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生 《群众》2020,(11):51-52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由于我们的经济还处于发展之中,体制还处于改革之中,社会还处于转型之中,因而在基层基础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对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大家都要清醒地看到”,“基层干部要面对现实,不能滋长‘骄’‘娇’两气。要承受得住压力,看到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如果在压力面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最终将一事无成;如果在压力之下奋发有为,做出成绩,那就能得到组织的认可、群众的拥护”。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更要对自身工作环境和工作定位有清醒的认识,在岗位上砥砺奋进,不负时代重托。  相似文献   

2.
夜莺悦耳的歌声,曾受到诗人济慈的赞美,但如果看到夜莺,可能会感到失望,因为它一点也不美。一般说来,能发出悦耳歌声的鸟,其羽毛多半是素朴的,却多半栖身茂林树丛;而生态环境使视觉讯号并不重要,所以它们改以悦耳动听的鸣叫声来吸引异性。布谷乌、柬鸟、夜莺等就属于这种鸟类。反之,生活在空旷场所的鸟类,比如孔雀、雉鸡、鹦鹉等,则多半是以鲜艳羽毛吸引异性。也许是为了表示造物主的无私,这种鸟的叫声通常是急促,且单调且刺耳难听。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相似文献   

3.
哲学与诗的关系是古希腊文教史上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柏拉图的作品中,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难辨。一方面,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前辈自然哲人一样,站在哲学立场抨击诗人,另一方面,他又自称一直在努力学习写诗。尤其令人困惑的是,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哲人柏拉图自己就是诗人,他无不通过诗的方式来呈示哲学。因此,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对哲学与诗的关系的看法,迄今仍然让学界费尽思量。通过研读柏拉图的《普罗塔戈拉》中苏格拉底关于哲学和诗的两段戏言,可以看到,苏格拉底揭示了哲学为何必须隐藏,以及为何需要用诗这一外衣来掩饰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1.需要是创新之母 柏拉图说:“真正的创造者是需要。”如果你不需要某样东西,你就不会积极地去创造它。当人们意识到某种需求时,就会开始思考并去实现它。 亨利·福特需要为汽车装配一种八缸发动机,于是他向他的设计师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但设计师们回答:“这不可能,不可能制造出这样的发动机。功率巨大的发动机其实只  相似文献   

5.
在柏拉图的心目中最令他敬佩的人物,除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要数巴门尼德了。甚至一向在他的故事里充当导师角色的苏格拉底,在《巴门尼德篇》这篇对话里,是一个需要接受巴门尼德教诲的童稚。柏拉图推崇巴门尼德,是因为他可以从巴门尼德那里得到启发,去解决他自己面临的思想难题。巴门尼德经柏拉图的推崇而名声大起,也因柏拉图以“六经注我”式的态度对他的张扬而隐去了自己的真面目。于是,就出现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在论证“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一命题时,曾经采用过数学上的反证法。他说,在宗教信徒的眼中,上帝是万能的同时也是善良的,上帝愿意并且能够除掉世间的丑恶。既然如此,如果上帝愿意但不能够除掉世间的丑恶,这就说明上帝并非万能━━这与它的本性相矛盾;如果上帝能够但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这就说明上帝并非善良━━这也与它的本性相矛盾。如果上帝愿意并且能够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为何在这种情况下世间仍有丑恶呢?由此可见,“上帝是不存在的”。 由此想到,我们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是否也可以运用一些数…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看到这样一段话:  “曲线为什么比直线美?就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就因为它是有转折的,就因为它富有流 动的韵味,就因为它能引起眼睛作无穷的追逐,因而能引起多元的思考。无论阴晴圆缺,月 亮从不用直线勾勒自己的形象,假如月亮像一把尺子,望月的人便会急剧减少。如果人生像 一根直线,那么往事还值得回首吗?”  在我看来,这段话深含了许多被人忽视的追求的美。  “追求,从来只有艰辛,何来美?”  陈章良博士从小家境贫寒,从“破布鞋”到“烂衣裳”,从身无分文到勤工俭学,他万 分艰辛地读完一科科学业。艰苦的生…  相似文献   

8.
论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评柏拉图的文艺功用观李保林就文艺的社会功用说,柏拉图明确地肯定了文艺要为社会服务,要用政治标准来评价。在这问题上他有两个极不正确的看法:第一是他因为要强调政治标准,就抹煞了艺术标准。其次他因为要使理智处于绝对统治的地位,就不惜压...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一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通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而广为人知它再鲜明不过地揭示出了已经漂洋过海和即将漂洋过海的人们那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当主人公王启明在纽约的大街上骂天骂他骂美国时所有的人都感到解气.却又有一丝无奈,然后依然争先恐后地涌向那变换着天堂与地狱幻影的远方。这一切仅仅是几年前的事情。“我想,如果是在今天王启明就不用在纽约骂大街了。他可以回来搞一个网络公司。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硕士生张正说。当时许多人是将《北…  相似文献   

10.
人性是什么?定义纷繁,众说不一,诸家论争,据理相辩。笔者也试在这争鸣的园地里哇喇一声,名曰:论人性的唯一性和一维性。其意是说:社会性是人性的唯一特性;人性是对兽性和其他非人性的挣脱和排除,它的发展去向是真、善、美,这就是人性的一维性。 作为客观存在物的人,用系统论去进行考察,如果就他的自然形成过程来说,他与动物相联系组成自然系统;如果就他特有的社会生活来说,他又与动物相区别构成社会系统。每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得好:“只有把一滴水放到江河海洋中去它才不会干涸。”这无疑道出了一个生活的真谛,即万物皆不能脱离其生存的空间而存在,而且也只有溶入其生活圈才能显示出它内在的价值。也许此刻有人要质问,鲁滨逊不是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就像一滴水脱离了海洋一样,只身生存,不是也照样度过了很多日子吗?其实不然。提出这个疑问的人仅仅是看到了一个表面现象,似乎鲁滨逊过的是一种脱离人类、社会的生活,但如果鲁滨逊不是依靠在人类社会中所学到的本领来捕食、盖“居室”,他能生存下去吗?他只能像一滴脱离了大海的水,被一阵风吹没,被…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辩证法——谈培养性格美怎样培养性格美呢?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这方面很懂得一些辩证法。这里,我想介绍他的两个小故事: 有一次,孔子在鲁桓公庙里看到座位上摆着欹器(古代盛酒的一种祭器,倾斜易覆),就说:“我听说这种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了一半水的时候就变正了,装满了水就会倾覆。”子路问道:“盛满后有没有办法使它不倾覆呢?”孔子答道:“绝顶聪明的  相似文献   

13.
又是快乐的一天。清晨醒来,我对自己说。 从去年开始,我就有这习惯,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说这句话。不为别的,就是想给阿杜鼓鼓劲。阿杜近一两年工作特别的不顺,这对于好强且有才华的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压抑的,这个时候给他最好的安慰就是让他看到我快乐的笑靥。  相似文献   

14.
赵小鸣 《长白学刊》2008,(1):157-158
作为正义概念的最早赋义者,柏拉图曾经明确从理念的角度来理解正义。在他看来,正义的理念是一种超验的东西,不能用感觉来证明其存在。尽管正义的这种极端超验的性质妨碍了它在宪政秩序中的实现,[1](P4)但是,柏拉图将正义超验化这一点本身却反映了对于他来说正义具有道德理想的性质,而且这种道德理想是人们难以企及的。柏拉图想在城邦中,想在公民身上找到一个绝对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单纯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块"试金石",它使我们看到自己的"短腿"和问题所在。如果我们把金融危机作为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借势解决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我们就能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把握主动权。从我们镇海来说,当前就是要全面落实"重塑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生态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特里斯特拉姆·普·科芬教授在评论美国民间文学时说:“民间文学好似树上的绿叶,海岸边的贝壳,把它从生长的自然环境中采撷来,它就会枯萎,失掉原来的美。只有在口耳相传的环境中,人们拿它交换着说和听,没有把它记录下来置于凝固不变的形式中时,民间文学才繁荣昌盛。”这说明民间文学是活的文学,它和一切活的生命物质一样,都生长在特定的环境里。山野里的鲜花,如果离开了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就失去原来的美,甚至枯萎。民间文学如果离开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指导.严格要求.严格检查.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下基层指导工作.不是深入官兵之中倾听呼声.着力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而是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指责,那也指责,一批了之,就会挫伤基层官兵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基层建设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理想国》中,人性(灵魂)始终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他把灵魂分为三种状态:理性部分、无理性部分和激情,三种状态互不干扰就是正义最初的本质;每种灵魂状态分别在灵魂中占主导地位时就形成不同阶层的人。而不同阶层的人在国家中各安其位,就形成了正义的国家——理想国。柏拉图主张用教育促使人们灵魂转化——向“善”以达到理想国的实现。人性既是柏拉图教育理想的起点,又是终点。柏拉图提出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值得商榷,但它反省人性、追求“善”的精神正是当今教育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20.
情与理:作为西方文化原型的柏拉图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把柏拉图美学简单归结为神秘主义的美学之源。柏拉图美学思想内部同时凝结着思辩理性和宗教感性两种因素。其理性部分开辟了西方理论美学的思辩之路;而其感性部分代表了西方美学、艺术的浓厚的宗教情调。柏拉图美学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原型,其内部情与理二元的相互交织与矛盾,体现出西方文化内部理性与感性二元动态平衡的结构,这正是柏拉图美学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