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公务员行政公务行为的界定问题,学术界有很多观点,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评价各种学说的基础上,根据公务员行政公务行为判断标准的构成要素,认为公务员行政公务行为界定应依据程序标准和实体标准的双重标准符合说.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法律责任”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公务员法律责任的归属时,行政法学界不少学者持身份→行为性质→法律责任的观点.即公务员以个人还是国家机关代表人的身份名义进行活动,决定行为的不同性质,从而确定是个人责任或行政主体行政责任的不同归属.其理论缺陷在于无法解决:不以表明身份为前提的行为的责任归属;以及以公务员身份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时法律责任的真正承担者.而且以主观的身份决定客观的行为性质,颇有意志决定论之嫌,也有悖于常理.而以客观的行为性质判断行为人的真正身份.从而决定法律责任的性质与承担者,即行为性质→身份→法律责任是解决公务员法律责任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行为,即公务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公务行为是公务员代表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对外产生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故研究其构成,对准确区分公务行为与非公务行为,正确确定相应行为的效力和行为责任归属,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14.对公务员进行处分的法定要求和标准是什么?答:《公务员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公务员的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这就是对公务员处分的法定要求和标准。一、事实清楚。事实清楚是正确进行公务员处分的前提和基础。事实清楚要求在查处违纪案件时.必须对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无以及行为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样化的冲击及制度、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及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低下,造成公务员行为失范。从内因来看,主要问题来自我国对公务员个体行为自律能力培养重视不够。自律是行为的内在约束机制,加强对公务员行为自律能力的培养不失为杜绝行为失范现象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我国公务员整体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务员是否、应否具有揭露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我国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梳理,发现我国公务员法规中"揭露权"的缺失,由此引出了我国公务员是否应当具有此权利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论证了公务员"揭露"行为的正当性,确认公务员"揭露权"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揭露权保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行政责任论,是行政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研究课题.要推广实施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公务员的行政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93年10月1日开始实行公务员制度以来,随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一系列单项法规的颁布,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正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几年来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工作正在按照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要求正常进行,各地方、各部门按照人事部提出的“高起点、快启动、先人轨、再完善”的要求,逐步搞好考核工作.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既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又是公务员管理的有效手段.对公务员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行为的约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产绢纺总有臭气,这是因为蚕茧要放置在特制的"腐化缸"中脱脂.蚕蛹经过腐化,会散发出恶臭味.  相似文献   

10.
李蕾 《行政与法》2000,(6):11-12
一、界定行政公务行为的必要性 “行政公务行为”这一概念在法律条款中并没有体现,它只是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存在。而学术界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就在于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区分,确定公务员不同行为的法律效力、法律后果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公务员的行为是否界定为公务行为关系到行为本身的效力,关系到相对人对公务员的行为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由于公务行为是公务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理行政主体运作行政权的行为,所以它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法律后果也应由行政主体来承担。对于相对人来说,当他认识到公务员的行为是行政公务行为时,…  相似文献   

11.
谭新雨 《公共行政评论》2021,14(2):195-227,234
创新行为俨然成为公务员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的典型行为模式,以及公共部门适应职能转变和服务再造要求的内生动力。本研究基于对已有研究的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公务员创新行为研究框架。本研究从公私部门成员创新行为差异及争议切入,围绕公务员创新行为的概念内涵、多层次影响因素及复杂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回顾并展开评述,呈现新制度主义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在公务员创新行为塑造中的深层逻辑。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展望未来方向:(1)以回应跨国文化背景、科层制组织特征、现实工作场景实现公务员创新的情境化研究;(2)在新时代中国场景中实现公务员创新行为的量表开发、跨层次系统性形成机理探索;(3)拓展公务员创新行为的效能机制研究,实现微观层面行为创新与中观层面组织创新、宏观层面政策创新的呼应衔接。  相似文献   

12.
张卫英  王梅霞 《河北法学》2006,24(5):113-116
公务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致第三人损害的,是否应当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在此问题上,我国立法缺乏明确的规定,最高法院的有关批复持否定立场.然而,确立公务员损害赔偿责任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必要性,应当从国家赔偿法和民法两个方面,完善相关立法,共同构建公务员损害赔偿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个体行为是政府行为的细胞,研究政府中公务员的个体行为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就政府中的个体行为及其激励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压制批评的行为本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公务员不满下级公务员、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社会舆论的批评,采取某种高压手段,使其不敢或者不再坚持批评意见的行为。本行为的构成:主体是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机关作为本行为的主体,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行为。侵害的客体是下级公务员、公民、法人或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变革行为俨然成为基层公务员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的典型行为模式。那么,新时代外部环境和服务动机的一系列变化如何综合作用于基层公务员的变革行为及心理?论文从行为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设计"环境认知—心理机制—行为表现"的混合研究思路:聚焦42名基层公务员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捕捉"出新时代影响基层公务员变革行为的核心要素——制度环境、领导授权、公共服务动机、变革承诺;同时,对多来源、多阶段获取的635套"领导-下属"匹配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研究发现:制度环境、领导授权、公共服务动机通过增强基层公务员的变革承诺来激励其变革行为。论文呈现了新时代基层公务员变革行为的多重激励逻辑,拓展了自我决定理论在基层公务员变革行为激励方面的有效应用,为新时代建设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提供政策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往往会面临着多重困境,这些困境主要来自于权力、角色与利益方面的冲突。当公务员无法正确解决这些冲突或没有能力解决这些冲突时,就容易出现行政行为失范现象。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务员责任冲突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责任的实现路径:制定公务员伦理法规;培育公务员的伦理自主性;完善公务员绩效考评系统,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务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是其个人的行为,而是事关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因此,凡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都对本国公务员的语言和仪表举止行为作出严格的规范,以使其更好地承担起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任.本文就我国公务员的语言行为规范和仪表举止行为规范作了简要地论述界定了它们的概念,分析了它们的作用,阐明了它们的基本内容.以期对我国人事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与法制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务员考核失效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考核作为公务员制度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对于规范公务员行为,激励公务员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公务员考核的实施却远远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呈现出考核失效的状态,本文就公务员考核失效的表现和原因作出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曾章伟 《法制与社会》2013,(18):295-296
公务员通奸,侵害配偶性忠贞权,违背公务员职责,污损国家机关形象和威信,有伤风化,诱发诸多违法和渎职犯罪行为,刑法宜增设公务员通奸罪。公务员通奸罪条文可以表述为,"有配偶的公务员通奸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和奸公务员的,亦同。"  相似文献   

20.
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处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了两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1.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本行为的构成:主体是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机关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