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轶 《学理论》2012,(23):79-80
民族地区刑法变通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契合犯罪本质特征的评价等三个方面,合理性则具体体现在变通根据的充分性和多元性。民族地区刑法变通是完善我国刑事法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制度从理论走向实践集中体现于2013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这种制度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但由于民族地区习惯法治理土壤的存在,使得这种制度的运用具有更大的认同感和共鸣,同时极容易发生一些不良的变异。为此,对这种制度在民族地区运用中的前提、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期促进民族地区的司法改革和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3.
陈红星 《学理论》2009,(28):117-118
刑法的机能是刑法通过其制定及其现实化的过程所应具有的功效,其内在要素主要有行为规制机能、社会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为防控犯罪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总称,其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规制功能和中介功能。厘清刑法机能与刑事政策的内在关系问题,方能使二者内外结合,共同促进刑法作用的完善发挥。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适用广泛,具备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法化有其现实的必要性,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境,与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谦抑性的部分内容相偏离,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法化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目标,民族政策是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在社会治理视阈下,民族政策要在坚持公平正义和激发社会活力原则下进行创新,其路径是调整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做好民族政策的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6.
刘坤  刘堂灯 《学理论》2013,(10):24-25,32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寻求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少数民族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政府及社会各方面要利用其优势,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生活,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的道路。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策变通的理论:概念、问题与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对政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政策变通行为作出一番理论分析。文中界定了政策变通的定义与类型 ,提出了政策变通收益递减律 ,分析了政策变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与搭便车问题 ,并力图提供政策变通发生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的刑法观与传统的刑法观在"犯罪概念"、"刑法规范"、"刑事责任"等方面的理解上均存在着差异。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究其差异性,对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直接接触民族问题,把民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使民族问题的解决符合中国的国情。红军到达甘肃、宁夏回族地区后,中共中央根据当地独特的回族文化、宗教信仰及社会状况,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这不仅增进了该地区的民族团结,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以及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也为以后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多I萍 《学理论》2012,(3):131-132
在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关系问题面临诸多困境。学校教育在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如何防止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并积极地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解决民族成员的心理不适与精神困惑。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既要传授普世性知识,又要兼顾到地方性知识,但目前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民族文化需要被重新认识,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对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的产物,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但是在民族地区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和各民族的团结稳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视域下分析影响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要素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的民族关系。目前,云南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从总体来看是和谐的、巩固的和发展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云南部分民族地区的民族矛盾和纠纷日益凸现,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不利因素有所增加。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民族关系不和谐的根源,探讨实现云南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机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吴爱民 《学理论》2015,(7):227-228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开展,高校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校。民族地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虽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对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诸位同仁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民 族地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公社时期,队干部虽不是国家行政系统中的组成人员,却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神经末梢,因此,在“变通”执行政策问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尽管上级的教育和整训比较严格,实践中广大队干部与农民一起,采取多种应对策略,对集体经营等比较硬性的农村政策进行了修改“变通”.探究原委,维护村庄稳定与社员生活是“变通”的主要原因;疲于应付十分棘手的经营管理是“变通”的主观原因;费力不讨好、经常被问责是“变通”的社会心理动因;乡土村落中重人情往来的传统文化使队干部尽可能地向农民靠拢.总之,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反思集体化时期的乡域治理,同时也对理解现今农村基层干部“有选择性”地执行政策问题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进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教育政策监督尤其引人关注.因此,本文从教育督导的视角,对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监督的现状、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监督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民族婚姻法渊源多样,其变通规定更是复杂,为促进民族婚姻法的适用,应加强民族婚姻法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本文整理了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规定,阐述了民族婚姻法适用的规则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0)
分析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应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以民族团结为基础,以民族政策为准则,以建立小康社会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带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速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进程;加强党支部班子的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郭孟伟 《学理论》2010,(11):206-207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环节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积极探索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大背景下实现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当前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供给能力总体偏低、供给不均衡和供给效率低、水平趋同等问题.文章从标准界定、范围界定、财政体制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划分下的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