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尽管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积累了大量案例研究,但关于政府创新的属性、特征与类型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利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五届共计100多个入围项目的内容分析,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类型、特征与分布进行了经验研究。分析显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合作创新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要类型,而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获得创新美誉的比例多于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党政机构仍然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也在加入创新的队伍。相比其他行政层级,地市和区县政府的创新精神更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的114个奖项,可从中归纳出近十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十大热点领域,并具有地方政府创新的规律性特征。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缺乏续航力,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而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重要的是寻求制度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公共权力结构是多中心的、分散化的多样性模式。中国的公共权力是单一的、全能的层级制。中美地方政府改革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差异。两国地方政府改革都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所进行的;改革都是为了提升政府能力,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经济环境,有效地履行其职能;注重政府职能的优化和改革中的创新;都致力于建立一个民主、灵活、高效和廉洁的政府。但两国地方政府改革的差异是明显的,美国地方政府改革对我国地方政府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因其与民众息息相关的地位而日显重要。随着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政治学、行政学的渗透,运用新制度主义的方法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涵、主体地位、作用意义、角色内容、动因、悖论及其克服等方面,但在研究中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对12个省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地方政府行政改革创新举措的现状,总结了其中的成绩,分析了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问题主要为改革理论研究不足,改革系统化程度有限、透明度不高、创新空间不足、法制化程度低、没有触及政府职能的核心领域.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在宏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的规划,中央政府在实践中应通过政策制定强化分类指导,激励地方政府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简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依据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初步分析,总结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十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如何定义政府创新,是否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创新;危机、发展与政府创新形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创新的主体条件是什么;集中体制能否有利于创新;创新需要怎样的物质条件;公民社会发展如何推动政府创新;政府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有怎样的关系;创新是如何扩散和传播的;目前政府创新存在着哪些误区;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有一些是初步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验证.但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对于中国这个庞大体制的成功变革和转型来说,发生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的政府创新对于解决现有体制存在的问题、发挥体制内在的潜力以及提高现有体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归纳出九个有利于创新成功的因素.它们包括,有能力和远见的创新者、团结协作的创新团体(领导集体)、周密而可行的创新计划、有力的实施者、上级的认可和支持、相关部门或机构的配合和支持、当地民众的理解与参与、有利的舆论环境以及创新者职位的升迁.在现有体制下,创新者的作用和上级(尤其是中央)的认可和支持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8,(6):66-71
20世纪以来,基于行政理论、经济理论和民主理论的西方政府改革,呈现统治职能的非人格化、管理职能的刚性化和服务职能的扩大化等特征。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发展为应对"现代化"和"后现代"两个历史阶段的高度叠加,在兼顾"管理补课"和"改善服务"的问题上,整合20世纪以来西方政府改革的三种价值取向,形塑了较为均衡的地方治理风格。当下,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进程中,地方政府改革和发展的"三合一"模式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地方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对公民生命财产、干群关系以及社会和谐造成了严重威胁。地方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诱因甚多,关键性因素是地方政府现有的公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够完善。文章以公民利益表达理论为视角,选取近三届“地方政府创新奖”中四个典型案例,从公民利益表达的技术创新、保障机制创新、决策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等四个维度,对完善地方政府公民利益表达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从现有改革中的“内输入”问题、社会组织的独立性问题、利益表达客体处理矛盾的公平性问题、公民精神的培育问题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袁建军 《行政论坛》2012,19(3):32-36
政府创新已成为地方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政府创新和政府日常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需要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得到回答。根据政府系统理论,政府行政行为可以分为要求性行政行为和支持性行政行为两大类。支持性行政行为在效用的产生时间、社会总效用以及最终命运上要明显优于要求性行政行为。而成功的地方政府创新更易以支持性行政行为的方式出现。因而,政府需要正视经济社会环境提出的各项要求,自觉提高创新意识,选择促进社会公民发展而非依政府意愿限制公民的行为,注重公民参与和多方合作,充分估计和应对创新中的内部阻力,加强分权和还权而非集权。  相似文献   

10.
本次《预算法》的修订,在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做出了明确规范,是我国政府债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里程碑。但在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一次《预算法》的修订,不可能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所有问题,完善《预算法》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我国财政法制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1.
演化范式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国宪  孙斐 《公共管理学报》2011,8(1):104-113,128
地方政府创新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趋势,也是推动我国政治-行政改革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梳理地方政府创新相关文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基础上,基于演化范式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进行了理论探讨。首先,本文重新界定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内涵;其次,研究了其演化路径与内容,指出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四条演化路径和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其内外部决定因素,总结出地方政府的适应性学习、"政治企业家"精神、知识累积、创新的路径依赖、多样性选择主体的内生需求、知识外溢与竞合、创新嵌套的行政文化和技术创新等八个决定因素;最后,构建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些典型个案进行分析,发现其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强调国家统一管理而导致的地方治理结构单一化。当代中国的地方治理结构单一化是历史遗传和传统体制的产物,与转轨时期纵向政府间关系中存在的压力型体制也有着内在的关联。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治理结构单一化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但是,从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地方治理结构多元化与国家的统一管理并不矛盾。因此,在已有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路基础上,实现地方治理结构多元化应该成为继续推进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政府管理工具,其科学性与可持续性成为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和政府能力建设的关键。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持续性开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为了深入解析这些障碍并提出解决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及模型分析法等,试图从既往文献的梳理入手,结合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典型模式之一的"甘肃模式",对该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法律保障、政治支持、社会参与以及评估体系设计。在以往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模型,并据此模型对"甘肃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可持续性发展的若干建议。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绩效评估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本文中的相关结论与建议对于推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可持续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而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国家治理的复杂性要求政府治理体系所展现的功能与外在复杂性相适应:一方面,政府治理体系优化要根据"递归结构"实现体系纵向结构的科学定责、合理赋权,使每一层级的政府责任契合于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要实现横向结构中不同主体的功能协同、资源整合,使政府在处理跨地域、跨领域问题上能够有效地集中其他治理主体的力量,实现公共治理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鲁中东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治理中国家权力的见缝插针、国家政策地方规约化以及地方对国家力量援引的运作规则与机制,将国家权力嵌入在村庄的社会结构、关系与规范之中,即基层政权的嵌入式治理。它既加强了国家在农村中的权力,同时也维持与强化了地方性结构与规范,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国家与农民的有效对接,最终实现国家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地方秩序的稳定。随着国家能力与乡村社会性质发生双重的转变,当前基层政权的治理机制需要从消极的简约治理、单向度的制度建设中转入积极的嵌入式治理。尤其可以借国家政权从汲取型向输入型的转变契机,将农民对国家的认同进一步提升为国家的治理能力,最终实现基层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6.
力图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德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公共品供给为线索,描述德国乡村公共品供给的决策、实施与监督的全过程,着力分析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权力分配、责任结构和融资途径,以及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监督。认为,影响德国乡村公共品供给的因素主要是明确规定不同层级政府权力、责任的法律体系,乡村治理的结构,以及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其明显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治化、辅助性、市场化、公共利益取向、财政主导的融资渠道、健全的监督体制,以及良好的政府间关系。中国地方治理的转型则应该更多地从制度规定、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地方自主性的发挥、普遍的参与,以及有效的监督等几个方面来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保障机关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设定,机关事务管理面多事杂任重,创新机关事务管理是实现从“制度优势”转向“治理实效”的重要一环。实现机关事务管理现代化,其本质是从“广度”到“深度”的深刻转变:新时代下的机关事务不再仅仅强调业务广度方面上的面面俱到,更期望其能在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优化政府职能等更深层面扮演积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机关事务领域改革,不仅仅是对其职能的不断调整,其本质在于对宏观行政体制变革的主动回应与渐进调试,是国家治理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职能现代化、体制法治化、行为职业化、能力智慧化等制度优势。基于行政管理要素构成的分析视角,职能体系、职权范围、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都将是创新机关事务管理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20,(2):50-57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路径。中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棘手问题属性、碎片化管理现状和协同失灵现象成为影响改革绩效的主要表现。在协同治理机制(CGRs)理论框架下,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可以从协同驱动、协同过程和协同结果等三个维度进行构建,通过运用该理论模型对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通过领导力、不确定性和相互依存等驱动要素充分调动和激活各级党委、人大、财政、审计等各方面力量,建构有原则地参与、共享动机和联合行动能力等协同过程,形成交互协同并相互制约的预算绩效协同治理体系与机制,可以有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9.
长时间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使得城市和乡村成为中国公共治理及其学术研究的两个必然横截面。城市和乡村成为中国地方治理与公共管理实践的两个不同范本,但乡村治理远比城市社区治理多样而复杂,因而乡村治理的研究也更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在分析乡村公共治理研究的学术演进的基础上,以1998至2008年间的CSSCI检索论文与主要论著为研究对象,多学科揭示乡村治理研究的基本论域、主要内容与发展趋势,从而展现十年来中国乡村公共治理研究的思维场域与学术景观。乡土中国的"学术井喷"成了最近十年来中国的学界盛景,反映出国家政策变迁过程中的学术张力以及问题意识、底层关怀和公共精神的弘扬,同时亦隐喻着地方治理中"乡村问题"的持续性逻辑。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语境下,中国乡村公共治理研究的学术盘点、理论推进与实践指导值得进一步诠释和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