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演化经济学原理,以西安电子城电连接器产业集群企业制度创新的轨迹为样本,分析研究经济转型国家和地区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创新与演化路径,发现近亲繁殖与远缘杂交企业的生命周期差异及选择、再选择在集群企业制度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集群企业制度创新分又再分又的机理--企业组织在新的形势下由集聚走向集群,从无序走向新的有序;集群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嵌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从而实现整个集群的升级应该是不用置疑的.而国有控股公司的发展.很可能循着超循环理论和超循环机理,向组织形式的综合性和超级复杂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2.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其产业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状况。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随之而来的产业安全问题也尤为凸显。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安全隐患表现为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力的国际竞争与博弈愈演愈烈,需要从强化产业安全意识、积聚产业安全要素、营造产业安全环境等方面入手,确保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集群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的云南省为例,梳理了云南省旅游政策的变迁历程,提出了基于政策变迁的云南旅游产业集群的培育主张,并从空间集聚和产业集群要素两个维度阐释了以政府政策推动的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以内蒙古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作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性。目前,内蒙古的产业集群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不高;科技投入不足,产品创新不强;缺少知名品牌和产品形象;工业开发区的集聚效应相对较低;缺少现代物流业和专业市场的支撑等诸多不足。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确定战略的发展方向,突出传统产业、资源优势产业、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同时做好规划引导,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环境建设,建设融资体制,做好配套物流业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带来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并获得相应效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利用产业集群优势实施人才区域聚集战略。本文主义涉及: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人才区域聚集;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下人才区域聚集的现状与问题;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区域聚集战略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打造了中国产品进军世界的强大竞争力,是"中国制造"风行世界的主要原因,也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但是从总体看,产业集群发展极不平衡.目前,规模化经营、创设统一品牌、资金支持等问题成为制约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户县渭丰纸箱产业集群发展为例,可以折射出陕西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陕西产业集群发展的构想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惠英 《理论导刊》2006,(10):97-98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来看,装备制造业的做强做大对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基于这一点,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应立足自身的基础条件、抓住国家重新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良好机遇来实现腾飞。而加快形成一批能够提供重大技术装备总承包服务的企业集团、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实现企业对核心技术的突破应该成为陕西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有效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可以以人民公社制度的创建与解体为典型案例,分析国家塑造社会同时又被社会反塑造的双向过程.人民公社制度是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典型建构性特征的制度,它象征着国家权力在社会范围内的超限度扩张.而它对社会的过度嵌入则导致了社会自主性要求与国家全能要求之间的冲突,并最终导致社会的反抗以及自身的瓦解.因此,制度的立废实际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博弈,而国家应该认识到权力的生长过程是国家与社会互为建设性的塑造过程,两者互赖关系的维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从规模来看,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从强度来看,有强制性和需求诱导性之分;从速度来看,有激进式和渐进式之分.对一个具体的制度变迁,可能是整体制度变迁,也可能是局部制度变迁,这就存在强度和速度的搭配选择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制度变迁的组合模式和运用方式,并对每一种基本组合模式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区间的产业竞争集中体现在产业集群的竞争,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要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而要求搞好产业集群的空间载体即产业园区的建设。从集群的视角看成都产业园区建设,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不足,因此,要按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来整合成都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定位明确、区位优势突出、园区之间互动互补的具有自组织性质的统一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首先要形成一种自主创新的意识;其次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必须将组织纳入知识创新认知新模式,自觉地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知识创造、新知识首次应用以及模仿等各种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现象的发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对引导区域产业规划,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集群经济的概念、特征出发,论述了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发生产业集群经济的条件,集群经济没有深化的原因及集群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因征地引发的矛盾发展到不同的阶段,我国的征地制度也经历了消极应对、初次调整、再调整和深入调整等四个时期的变迁。通过对征地制度变迁历史的回顾可以发现,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变迁是政府和农民双方不断互动的结果,这种互动经历了消极互动、初级互动、积极互动和深入互动等四种形式,并将最终达成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4.
李峰  唐晓惠 《理论导刊》2006,(12):72-74
通过对西安电连接器产业集群的调查分析表明,产业集群是新时期西部产业振兴、经济发展可供选择的最佳路径。那种把城市化和工业化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认为陕西乃至西部应该发展城市群而不是产业集群的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5.
在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和存在发达国家压制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提高和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的攀升,需依靠自身技术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来实现。如何培育和提升制造业技术能力就成为理论和实践中要关注的一个焦点。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华录·松下公司视听设备产业的发展过程和技术能力演进路径做了深入考察,并在分析其经验启示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追赶战略下中国制造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整合框架。研究表明,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是中国制造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基础,必须在构建核心产业链的基础上打造自主的核心技术链;中国制造业技术能力提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积极开展自主研发活动是中国制造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保障;中国制造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要以快速形成可持续的核心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为目标;同时,中国制造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还需要相应产业与技术政策支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析供应链视角下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时中  马乔骞 《学理论》2008,(14):18-19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经济学界研究的热门现象,而对于供应链的管理与产业集群的结合研究,目前还比较少。笔者在对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实践理解的基础上,引入供应链式的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亮 《学理论》2010,(12):85-86
自我国实行退休职工双轨制之后,企业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模式已初具规模并渐成体系。然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却严重滞后。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从影响制度均衡的供给需求角度,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改革的成因。同时,利用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其改革的现实困境,并力求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任学丽 《理论导刊》2012,(11):63-66
建国初期,单位严密体系的形成、单位办社会的实施和单位搞政治教育的风行,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单位体系的松动、单位社会职能的分解和单位政治职能的淡化,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大幅增加。对此,必须通过创新组织架构、保障基本权益、完善途径形式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对社会主义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农民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家庭承包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市场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讲,党领导下的土地制度变迁过程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在探索中也出现过曲折。  相似文献   

20.
“党内法规”的概念表述由来已久,在党的建设的不同阶段,其制度演变呈现出不同特点。从概念生成来看,党内法规深植于党的历史发展进程,经历了“党规”到“党内法规”的语词变化。但就制度演进而言,党内法规的历史变迁又不完全契合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历史分期,更适宜被划分为“概念实用”“约定俗成”“制度规范”三个阶段,并体现出相应的时代价值。“概念实用”揭示了党内法规的原初语境和制度初衷,“约定俗成”彰显了党内法规概念统一和制度初创的过程,“制度规范”则确保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稳定成型和健全完善。这种三阶段的划分,更能凸显党内法规的制度演进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