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培养法律信仰,促进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法治“硬件”建设的“软件”支撑体系,是西部大开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在精神支撑,而西部地区法律信仰现状则不令人乐观。因此,必须从增强立法者、司法人员、领导干部、民众的法律信仰入手,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保障是法治的现实功能的具体实现,加快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在西部实现法治是同一过程,没有法治,就不会有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的法治环境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以法治促进、规范、保障和服务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利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能否实现。在现阶段加强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保障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快立法,强化依法行政,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以保障西部大开发高效、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必须坚定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要通过加强法治,推动西部地区形成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充满活力的开发机制和良好社会环境”,“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和客观规律,依法开展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保证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健 《求实》2002,(1):36-38
东部发展经济的经验对西部大开发的借鉴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东部成功的经验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了民营经济 ,而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滞后则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因此 ,发展民营经济对西部大开发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一、依法行政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中事推进的,法治水平的提高是保证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实现西部社会的法治化,核心就是要把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都纳入法治的轨道。是否依法行政,是影响投资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因为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来实施的。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从立项审批、登记到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等都离不开行政机关。行政权的主动性也决定了  相似文献   

6.
朱镕基总理最近在听取国家人事部工作汇报时强调:“现在我们开发西部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是有很大障碍的。”人才资源开发是地区经济开发的基础,没有充足的人才,就不会有发达的经济。我们不仅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快内蒙古的发展,更应当牢牢抓住人才资源开发这个关键,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一、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则更加落后,其突出…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应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执法和司法水平的提高以及西部人现代法制观念的树立 ,努力实现法制化 ,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伟大构想的具体落实,也是我国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决策。西部“富裕”和“贫困”相交织的特征决定了大开发的可能性和迫切性,宁波作为先富裕起来的沿海开放城市有责任、有实力参与西部大开发,并在参与大开发中与西部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宁波经济。  相似文献   

9.
搞好西部大开发 ,关键在改革、在领导、在实干 ,但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最宝贵的财富 ,新世纪则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因此 ,加快人才的开发利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一、充分认识人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 ;是扩大国内需求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增…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获取借贷资金的主渠道。西部大开发,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等,均需农村信用社提供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应紧紧围绕支持“三农”这个主题,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真正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为西部大开发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拂了剑门雄关,广元这片热土不断涌动起开发热潮。去年3月,新一届市纪委班子顺应“西部大开发”潮流,及时制定了《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政治保证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广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氛围。建立了市纪委常委联系西部大开发项目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 ,全国各地都在抢乘“西部大开发快车” ,力促本地经济快速发展。商都县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如何抓住新机遇 ,实现新突破 ,这成了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紧紧抓住西部开发机遇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突破实践证明 ,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而且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2000年是西部大开发的启动之年 ,我县要以此为契机 ,加大实施“进退还”战略的力度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在“进”上 ,坚持走“三位一体”旱作农业之路 ,全面实施好盟委、行署提出的“125…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不仅应当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与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而且还必须适应建设法治国家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挥法律功能,是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前提。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获得宪法的确认,并要求进行法律观念创新、法律制度创新、法律机制创新和法律行为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郑重地把“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写进了全会的《决定》。在这以后的多次全国性会议上,中央都强调要不失时机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强调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甚至强调要像“建设经济特区’那样搞好这项工作。这样,在新世纪、新千年到来之际,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我国经济舞台上的一大热点和亮点,成为愈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项攸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一、西部大开发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历了20年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丰硕成果。国民经济保持了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5.
樊五勇 《求实》2000,(8):16-18
目前,我国需要对西部开发热进行冷静的思考。世界其它国家欠发达地区的开发过程已经为我国 ·西部大开发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我国西部开发应以文通运输业为先导,依据区域优势确立开发的产业导向,以增长点带动西部区域开发,实现“部分跳跃式”发展。我国西部的开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西部大开发要避免走“先开发、后环保”的弯路。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走“市场式”开发道路,同时政府给予适度干预。只有激活西部人“潜在的”企业家精神,进行制度的创新,西部才会真正被开发。  相似文献   

16.
汪海 《探索》2002,(2):122-125
开发西部,重在巴蜀。四川盆地自古在中国“三分天下有其一”,至今,其人口和经济规模仍在西部占据“半壁江山”。从多种角度全面衡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宜放在四川盆地。重庆和宜昌山水相连,共为四川盆地的门户。在兴建三峡工程和设立重庆中央直辖市后,两地作为西部经济增长极的地位已基本凸显。重庆和宜昌各有所长,加强联合,可以优势互补,共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增长极,全面带动四川盆地以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大开发。  相似文献   

17.
从战略高度看待向西开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在《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开发”。新疆石河子市处于亚欧大陆桥西部的“桥头堡”,依托于石河子市而设立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最西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符合“有重点地推进开发”的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它最终的成功实现,除了中央和东部的大力帮助支援外,根本上还要靠西部自身的长久发展的动力支持.而大力发展西部民营经济,加大对西部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改革力度,加快对西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使西部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西部大开发内在动力的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必须有法治作保障。当前,特别应当重视并解决好退耕还林 (草 )、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问题,完善人才资源开发的法律机制,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和宗教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它最终的成功实现,除了中央和东部的大力帮助支援外,根本上还要靠西部来自内部的长久发展的动力支持,而大力发展西部民营经济,加大对西部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改革力度,加快对西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使西部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西部大开发内在动力的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