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句话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的,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引用了这句话。这里说的“普选制是‘工人阶级成熟的指标’”这句话不应理解为哪个国家的资产阶级实行了普选制就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已经成熟。法国资产阶级在十八世纪末期即已宣  相似文献   

2.
李友唐 《湘潮》2012,(6):49-49
1981年10月21、22日,我曾就《徐向前传》的编撰两次访问过彭镜秋大姐。 那年,彭镜秋已82岁高龄,满头白发,个子不高,瘦小而有精神。我们提到徐向前,她的第一反应是纠正54年前徐向前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徐向前说‘曾波和曾朴是一家的’,根本没有曾波,就是曾朴,怎么说曾波和曾朴是一家的呢?”  相似文献   

3.
在长征途中,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岁月如何难熬,贺老总总是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一天到晚和战士们乐呵呵地在一起,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生活中寻找乐趣.不断鼓励大家振奋精神,刻苦好学,奋发向上。当时我们红二方面军军部马班、警卫班、特务班的同志大部分都没有文化,起初,都不愿动脑筋,学文化。可是,贺老总说:“干革命,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怎么行?今天,我来当你们的老师,每人一夫认一个字,10天就是一个‘班’,一月差不多就是一个‘排’,一两年就可以当‘团长’、‘师长’了。三五年就可以‘中举’,当个‘文武’的‘状…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3,(9):48-49
1992年朱镕基在祝贺母校清华大学成立60周年的信中说:“清华就是教我们‘为学’,又教我们‘为人’的地方,它以严谨的学风和革命的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献身革命和建设祖国的‘有骨气的中国人’。饮水思源.终生难忘。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入。”  相似文献   

5.
所谓军事谋略.是指在军事斗争中.为达成一定目的而构想并运用的计谋与策略,.徐向前在各个革命时期运筹军事、思谋定策时.都首先着眼政治.认为军事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军事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正是从政治角度考虑军事斗争.他在军事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了“动员民众.创造‘人山”’的制胜谋略.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倡导的重庆2009年第二届红色短信创作传播大赛拉开序幕后,薄熙来发出第一则短信,是他“很喜欢的毛主席的几句话”,其中一句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有的青年朋友感到新鲜好奇,因为他们不太熟悉这句名言,不像中老年同志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他们也不了解这句名言本来就是对青年人讲的,是1957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谈话时讲的,距今已52年。  相似文献   

7.
牛主任审稿     
小张到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不久,经过两周的精心准备,他十分客观地将年度政府工作总结完成后,呈给牛主任审定。有“一支笔”美誉的牛主任随手一翻总结,就一针见血地对小张说:“写总结要抓住‘主旋律’,特别要善于挖掘工作中的‘亮点’。”“‘全县GDP实现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与去年增长16%相比,增幅下降了5%。’这句话累赘,应去掉‘与去年增长16%相比,增幅下降了5%。’  相似文献   

8.
正"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太行山,山山俯首迎忠骨;长江水、嘉陵水、黄河水、滹沱水,水水扬波拜英灵。"这句话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将帅专题展里,关于徐向前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作为徐向前革命生涯的重要"见证者",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和太行山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也凝聚了徐向前的一片深情。大别山是徐向前初显军事才能的"训练场"和孕育他与战友、伉俪的革命情  相似文献   

9.
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是以反文化“围剿”斗争为核心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领导文艺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篇章。毛泽东说过:“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位,为什么文化‘围剿’也一败涂地了?这还不可以深长思之么?”这个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最奇怪”的现象,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具体的研究和总结。笔者认为,左翼文艺运动在1931年底有一个策略上的重要转变,这一转变对于取得反文化“围剿”的胜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瞿秋白在这一转变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湖北麻城走出来的周希汉中将,既有虎将风度又有儒将见识,被誉为聪明过人、勤奋过人、才干过人的战将。1982年5月,将军曾感慨万千地说: “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极力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制造了一桩桩骇人听闻的冤假错案,杀害了一大批无辜的干部战士,我就是深受其害又幸运生存的一个。每一次遭难,都是徐向前同志救了我的命,给了我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机会。真是革命征途多艰难,大难不死有徐帅。”  相似文献   

11.
廉棣  王丽华 《奋斗》2001,(3):55-56
“傻子”。是对人的一种贬称。既是贬称,还有人愿意当“傻子”吗?还别说,真有人愿意当“傻子”。雷锋同志就曾说:“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相似文献   

12.
一位老红军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得益于四个法宝,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没有这‘四种精神’,就没有坚定信念,没有一往无前,没有艰苦奋斗,没有‘两个务必’。过去的战争,需要这些精神;现在的建设,仍然需要这些精神。”的确,很多党员干部都有这样的体会,或者学习中国革命历史,或者参观传统教育展览,只要一想起这“四种精神”,心潮就会汹涌,热血就会沸腾。困难的时候,能坚定信心;顺利的时候,会充满力量。井冈山精神是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一精神的主题,就  相似文献   

13.
彭斐 《党员文摘》2008,(12):26-27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这样一段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元,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说的。至今.这段话在“傻子瓜子”的包装和创立者年广九的名片上仍然保留着。  相似文献   

14.
1928年10月的一天晚上,特务(警卫)队长吴富成刚把当天的军务操办完毕,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贺龙就进屋来了。一阵谈笑之后,贺龙拍拍富成的肩膀说:“富成,我想把你的名字改一下,把‘富’字改为‘虎’字。我是龙,你是虎,龙虎在一起,革命无不胜,你看如何?”“好!改得好!”吴富成哈哈大笑,“干脆,把‘成’字改为‘臣’字,今后,我就叫吴虎臣,龙虎一起干革命,消灭敌人  相似文献   

15.
一天,近代史研究所要我到会议室参加“四清”动员,我去了,会上发的“四清纪律”真严格,其中有一条是“四清”期间不许谈恋爱,我看了以后觉得好笑,便信口说道:“中央说‘四清’要分期分批地搞,要搞好多年,不许谈恋爱,行吗﹖我们这些年近五旬的人,倒没有什么,不过也难说,也许还有人憋不住呢。至于年轻人,要等到‘四清’完了,恋爱才开禁,这样的规定合适、合法吗﹖行得通吗﹖”本来会场空气十分紧张,我这几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大家叽叽喳喳地纷纷议论起来,当讨论得莫衷一是的时候,刘大年忽地向我问道:“李新,你说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江河,源于蒙阴,流经沂南,注入沂河。在这条清彻透明的河流两岸,至今流传着徐向前元帅许多动人的故事。“对我就叫老徐吧”1939年秋天,身为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徐向前,率部挺进山东沂南,驻进了孙祖乡东高庄。徐向前住下以后,便去找房东麻文恒拉家常。麻文恒一看,来了个大个子,后面跟着卫兵,腰里还掖着盒子枪,知道是个大官,一时紧张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徐向前便拉着他的手,亲切地说:“老哥,给你添麻烦了。”麻文恒忙说:“不碍事,不碍事,长官。”徐向前一听称呼“长官”,连忙摆手说:“不能叫长官,不能叫长官,我们…  相似文献   

17.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大礼堂的“七大”会场上,神情激昂地说过这么一段话:要准备革命转变,夺取像北平、天津这样的大城市,“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有人说这是机会主义。恰恰相反,‘八大’如果还在延安召开,那就近乎机会主义了。”领袖之言犹在耳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胜利召开。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艰苦奋斗与“周期率”抗战时期,黄炎培去延安,与毛泽东谈及中国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他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初兴后亡的“周期率’。……希望找出一条...  相似文献   

19.
儒将萧克     
萧克是一位儒将,正如斯诺夫人海伦·斯诺所言:“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1991年,萧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夏衍称之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一部奇书”。之所以“奇”,主要有三个因素:初稿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小说出版前就油印了两次,受到过两次批判;书稿从创作到出版,用了漫长的50多年时间。这在中外文学史上,可以说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20.
1979年4月,一部生动描述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著作,在中国内地出版。不过,该书的作者不是中国人,而是中国革命的热烈赞颂和同情者,美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而且,这部著作在当时也不是一部新作..如果从最早问世的日译本(1955年出版)算起,距时也有二十多个年头。人们由此可以想见其中的曲折.所以,中文译本校者在序言的第一句,就用极具时代特色的话语说:“《伟大的道路》中译本终于和我们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粉碎林彪、‘四人帮’的一个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