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何雪飞 《实践》2009,(10):35-35
2004年以来,我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部署,开展了以建筑行业为重点的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劳动保障监察在处理农民工工资案件上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造成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多、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2.
论《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劳动法律制度存在适用范围偏窄、规定过于简单等缺陷,致使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新近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上述问题做出了一系列规定,是我国劳动法律在保护农民工权益问题上的进步。但该部法律在保护农民工问题上仍有需要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6)
近些年我国出现的一系列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都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或低运行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现阶段,妥善处理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首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企业要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将是一种必然趋势。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企业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永庆 《先锋队》2013,(4):15
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在城市里,干的是人们不愿意干的活,住的是城市里最差的房子,没日没夜地干,还被人看不起。唉!农民工啊,真的很苦很累。——摘自一名网民的感叹2012年11月30日,在阳泉市开发区明珠城干活的四川、河南两地农民工代表来到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投诉,称其从2012年4月份起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农民工职业伤害保障是一个较少被关注的问题。利用经济学中经典的工资理论,引入制度性预算软约束的新概念,在分别对我国农民工职业伤害保障面临的内生困境和外延环境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农民工自身保障需求呈现弱弹性和劳动市场价格信号无效的新观点,农民工职业伤害保障缺失的深层因素,即劳动市场上的价格信号无效以及在道德和保障制度等方面丞待提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民工供给呈现出供给数量趋紧、供给质量提高缓慢、供给主体代际更替、供给的区域结构分散化等特征,引发农民工与资方的博弈能力有限提升、博弈目标提高、博弈行为短期化和激烈化,给以农民工为用工主体的企业劳动关系带来双重影响。从积极影响看,倒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劳动关系,也为政府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创造了激励相容的条件。从消极影响看,劳动争议的数量、规模和处理难度增加,部分农民工可能因不适应产业升级要求而就业困难。面对农民工供给变动给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带来的契机和挑战,政府需要在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供给、加大农民工公共服务供给、加大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制度供给和严格劳动执法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就是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发展和职工受益的基本前提,企业工会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工会要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机制,提供制度保障;着眼提高职工素质,为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人力资源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8.
乔凤岐 《学习月刊》2010,(10):42-42
一、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民农闲时节进城务工从事工商业劳动,被称之为“农民工”。城市人不愿从事脏、重、险等工作,大多由农民工来完成,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权益却受到极大侵害。在对一些企业、农民工的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影响了农民工就业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前后收益的变化将直接决定农民工选择签订劳动合同与否。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模型检验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的因素。《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农民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影响与农民工的个体特征、所在企业特征、农业和非农收入及制度因素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意愿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毒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当前我国在劳资关系总体稳定的大背景下,还存在着劳资关系不稳定、劳动管理不规范和劳动者权益屡受侵害等不和谐因素。本文试析SA8000可以有效地协调劳资关系,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并提出推行SA8000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春节刚过,银川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的工作人员又在为农民工讨薪的事忙碌着,副队长潘文华告诉记者:"去年1月至今年2月底,清欠农民工资6000余万元,让农民工高高兴兴拿着工资回家过年。"银川市劳动监察支队为农民工讨薪知难而行。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2009年是特殊的一年,农民工也遭遇了多年未遇的寒流,找工作难,讨薪更难。银川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就  相似文献   

12.
樊自保 《共产党人》2006,(23):42-42
建筑企业是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单位,农民工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主力军。农民工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自己增加了收入的同时,也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民工面临工资偏低、拖欠工资、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许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农民工的思想产生波动,给建筑企业的生产、稳定和发展带来影响。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要做好农民工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工作方法问题。从宏观上讲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法治化建设步伐日益平稳而加快的进程中,公民权利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农民工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部分群体。以及人们常常所说的打工农民。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人左右。然而,就在广大农民工为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一个缩影。农民工的称谓、经济能力低和公平感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成为困扰农民工的问题。为此,要积极引导,改变农民工的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行农民工“公民”身份,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合;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利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但一些行业和地区存在劳动关系不和谐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劳资博弈力量不对称,个别劳动关系失衡;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国企劳动关系失范;劳动力分化和工会不给力,集体劳动关系失真;政府干预机制不完善,社会劳动关系调整失力;法规制定与执行不到位、劳动关系法治化机制失灵;城乡二元结构改革不彻底、农民工劳动关系失公;企业盈利水平偏低和劳动者素质不高,劳动关系失稳等。依据"思想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分析框架,当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需要在完善劳动关系调整制度、夯实劳动关系调整的物质基础、完善劳动关系调整的动力机制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劳动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农民工是进城务工的农民,是新兴的社会阶层,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我国对农民工劳动权实现的保护力度不够,他们的劳动报酬权、劳动安全权和社会保障权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利于农民工个人及其子女的全面发展。如何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的实现,在我国当前是一个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劳动保障工作涉及干家万户.关系百姓民生。随州市曾都区柳树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职能作用.就业再就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小额担保贷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下岗职工就业培训、退休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18.
陈瑞英 《党史博采》2006,(10):29-30
劳动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农民工是进城务工的农民,是新兴的社会阶层,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我国对农民工劳动权实现的保护力度不够,他们的劳动报酬权、劳动安全权和社会保障权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利于农民工个人及其子女的全面发展.如何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的实现,在我国当前是一个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八方采风     
城里人再就业的误区 目前的许多大城市再就业工程中存在着一种奇怪而又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有人没事干”,一方面“有事没人干”。 1995年北京五星酒厂400多职工被迫下岗,而此时厂内有600多农民工在干着搬箱、装卸等较为辛苦的工作。厂里提出只要愿意顶替,就可以不下岗,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北京市10万下岗工人在拿着最低生活费.叫着“无活可干,无钱可拿”;然而却有100万个就业机会被本毫无优势可言的外地农民工占用。 记者曾问一位声称找不到工作的下岗工人,为什么有100万农民在京就业,而他找不到工作。他一脸不屑地  相似文献   

20.
所谓农民工,是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种社会群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进城"打工农民"或农民工人.从身份上说,他们是农民,从职业上说,他们又是工人.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是作为一种亦农亦工,非农非工的城市"边缘群体"存在的.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我国政府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农民工的研究一直没有脱离"农民工是农民"的窠臼,政府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也总是把政府的立足点放在"农民问题"上,农民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事实上,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农民工正在向工人阶级转化,已经具备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欲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农民工的阶级属性,承认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004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做出"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新论断不仅是适宜的,也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