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由诸多因素影响所致。从生态学视野出发,可从两个方面着手应对这种状况:一是在生态性社会文化语境方面,要健全法制、提升公民的精神生活、弘扬主流价值观;二是在营造生态性高校教育系统方面,要树立生态性教育理念、转变教师主体角色、营造生态性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语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借鉴“发现学习”理论,建构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现”模型,发挥新媒体传播的问题发现、学习发现、价值发现等功能,通过改进新媒体的议程设置、提升学生媒介素养、推进文化潜性教育等突破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11)
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对高校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和德育效果带来了严峻挑战,媒介素养教育时不我待。高校应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理论水平,开展媒介素养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合理利用媒体工具,理性认知媒体信息,提高媒介素养,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一种传播方式,正以其独有的特性和强大的功能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师生,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撼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分析了微博的传播特征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如何构建适合微博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如何提升他们媒介素养的对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已渗透进现代社会并对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在高校传统育人方法实效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借鉴和利用现代资讯手段,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提高教育实效。在新媒体语境中借助议程设置理论、熔炉理论、舆情监管、培养媒介素养等可构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新媒体为载体的网络文化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小的影响,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具有海量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当前阶段构建校园文化面临多元文化冲击、学生沉湎于网络、"信息沟-知识沟"出现、学校道德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创新和引导学生参与等途径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教育"新业态的驱动下,高校已经成为新媒体理念、思维、技术、资源等要素的重要"集结地",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范式、体系、逻辑等在新媒体介质作用下也发生了巨大嬗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与难题。其中,较为明显的消极影响包括"话语权受损""思政话语模式与社会生活方式脱节"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媒体呈现出碎片化、生活化、融合化等特征,极大拓展了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深度和广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融入新媒体环境,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要加强群体教育,提升媒介素养;强化主导思维,拓展教育功能;加强媒体监管,控制舆论导向;利用碎片时间,加强权威引导,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工作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高校必须根据网络时代的特点、传播途径和变化规律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探索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玮 《就业与保障》2023,(1):166-168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净化其思想,还能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强势崛起,为各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既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便捷师生交流的机遇,也面临着内容良莠不齐、教育约束难度加大、占用教育时间等挑战。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培养高校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各高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利用新媒体来丰富高校校园文化,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媒介尝试转型与新旧媒介进行融合的现实语境下,为了重新获得受众的肯定,传媒界提出了将异质媒介发布的内容整合到"云端",再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多屏"进行传播的"一云多屏"理念。而教育类报刊可在"一云多屏"理念与具体实践中,获取契合实际的启示,并在垂直的教育服务领域向多屏方面进行转型。以纸媒向"屏媒"进军的案例为依据,由此阐述"一云多屏"理念与实践下,宏观与微观视角下教育类报刊的转型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种种不良表现 ,使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反思现行的高校德育 ,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 ,还是教育方式上都存在着与网络社会道德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道德教育的他律性与网络社会道德自律性存在着矛盾。因此笔者认为 ,要解决这一矛盾 ,就要加强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调查发现,当下大学生中存在诚信意识淡薄、诚信行为缺失的严峻现状,更应将大学生诚信教育当作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认知、情感、行为态度结构出发科学分析大学生的诚信现状,进一步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等多维剖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因素,紧密结合新媒体环境,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涵育、新媒体教育与自我教育可持续互动、诚信教育活动双向实践等层面科学构建大学生诚信涵育模式,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探赜新的切入路径与涵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后工业时代里具有明显后现代性格的新媒体,正符合青年一代的特质,而企图用理性的框架将其界定以便供我们主宰,也许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对其发展进行一番谱系发掘与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脱媒是新媒体自我独立脱离传统媒介的过程;自媒是新媒体自我赋权的过程;泛媒是新媒体自我进化的过程。只有掌握了以上特质,我们方能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对青年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5.
"公正团体法"是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观的重要内容,它是提升团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水平、促进道德行为发展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分析并吸收其合理内核,有利于提升大学生道德规范的效果;有利于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推动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发挥隐形课程的作用,浓厚道德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6.
《湖北社会科学》2016,(4):195-198
网络时代下,人们不仅交往沟通模式有所变化,传统思维模式也在转变,社会道德呈现出了多样化趋势,其中网络道德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更显得错综复杂。而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生力军,其网络道德教育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教育客体的矛盾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教育过程的相对可控性。我们应当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形成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开展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大学生"宅"现象已经引起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新媒体的发展无疑是其直接原因。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宅"现象、新媒体、大学生群体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以新媒体为切入点,综述出新媒体境域下大学生"宅"现象的研究状况,并从概念、原因、影响、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6,(8)
当前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其具有即时性、交融性、个性化等特征。新媒体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双重影响,在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把握机遇、顺势而为,迎接挑战、规避不利,在新媒体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村官选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大学生村官选任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有些缺失之处。高校应改变以往陈旧的道德教育模式,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来适应大学生道德教育新要求,着力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效率,力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内容、形式、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要借"式"化事、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特色;因时而进、把握内容时代性;审时度势、掌握其对象针对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在新媒体时代得到全面体现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