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文化冲突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冲突导致犯罪,是当代犯罪学中的一个著名的理论。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流动人口犯罪与女性犯罪日趋增加,其中文化冲突是一个重要原因。前者表现为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原有的文化背景与现实产生冲突,丧失了辨别善恶的统一标准;后者表现为性心理﹑性意识的冲突,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冲突,婚姻价值观念的冲突。因此,要减少和遏制犯罪,应进行软控制,树立主流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引发了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社会关系的普遍调整,这一调整的核心是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变化。这一变化导致并引起了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引起了各个社会群体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趋势。这种种变化,在思想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特点呈现出年龄越来越小、手段越来越残忍、动机越来越简单等特点.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环境、不良文化传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共同关注青少年成长.  相似文献   

4.
"村官"是近几年来职务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2003年底,我们对湖北省黄梅县近五年来农村干部职务犯罪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县已作有罪判决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分别为8件9人,其中贪污案7件,受贿案、行贿案各1件,累计犯罪数额近3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08,(12)
亚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方法的传播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使犯罪手法得以四处蔓延,很多犯罪与社会越轨行为都是在犯罪亚文化推动下滋生和蔓延的,是犯罪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亚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方法的传播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使犯罪手法得以四处蔓延,很多犯罪与社会越轨行为都是在犯罪亚文化推动下滋生和蔓延的,是犯罪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马娟 《共产党人》2005,(24):41-42
近年来,我国的女性犯罪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世纪70、80年代约占整个犯罪的6%-7%,现在已达10%~20%。女性犯罪已经演变、发展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女性作为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旦脱离温柔、善良,堕落成犯罪分子,必将会对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也对社会有很强的腐蚀性和弥漫性。宁夏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地区,又是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女性的犯罪现状又呈一个什么样的态势呢?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主要领导干部,即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人们通常称其为“一把手”。“一把手”是一个领导班子的核心.既是权力的主要行使者,又是权力行使后果的第一责任人,地位举足轻重。“一把手”个人素质的高低,权力运作的好坏,不仅  相似文献   

9.
欧洲的PUA亚文化,传入我国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具有犯罪亚文化的特征。其以婚恋服务行业为中介,利用社交软件,通过设计好的套路诱骗女性,达到其发生两性关系的目的。该犯罪亚文化蕴含着“男尊女卑”“物化女性”的消极腐朽思想。PUA犯罪亚文化之所以盛行,与当前社会单身群体增加、性别不平衡、“男高女低”婚恋模式广为接受以及相关法律规范欠缺不无关系。通过互联网管控遏制PUA理论传播,提高婚恋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PUA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0.
对于目的犯之构成要件,尽管我国法学界都承认其是以特定的犯罪目的作为构成要件,但是基于罪刑法定、打击犯罪、司法操作等方面的考虑,绝不能从理论上任意扩大目的犯的范围。犯罪动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是一种纯主观的心理反映,它只能根据刺激或反应去推测,不具有客观性。我们应重视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区别和统一,以做到量刑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犯罪主体高度智能性、犯罪客体多元化、犯罪手法多样性、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应从诸多方面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加以法律规制,包括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加强对网络场所的执法力度、加强网络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水平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2.
数字     
《党课》2007,(8):122-122
17倍 最高人民检察院把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所造成的损失做了一个比较,统计数据显示,贪污犯罪的平均个案损失是15万元,渎职侵权犯罪的平均个案损失是258万元,接近贪污犯罪的17倍。  相似文献   

13.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社会治安的稳定,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宁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社会工作者,就对此项工作的观察和思考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阶段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理想走向务实的转型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导,当内心的冲突矛盾无法得到正常处理时,内心的冲突就会转化为日常的行为。这些行为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往往会导致违法犯罪。本文从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以及特点入手,分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并提出有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玱  黄艳军 《求实》2012,(Z1):113-114
理论上,被害军人是指在涉军犯罪中遭受犯罪侵犯而出现生命健康、物质财产等损害的军人。实践中,以军人为对象的犯罪,往往是在被害人的某些生活弱点诱发下,以及有利于犯罪的时空、气候等条件"帮助"下实现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把握涉军犯罪中军人被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海南建省以来,各项改革事业深入发展,给大特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发展海南特区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股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逆向的浊流,那就是在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职务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了。从姜巍收受贿赂到李善有腐化堕落,从戚火贵索贿受贿到陈罗荣贪污挪用,从王德伟贪赃枉法到林礼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海南职务犯罪现象令人触目惊心j据统计,全省检察机关仅2001年上半年,就立案查处职务犯罪案件156件191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4.7%和2.1%,其中贪污贿赂案件64件86人,渎职“侵权”案件41件50人:查处贪污贿赂5万元以上、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大案79件,100万元以上特大案10件;立案查处县处级干部8人。职务犯罪是严重的腐败现象,它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和威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严重阻碍了特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去年1-11月,我省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1501件2069人。其中,贪污贿赂犯罪1189件1656人;渎职侵权犯罪312件413人,查办县处级以上干部89人,1名部级干部和3名厅级干部落马。  相似文献   

18.
杨晶 《党建文汇》2011,(11):34-34
公安机关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假币犯罪呈现出新特点:犯罪对象以100元面额人民币为主,“找零”、“调包”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尼加拉瓜是中美洲地区的穷国之一,经济落后,但是贪污腐败这颗社会毒瘤却已经扩散到政府部门的每个角落。尼加拉瓜司法部门经过调查后发现,卸任仅半年的前总统阿莱曼在其任内涉嫌贪污、欺诈和洗钱,是个疯狂敛财的政客。总统给自己留下豁免权阿莱曼在尼加拉瓜从政多年,历任要职,影响力非同小可。他非常讲究排场,肆意挥霍,引起了在野党的强烈批评,即使在执政党内部对此也颇为不满。在阿莱曼担任总统期间,就有不少关于他贪污公款,进行欺诈的传闻和报道,但都因为缺乏足够和有力的证据,使得阿莱曼一次次逃过惩罚,在总统的宝座上稳稳当当坐了5年。…  相似文献   

20.
龚其云 《共产党人》2005,(18):36-3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希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寄托。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等原因,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未成年人犯罪、贩毒吸毒、环境污染被列为当今“三大社会公害”,其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被排在第一位。如何多管齐下,防范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