个访问中国大陆、曾经经历中美关系“震撼世界的一星期”的美国高层人士.过去40多年中.基辛格出访中国50余次.有着“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之称。他关于中国的论述有很多.但他的新作《论中国》,首次尝试以专著形式系统阐述他关于中国的见解.重点分析和梳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战略.试图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具有深邃洞察力和科学预测力的毛泽东,自始至终把握对美关系的主动权,两次对美战争,迫使美国正视“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的现实:高举和平至上大旗,团结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美国,迫使其主动接近中国:凭借胆量和睿智,不计历史恩怨和社会制度差异,远交近攻,主动开启中美关系僵局的大门。毛泽东对中美关系正常化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明钢 《党史纵横》2007,(8):50-52
自红军时期起,耿飚就是毛泽东麾下的一员功勋卓著的战将.在毛泽东的培养和多年战斗的历练下,耿飚迅速成长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后来更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驻外大使.回首往事,特别是谈到毛泽东,耿飚的眼中总是充满了浓浓的情感.他曾经在文章中写道:虽然我和毛泽东同志的接触并不多,但是他的指示和教导,无时无刻不在指挥着我的工作和战斗;他的思想和言行,每时每刻都在鼓舞着我和战友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本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 ,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是谦虚和清醒的 ,“八大”新党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为党的行动指南 ,是他本人坚持的结果。 5 0年代末以后 ,随看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升温 ,毛泽东思想也被不断地拔高、突出 ,“文革”达到了顶峰。一贯厌恶个人崇拜 ,但又认可这种崇拜的矛盾心理伴随着晚年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第三次战役的胜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赶回“三八线”以南,朝鲜战局大体上稳定下来,毛泽东松了一口气,想离开北京,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集中一段时间来编辑《毛泽东选集》。于是,这年2月底3月初,他以休息的名义向党中央请了假。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1976     
霞飞 《党史纵横》2005,(5):22-27
1976年,是毛泽东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毛泽东的心情是复杂的,需要做的事情很多。1975年9月,毛泽东决定评《水浒》收场,他仍然支持邓小平整顿评《水浒》,是毛泽东在不经意间同意的。1975年7月下旬,毛泽东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看东西很困难,便由中央办公厅找来北京大学教师芦荻帮助他读古典文学书籍。8月14日,毛泽东在读古典小说《水浒》时,谈了一些对这部小说的看法。第二天,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整理成一份谈话记录。因为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涉及到要重新出版《水浒传》的问题,8月15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把这个谈话记录送给分管出版工…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2月,胡绳在<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的文章.文中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本人都曾染上过民粹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在结束访问苏联归国途中,抵达哈尔滨视察,这是毛泽东一生当中唯一一次到黑龙江视察。在18个小时的停留中,毛泽东视察了哈尔滨的工厂、市容,还特别为松江省委题词: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为哈尔滨市委题词“:发展生产”;为哈尔滨市第二次团代会题词“:学习马列主义”;还为《松江日报》题写了报头。这些题词给松江省、哈尔滨市广大干部群众指明了方向,激励和鞭策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5年过去了,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今天,我们重温题词,更具有…  相似文献   

17.
1948年七、八月间,毛泽东以战略家的远大目光纵览全局,敏锐地察觉到历史已将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精心筹划新的方略。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军事和政治上的准备,人们期待已久的战略大决战终于拉开了大幕。这场大决战,是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环紧扣一环地组成的。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旅),  相似文献   

18.
薄一波这位惟一健在的中共七大中央委员,经历了革命的风风雨雨,同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经受了许多磨难,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因为这种信仰是在跟随毛泽东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刘明钢同志撰写的《薄一波与毛泽东》一文,对薄一波与毛泽东几十年的交往情况作了概要记述,尤其对二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态度与言行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展示。  相似文献   

19.
子舒 《党史纵横》2004,(11):24-26
"和平演变"是美国政府企图借蒋介石之手,以武力手段在中国推行强权政治彻底破产后,在新的形势下推出的在中国复辟的战略.毛泽东对<白皮书>的评论,揭开了毛泽东与"和平演变"战略进行斗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突破敌“黄河防线”,挺进中原战场,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拉开了帷幕。随后,为保障刘邓大军能够在大别山区创建鄂豫皖边根据地,毛泽东指挥陈赓、谢富治兵团于8月下旬南渡黄河,挺进豫西、陕南,实施战略展开,创建豫陕鄂边根据地。紧接着,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在9月取得沙土集战役胜利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