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侨史研究在苏联受到诸多限制。在斯大林时期,凡与俄侨有关的题目都成了学术研究的禁区。直到赫鲁晓夫改革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消灭历史空白点”等政策的实施,俄侨史研究中的禁区逐渐被打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俄侨史研究出现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2.
俄日和平条约谈判和北方领土争端是二战后苏联时期遗留的历史问题。苏联解体后,俄日两国试图通过谈判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签署和平条约,为俄日关系的全面发展扫除障碍。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法律和政治原因,俄日双方在北方领土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俄罗斯曾提出在1956年《苏日联合宣言》基础上,以妥协方式彻底解决北方领土问题,日本则坚持全部归还北方四岛的立场。由于俄日立场的截然对立,使俄日在签署和平条约和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上深深地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3.
冷战以来苏联与巴西的关系经历了建交→断交→复交的曲折过程:1945年苏联与巴西建立了外交关系,1947年巴西断绝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1961年巴西恢复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从有限接触迈向务实合作.苏联与巴西断绝外交关系后,双方仍偶尔发生接触,但仅局限于经贸领域.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与巴西的关系有所改善,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互利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的趋势凸显.究其原因:一是国际舞台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巴西同美国的关系出现恶化;二是经济形势的恶化迫使巴西政府加强与苏联的关系.冷战结束以后,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在经历短暂挫折后恢复了与巴西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组织等领域的互信和合作,两国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前二十余年,俄国与日、美等国在中东铁路上的激烈角逐中,虽然失去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但仍然控制着中东铁路东北北部的干线,并利用其对东北北部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殖民统治。十月革命后,苏联在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对中东铁路的控制,但它从来没有忘记再度操纵中东铁路。在复杂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中,1924年9月20日,苏联与中国东北的张作霖地方当局签订《奉俄协定》,恢复了苏联对中东铁路的大部分控制权。这不仅使苏联重返东北亚的政治舞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苏联一直致力于对1936年《蒙特勒公约》规定的海峡体制做出修改。1939年苏联与土耳其缔结盟约的谈判和之后苏联与英德两国的秘密谈判中,海峡问题都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二战末期苏联利用自己新的地位寻求对海峡体制做出“根本性改变”,招致英美的坚决抵制,导致了1946年土耳其危机。苏联在海峡问题上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外交,其中的成败得失对中国维护海疆安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却日益减少,而且人口结构开始老龄化状态,这些问题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俄中央政府为降低人口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自苏联解体后开始吸收外国移民,以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俄中两国在人力资源的引进和输出过程中应当力求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后苏联空间是伴随苏联解体出现的一个单独的地缘政治区域,呈现出"一大多小""一强多弱"结构.在俄罗斯主导下,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和军事上建立了紧密联系.该地区构成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和战略发展空间,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传统利益区"和"切身利益区",对俄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同时美欧对后苏联空间的介入与影响日益增强,极大恶化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使俄在该地区的政策实施受到掣肘.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积极发展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依靠独联体、俄白联盟国家、集体安全条约及欧亚经济联盟等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尽管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后苏联空间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先方向这一原则不会改变.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苏联一直致力于对1936年《蒙特勒公约》规定的海峡体制做出修改。1939年苏联与土耳其缔结盟约的谈判和之后苏联与英德两国的秘密谈判中,海峡问题都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二战末期苏联利用自己新的地位寻求对海峡体制做出"根本性改变",招致英美的坚决抵制,导致了1946年土耳其危机。苏联在海峡问题上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外交,其中的成败得失对中国维护海疆安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俄建交70年,双边关系70年的发展历程是宝贵遗产。中苏(俄)关系经历结盟、对抗、缓和和当前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进程。中苏结盟是双方战略需要,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中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主权和平等问题;中苏(俄)对抗使双方都受到极大损失与伤害;今天的中俄关系来之不易,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确立的面对长远未来的新型国家关系,其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形势下,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地区稳定,有利于两国长远战略利益,即包括发展利益,也包括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前夕,特别是"八一九"事件后,苏美交涉频繁.其中有关核问题的交涉,双方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布什1991年9月27日的讲话和戈尔巴乔夫10月5日的回应,奠定了双方有关核问题尤其是战术核武器处理的基础.苏联转型时期的核安全得到了较好维护.  相似文献   

11.
俄侨第四浪潮以九级巨浪之势席卷欧美大陆,它不同于苏联时期的任何一次浪潮,侨民们以经济、种族、商业、劳务、留学等种种原因和自愿方式移居西方,其势头之大,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史无前例的,且问题的严重性日见凸显。虽然俄侨第四浪潮刚刚得以平息,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有人预测,俄侨第五浪潮即将到来。俄国政府如何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全世界都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2.
苏联为什么解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9月 2 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赴俄访问团与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进行了座谈。麦将他最近完成的一篇论文《苏联为什么解体 ?》交给中国客人并希望在中国发表。这篇论文共分九个部分 ,前四部分的题目是 :《几点预先的想法》、《反俄罗斯的民族主义》、《俄罗斯的分立主义》、《冷战和西方的压力》。因篇幅所限 ,这里发表该文的第五至第九部分。  相似文献   

13.
在华俄侨文学诞生于20世纪初期,在其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不乏开创性作品.中国学者对在华俄侨文学的关注不多,研究也不够全面系统,对其发展阶段的划分至今仍比较模糊.以在华俄侨文学创作活动的规模、发展趋势及作家创作作品的活跃程度为标准,可将在华俄侨文学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前为萌芽期;十月革命爆发至日本...  相似文献   

14.
一、旅华俄侨的来历和俄侨研究的意义最早来华的俄侨是阿尔巴津人,他们后来为中国皇帝服务。1918年到1970年期间旅华俄侨的生存状况是比较难以研究的。流亡到欧洲国家的俄侨留下了大量记载,出版了一批有分量的著作。而来华俄侨中的研究相对少一些,尽管他们中间也有不少著名的政治人物、学者、作家和诗人。他们大多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围绕西欧国家向苏联提供铺设从西伯利亚到西欧的天然气管道设备的问题,欧美间又出现了新的激烈争吵。美国的态度强硬,西欧则不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公开地表现了它的独立性。在这场争吵中,双方首脑人物都一一卷入,毫不掩饰彼此的不满和愤怒,其尖锐程度为战后欧美关系史上所少见。苏联对此甚为得意,其领导人甚至亲自出面对这场争吵火上加油,以扩大欧美间的裂痕,捞取多方面的利益。这样,去年底今年初达成的西欧——苏联天然气交易,成了牵动欧美苏三方的大问题,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重视。它关系到西欧、美国和苏联的重大经济政治利益,而西方联盟的整个对苏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它的牵制,从而对东西方关系和西方联盟内部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研究》2009,36(2):F0003-F0003
刘爽,1955年12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兼俄罗斯所所长、《西伯利亚研究》主编,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俄国及苏联史、当代俄罗斯问题、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东北地方史、史学理论。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科院科研管理项目、黑龙江省软科学项目等多项。著有:《现代社会与历史认识系统结构》、《哈尔滨俄侨史》、《哈尔滨犹太侨民史》等专著。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4日,俄罗斯-北约理事会外长级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讨论了俄与北约发展合作关系的“路线图”,并就欧洲安全、军事合作,以及阿富汗等问题达成多项共识。这是自2008年8月俄格冲突以来俄与北约成员国外长首次正式会晤,标志着俄与北约关系已开始解冻。但由于双方积怨很深,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仍难消除,今后双方关系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雄踞世界70余年的苏联于20世纪末剧变、解体,成为中国学术界对苏-俄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现时我国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没有突破研究方法、思路上的传统定式,因此用新理念、新方法探讨苏联剧变的研究成果十分少见,致使现今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9.
俄侨是俄罗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20世纪初至今历经百年,俄侨由于各种原因移民世界各地并定居下来。在非母语环境中,俄侨语言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变化。近20年来,俄侨语言研究越来越受到俄罗斯本土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学者的关注,成为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发表了大量具有交叉性特点的研究成果。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尚未对此展开研究。因此,有必要介绍俄侨语言研究的学科界定、对象、方法和角度,了解俄罗斯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冷战以来苏联(俄罗斯)与委内瑞拉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苏联与委内瑞拉建立外交关系,但这种关系未能维持多久。随着冷战铁幕在拉美地区的落下和美国与委内瑞拉关系的密切,苏联与委内瑞拉中断了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委内瑞拉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与苏联的关系得到逐步恢复,并在政治领域加强合作。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拉美政策的调整,俄委关系迅速升温。1999年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执政、2000年普京在俄罗斯执政后,两国于2006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俄委关系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双边政治互信增强,在国际政治领域彼此关照;二是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和军火贸易凸显,联合举行军事演习;三是能源合作的规模和水平逐步提高,双边经贸往来频繁;四是俄罗斯学术界加大对委内瑞拉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