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七八月份的一天.我刚坐到办公室里,就听见楼下传来凿墙的声音。找人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区卫生局局长王文永派桌装修的。”至今,北京市通州区其卫生院院长王亮(化名)回忆起该院前些年装修的事,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此之前,他对此事毫不知情。但王文永给出的理由却让他哑口无言:“卫生局出钱给医院装修。”  相似文献   

2.
孙春龙 《求贤》2007,(4):43-43
2007年1月2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以贪污罪判处北京市地震局原副局长杜甫来有期徒刑11年。与其他身居厅局级干部中动辄贪污百万、千万的贪官不同的是,他贪污的数额只有30万元,而且这些钱全部都是他从中国地震局“下派”到北京市地震局时带来的。一笔“小钱”撂倒一个厅局级高官,此案引发的是我们时“带钱下派”官员一个普遍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前线》2008,(6):22-23
北京市的城市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和筹备奥运的重要内容。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陆海军,请他回答了一些广大读者和基层干部关心的北京市环境建设和整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32年前,一个推着自行车,带着理发工具、修理管道工具箱,走街串巷为孤残老人理发、收拾屋子、修理管道的青年人,如今“走”成了中年师傅。邻里街坊对他的称呼却一直不变,“双军”成了“统称”,也成为一种“服务他人、互助奉献”行动的象征。1982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西城营业所的工人李双军刚刚24岁,他所在的团小组每月27Et都到锦什坊街和二龙路社区为居民义务服务。  相似文献   

5.
司马牛 《实践》2005,(9):47-48
“攀比”一词大多用于贬义,其 实,所谓“攀比”无非是“援引事例比 附”之谓。“援引”什么“事例”攀比, 不仅大有讲究,其结果也往往大相 径庭。 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 1980年16岁时,曾面临“留藏还是返 沪”的人生选择。举棋不定问,祁爱 群“攀比”了自己的父亲——一个 “老西藏”,比比20世纪60年代进藏 的父辈,一切艰难困苦又算得了什 么?最后,祁爱群作出了扎根西藏的 人生抉择。正是这种“攀比”精神,促 使祁爱群扎根高原,献身藏区。 而被判处死缓的原北京市交通 局副局长、大贪官毕玉玺的“攀比”, 则显露出他龌龊的灵魂。他和同事 比,觉得自己资历老却升得慢;和上 级比,他认为自己水平高却屈居人 下;和大款富翁比,他觉得自己贡献 比他们大得多却远不如他们富裕、 阔绰……结果越“攀比”越觉得委 屈,越“攀比”越心理不平衡,于是恶 从胆边生,伸出了罪恶之手。最终, 钱是捞得够惊人的了,受贿多达 1304万余元,几辈子都花不完,但他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幸福感”是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词汇之一。而在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幸福感”却展现在了干部职工的脸上。  相似文献   

7.
心中的信念     
心中的信念苑秀国敬业篇他叫商秉正。他把“秉正”,“秉公办事,堂堂正正做人”作为心中的信念,办事的准则。他是北京海淀区工商局北太平庄集贸市场工商所所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曾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于1987年从部队转业来到北太平...  相似文献   

8.
徐云根 《党史天地》2007,(10):41-44
在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刘仁静可说是一个少年得志,却又“高开低走”的悲剧性人物,他有着辉煌的开始,却并没有赢得美好的结果,他曾经是激进的.最后却落伍了,但是他自己却始终固执地以为真理仍然掌握在他的手里。刘仁静是“一大”代表中最晚去世的一个,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既平凡又不平凡,曲折复杂,令人深思。正如他的儿子刘威力所言,“他曾走在潮流的前列,又曾自外于潮流。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领导有力的支持王恩桥彭真同志不幸逝世,令人十分悲痛。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自然想到他对顺义的关怀。1958年顺义划归北京市不久,他就注意到这是一块宝地沃土,“北京的乌克兰”,要建设成京郊的粮仓。当时,他不但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还兼任北京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他系国民党元老之后,却在革命低潮时投奔了共产党;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却戴着手铐走完了长征路; 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地生还; 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藉此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 他就是童年被叫作“肥仔”,晚年被尊为“廖公”的杰出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廖承志。 今年是躲志同志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缅怀廖公伟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枫叶 《党史文苑》2010,(1):42-44
他曾是西北军战将,又成了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却和周恩来保持着单线联系。蒋纬国说他是潜伏在蒋介石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朱德元帅却不止一次称他“有奇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刘文杰 《学习导报》2010,(23):18-19
他身处偏远乡镇,却践行着打造现代乡村教育的梦想;他是“小”校长,却实现了“大”教育,把爱和善从学校延伸到乡间村落;他爱生如子,是困难学生身边移动的“取款机”:他激励教师、成就教师,以真诚和品行影响了一大批人;他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村民打破千年规矩,以最高礼仪迎接他回村安葬……他就是李黎明,  相似文献   

13.
王恒  赵浪  董建国 《新湘评论》2014,(22):46-46
“他一生与‘小角色’结缘,却最终成为一名‘大演员’,他从不刻意养生,却寿至86岁高龄。”这是一位网友对前不久辞世的“龙套大师”黄宗洛先生的“盖棺定论”。  相似文献   

14.
梦生 《廉政瞭望》2005,(12):29-31
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却要卖出自己的器官——“当时我女儿就扑过来哭了,‘爸爸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守着25项国家专利,却债台高筑——“补上那16万元我认为是小事”; 最近几年,他成了与垃圾亲密为伴的人——“跟垃圾打交道很有乐趣”。  相似文献   

15.
《求贤》2012,(4):62-63
他是中国当代最受关注和推崇的书法大家,却不愿意多谈书法,他说自己的书法至今还没有定型;他是京剧行里公认的奚派传人,却身在梨园之外:。他教遍了从小学到博士后的所有年级,开创了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却自称只是“一个教书匠”他治学广博,书法绘画音韵哲学文学……凡有所涉,俱臻化境,却自嘲为无“家”可归;他就是欧阳中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脊梁     
《学习导报》2012,(24):63-63
他不是“国学大师”却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他不是“学界泰斗”,却德高望重、著作等身;他不是“国宝”却备受尊崇、无人比肩。生前,他在《病榻杂记》中著文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7.
世界公园和丰台“四跳”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书记李英威丰台区并不世界著名,但丰台区的世界公园却小有名气。一次,我们区里的一位领导去欧洲考察,翻译介绍:这是北京丰台区的领导。主人漠然的表情表明他对丰台区一无所知。翻译补充说:"就是建世界公园的那个区"。主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脊梁     
《新湘评论》2012,(24):63-63
他不是“国学大师”却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他不是“学界泰斗”,却德高望重、著作等身;他不是“国宝”却备受尊崇、无人比肩。生前,他在《病榻杂记》中著文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9.
宋福庆,36岁,中共预备党员,北京建材集团建材制品总厂销售科业务员。从1988年至1994年连续被评为总厂先进职工。1994年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1995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宋福庆是位富有责任心和责任感的青年,“木干则已,干就干出个名堂!”是他鞭策自己的座佑铭。1988年他被选调到总厂从事销售业务后,一头扎进东北三省,当年销售额达到145.2万元,名列全科第一,这之后销售额年年直线上升,1996年底达到797.2万元,比最初增长了5.5倍,名列全厂榜首,成为销售状元。然而,这成绩的取得却决非易事。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  相似文献   

20.
他不是纪检干部,却一辈子在反腐;他不是专职教师,却有很多地方党政机关排着队等他去讲党课;他没有“通天”渠道,却数十次上书中央,很多都得到高层批示;他虽已退休,却比退休前、比很多在职官员还要忙得不可开交。他,就是官至厅级、从湖南省人大退休多年的73岁“官场”奇人傅学俭。他的党课不同凡响,不但能够经常博得阵阵掌声与笑声,而且能使听众或多或少产生类似于被武林高手“点穴”而震惊,或被高僧“点化”而大悟的强烈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