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的现实状况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应引起家庭、政府和社会重视,更应采取切实行动关爱女孩,制定相关政策综合治理,以尽快提高女孩综合素质与能力,支持女性自主创业与回家乡创业,尽快实现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健康发展,为民族地区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作出全面思考。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急剧升高并长期高位徘徊.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性别失衡作为社会管理领域的重大人口问题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在当前的人口社会管理中的管理理念和公共政策等方面就需要突破旧有的管理格局和机制,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最终构建性别平等的和谐社会.本文描述了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最新态势,评述了近年来性别失衡治理的公共政策体系,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论述了社会管理视域下性别失衡治理问题,并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了性别失衡的社会管理框架,为政府性别失衡治理问题提供支持.基于上述框架,本文发现在中国的性别失衡社会管理框架中存在碎片化问题,公共政策体系需要完善,在性别失衡整体性治理的社会管理框架中要纳入对大龄未婚男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是人口大省,出生性别比失衡是该省面临的突出人口问题之一。通过运用湖北省鄂州、黄石和仙桃三市的调研数据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现状进行分析,证实二孩政策能够基本满足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鄂州地区,运用该市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在现行生育政策和不同实施方案的二孩政策下对该市未来人口发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预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孩间隔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总量、稳定低生育水平、保证正常的出生性别比等方面优于现行政策和无间隔二孩政策,该政策对于解决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地区的人口问题仍然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挑战了我国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两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不加以治理,将给社会带来复杂、长远的影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民众对男孩的性别偏好。性别偏好本质上反映了两性地位的不平等,有其深厚的经济和社会根源。解决性别偏好问题,必须从性别经济学角度入手,实施社会性别主流战略,实行社会性别预算,并建立专门的政府工作机构。  相似文献   

5.
性别失衡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人口性别比持续失衡,与此同时,犯罪率也不断上升,虽然中国的性别失衡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性别失衡对犯罪的影响研究多为质性分析.本文在中国性别失衡和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在分析中国当前不能成婚男性的特征和对犯罪影响的基础上,基于中国1990、1995、2000、2005年全国省级宏观人口经济和犯罪率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面板回归方法建立人口性别比和犯罪率之间的随机效应模型,发现人口性别比的升高对犯罪率的上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性别比每提高0.01(正常值为1.06),犯罪率上升3.03%.中国性别失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犯罪率的上升,对社会安全构成T威胁.本研究不但定量地证明了中国性别失衡对犯罪的影响,同时也为降低和预防犯罪提供了人口学方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现行人口政策城乡分离、出生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加速、城乡人口素质结构及服务水平相差悬殊等问题,我国必须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人口生育政策、人口发展政策、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人口政策实施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封此有大量的调查研究。一般的总结是:对于农村家庭而言,男孩与女孩在家庭养老、劳动能力、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效用差异。农村传统的生育文化、传统生育观念、B超机的普及成为导致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在广州市农村的调查,发现这些原困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化,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地控制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中一 《理论导刊》2012,(3):20-21,33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过分强调政府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方面的管理权力而忽视公众的参与,就难以发挥公众积极性,不利于实现性别比升高问题治理的目的。应从现实实际出发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大力促进社会总动员。  相似文献   

9.
五大人口安全隐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有关人口资料分析,明年起我国就将逐步显现婚龄男性娶妻难的窘境。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一直是近年来关注较高的社会问题,但其实这仅是我国面临的人口难题之一,其他方面的人口问题也同样值得高度关注,其时刻威胁着我国的人口安全,能否成功地解决问题,化解人口安全风险将取决于我们是否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地保持目前的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潘贵玉 《民主》2008,(3):6-7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形势十分严峻。虽然2000年以来,升高势头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上升态势。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中.只有西藏地区属于正常.出生性别比在110以上的有27个省(区、市),占全国总人口的92.82%。  相似文献   

11.
人口安全问题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增长低干更替水平、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质量下滑以及家庭风险加剧等问题使得人口安全承受了巨大压力.我们必须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完善有关法律和政策体系,并通过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积极构建养老保障体系等措施,逐步减少我国的人口风险,使人口发展走上有序、健康、安全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出生性别比偏高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治理的公共政策失效的原因,通过国家官方网站和中国期刊网检索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治理的56项政策文本和43篇政策分析类文献,并基于社会性别公平理念和公共政策系统协调性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上述政策文本和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公共政策系统的不协调是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该不协调体现在政策的主体子系统内部、客体子系统内部、主体与客体子系统之间、本政策系统与其他政策之间以及本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五个方面。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治理、国家关爱女孩行动的顺利开展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政策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卿卿  陶辛 《学理论》2015,(4):201-202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供需结构失衡的现象。而影响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供需结构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居民需求表达主体地位的缺失。公共文化是为民众需求而生,人民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是其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文化供给要体现民众的意愿。从人口学、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络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影响农村社区居民表达公共文化需求的意愿的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姜辑莹 《学理论》2008,(6):42-45
出生性别比异常直接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出生性别比异常主要是受中国传统习俗“男尊女卑”、“养儿防老”等观念影响较深。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实现男女平等的、公平的社会权利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语: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自1961年以来年度新增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人口负增长现象,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标志性变化。我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世界人口总量第一大国、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中的人口负增长,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人口负增长。同时,人口的长期负增长所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等现象,也会给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好人口负增长先发国家的共性特征和客观规律,又要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国情与本土文化的中国特色和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性别失衡是中国社会的核心议题,议题活动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政策博弈的过程.为揭示性别失衡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本文依托Intemet和中国期刊网数据,分析了性别失衡政策议题网络中不同政策社群的利益博弈行为.结果表明:Heclo(1978)和McFarland(1987)关于政策议题网络的概念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性别失衡政策议题网络,后者参与社群性质异化、边界模糊,具有更为复杂的现代政策多元主义特征.在议题网络中,各政策社群代表不同利益集团采取发言、劝告、旁听、争论等形式参与政策博弈,表现出两类博弈形态:一是议题交流型,就性别失衡的态势、原因、后果和治理等提交观点、表达利益,意在将本集团的议题态度融入公共政策进程;二是议题交锋型,围绕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真实性、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性、光棍挑起战争的可能性,以及施行治理的必要性等,暴发激烈的议题观点时抗,意在就关键政策环节主导政策舆论环境.这两类利益博弈在性别失衡议题发展中具有近似量质互变的哲学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人口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和主体.人口的集中是产生城市的先决条件,城市的发展对人口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而人口过度集中于城市,又会产生各种城市问题,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起着消极作用.城市人口变动与城市发展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形成对立统一关系.因此,城市政府部门必须十分重视人口变动过程和城市发展过程的内在关系.人口变动过程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机械变动(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和社会变动(人口社会结构、部门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等).这里,笔者着重分析上海人口  相似文献   

18.
人口与健康问题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需要国家长期稳定的投入,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近年来,中国在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面临六个方面的巨大挑战,包括人口、重大疾病、城乡社区医疗卫生、生物食品药品安全、健康产业和中医药。在人口方面,人口基数过大,低生育水平反弹压力依然存在、出生性别比失调,有较高的出生缺陷和残疾人群以及未富先老等问题都困扰着我国。在重大疾病方面,我们面临着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公共卫生防御休系还比较薄弱,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还不高,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估计,始自1971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少生了4亿人。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最为突出的有三: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人口性别比畸高:十年后劳动力可能出现短缺。  相似文献   

20.
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性别比是指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活产男女婴之比,以活产女婴为100活产男婴多少表示,正常值在103-107之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90年代攀升更为显著。依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