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商:领导者不可或缺的一种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情感智商运用到现代管理领域,是近20年来一直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领导者要“用心管理”,而不是仅仅靠权力、压力使人服从。在领导工作的实践中,有的干部有些“娇气”,不愿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身在群众,心在“汉”;有的干部有些“傲气”,身居要职,趾高气扬,架子大,瞧不起群众,疏远群众,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干部有些“霸气”,把群众当成工具,任意摆布,动辄训斥;有的干部有些“邪气”,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权谋私,处事不公;有的干部有些“冷气”,对干部群众的困难疾苦、身心健康麻木不仁,不闻不问,…  相似文献   

2.
“魔方”,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许多人对它着了迷,如醉如痴地摆弄它,琢磨它,试图成为自如驾驭它的主人。然而,魔方终究是魔方,它那表面似乎规整的六面体下,隐藏了多少变化;潜伏着多大的玄机!在它那莫名的诱惑之下,一个个人空耗光阴而无功而返,一个个人误入歧途而难以自拔。 细细一想,“权力”这个东西,又多么像魔方!千变万化,深不可测。既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快慰,又能让人陷于极度的沮丧。多少人迷恋于它,企图成为它的至高无上的占有者;而又有多少人悔恨于它,只因为已被它害得身败名  相似文献   

3.
正确对待权力陶信成怎样对待权力?这个问题对于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有着一力重要的意义。有的人,认为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应该用采为人民服务;有的人,以为权力是个人的,回以用来谋私。执政党,就是掌握看政治极力的党,它的党风问题,出就是怎样对待和...  相似文献   

4.
郭庆晨 《奋斗》2005,(12):54-54
习近平在谈到做群众工作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失语”状态——“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同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信任,不能光靠权力,更要靠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指权力的质变,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即社会公共权力蜕变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特权或私有权力。有人用一句很简单的话给腐败下定义:所谓腐败就是“用公权谋私利”。由此可见,腐败以社会公共权力的存在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社会公共权...  相似文献   

6.
权力是责任     
权力是什么?不同世界观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认为权力是权威,有了权力就有了权威,就可以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可以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有的人认为权力是金钱,有了权就有了钱,可以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可以我给你“办事”,你给我“好处”,一句话,可以用权捞钱。最近,  相似文献   

7.
张雨生 《唯实》2010,(3):94-95
有的人说,县委书记应该权力瘦身。又有人说,县委书记应该权力增肥。这些人往往是同一个部门的人,在这个场合说这种话,干这种事;在那个场合说那种话,干那种事。我是组织人事工作的外行,但也觉得瘦身与增肥是相对立的,相矛盾的。权力既然要瘦身,就不应该去增肥,既然去增肥,也就瘦不了身。这种矛盾现象正在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8.
权力与约束     
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历来有着不同的词语来加以描绘,并且总是有贬有褒。比如说“当官的”就有贬义,而“领导”就是尊称。“政客”一词,让人想到的是为官从政者如何诡诈狡猾、心狠手辣、厚颜无耻;而“政治家”,则让人想到运筹帷幄、经邦治国、为国为民的伟人。与对待金钱的态度相类似,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一方面有着“学而优则仕”的久远传统,另一方面又百般标榜不畏权势,自诩“天子呼来不上船”,其实也是骨子里想当官,当不成官时便说“不当也罢”,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客观地说,权力本身是“中性的”,问…  相似文献   

9.
党委书记的“权威”,包含权力和威信双重内涵。二者相通又有着明显的不同。权力是社会赋予党委书记的法定职责,它是以党委书记所任职务而产生和存在的,所以称为职权。威信则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是个人素质的外部评价。职权有利于党委书记威信的建立,威信却并不依赖于职权而存在。威信是党委书记履行职责,号召、影响、约束下属和做好工作的重要潜在因素。那么,党委书记靠什么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呢?事实证明,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宣传吹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威信是以人格、能力、知识、感情等为基础,靠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江苏省有4名靠“卖官”发财的县以上领导干部被绳之以法,其中两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另外两名的刑期,也都在10年以上。说实在的,靠“卖官”发财的人,早就该有这样的下场。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想当初,这4名“卖官者”,都是红极一时的市、县委“一把手”,算得上炙手可热的“实权派”。他们的权力,本来是党和人民给的,按理说应当上为党分忧,下替民解愁,可他们却利令智昏,偏不这样做,而是笃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把“要想富,动干部”作为生财之道,凭借手中的权力,干起权官交易、以权谋…  相似文献   

11.
上帝给人一张嘴,除吃而外,同时还赋予它说的权力。表达思想,人际交往,都要通过说话来进行,这项“天赋人权”,功用可谓大焉。经常读到这样的材料:若人长期与世隔绝,即便是最伶牙俐齿者也会渐成“语言上的矮子”,乃至“失语”。常人如此,官员亦然。或者毋宁说更甚...  相似文献   

12.
周建华 《党课》2013,(18):70-71
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指领导者的品德、才学、能力、性格、感情、经验等个人综合素质吸引人和感召人的影响力,它是居于领导者权力影响之外的、能让下属和群众敬佩和信服的一种自然征服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说:“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因此,领导干部仅靠权力筑起的威严是不长久的,只有靠人格魅力树起的威信才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为亲朋好友甚至个人的利益乱打“招呼”:有的干预干部的选拔、任用;有的过问干部的调配、升迁;有的插手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或介绍基建工程承包人,或帮助推销商品,或充当皮包公司担保人;有的插足侦查工作,干扰正常司法工作,等等。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打“招呼”,甚至乱打“招呼”,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领导干部私心杂念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作谋取个人私利和小团体利益的工具;二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够健全,上级疏于监督下级,同级不愿监督同级,下级不敢监…  相似文献   

14.
说“权”     
人生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多,然而“权”是最具诱惑力的。古往今来,围绕一个“权”字,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绵亘无绝的活剧。权力是多么好的东西,凤阳小子朱元璋拥有了权力,便由一个放牛郎变成君临天下的洪武大帝;仅有踢球小技的高俅拥有了权力,便由一个市井无赖变成权倾朝野的高官。“文革”中的林彪,更是大念“权”字经,什么“有权的幸福,无权的痛苦……”把“权”字推向欲望的高峰。时至今日,这“权”字仍成为众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然而,哲人云:“权是人生一难关。”难就难在权力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易受各种欲望…  相似文献   

15.
权威是什么?它是一种力量,是权力力量和人格力量的聚会;它是一种威势,是威望、威信的总和。而一些领导干部,毫无权威可言。困难企业不敢去,对下级的问题不敢管……“权”和“威”分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能力不强。不是靠真本事上台,而是靠“拉”、“送”、“跑”起家,这种人没有理论修养的根底,缺少实践的磨练和经验的积累,因而面对一班人,不能实施有效的组织领导。二是人格不正。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党性修养和锻炼,一切以“利”为准则,忘记了自己的党员领导干部身份,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是业绩不…  相似文献   

16.
梁丁 《廉政瞭望》2009,(1):38-38
关于权力,有很多“经典”的话,譬如“权力是一剂春药”,它意味着,即使再萎缩不堪的人,只要掌握了权力,就可能枯木逢春。还有“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个“绝对”是个可怕的词语,任何东西,只要“绝对”了,它就能够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同样,它也具备了践踏一切的冲动,“腐败”其实只是它附加的收益,绝对权力者最本质的;中动是维护这种“绝对”。  相似文献   

17.
红灯的警示     
“生命,只是荷叶上的一 颗露珠。”被马克思称为“人 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英 国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曾 说过: “生命之杯里满注着 多少不同的酒液。”对待生 命,有的人倍加珍惜,也有 的人则不善度过。一天行路, 我在马路的交叉口旁,看到 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坐在停 靠在路旁的手推车上,深情 地注视着来往行人,消瘦而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是困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如何防治职务犯罪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主张改革过分集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加强权力监督;有的提出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教育等等: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应在司法过程中贯彻“宽严相济”的政策,在刑事实体法上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干部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对他们运用权力的行为就越要严格监督。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却放松了;权力一大,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当前的权力与腐败,最基本的特点表现为:在组织人事上,把权力变为商品;在经济管理上,把权力变为谋私的筹码;在意识形态上,把权力变为获取名利的条件;在生活作风上,把权力变为捞取财物和谋取美色的桥梁;在工作交往上,把权力变为吃喝玩乐挥霍浪费…  相似文献   

20.
开篇的话     
有人说,“中国权力最大的官”是县委书记,这一说法玩笑中却照应着现实。如何“限制县委书记的权力”,是个极为敏感但又令人兴奋的话题。县委书记往往对当地的重大项目、人、事、财权有绝对的支配权,将这些权力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