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雅琦 《法制与社会》2010,(24):283-284
保障人权是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而国际劳动标准亦与保障人权具有一致的精神内涵。本文指出在国际劳工标准成为贸易乃至国际交流的共同语言大背景下,我国劳动法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规定一定条件下的罢工权;应明确规定不得强迫劳动;建立统一的国内就业市场,杜绝或减轻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历史演进及理论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波 《现代法学》2006,28(3):121-129
国际劳工标准应否与国际贸易挂钩的争论由来已久,该问题依然是国际贸易谈判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实质在于发达国家意欲将国际劳工标准作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议的理论依据是解读这一问题的关键。我国应加强国内劳动立法和执法,克服与避免此类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3.
自由结社和集体谈判权是劳工权益保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所有劳动者以集体的形式对外表现的一种权利。我国在保护劳动者的这方面权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关系的复杂多变以及加入WTO所面临的新形势,自由结社和集体谈判权也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劳工标准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劳工标准是指国际劳工组织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标准,国际劳工组织在劳工社会保障方面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标准.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理应遵守和执行社会保障国际劳工标准.基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国际劳工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们要努力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社区社会保障的作用,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相关法制,建立和完善对社会保障(保险)基金上的监督机制,加强国际合作 ,主动适应全球化时代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5.
论三重框架下的劳工标准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少青 《河北法学》2004,22(11):2-14
劳工标准问题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我国已有的分析框架中 ,劳工标准问题往往被还原为贸易壁垒问题而加以“规避”、“应付”或提出“对策”。本文试图换一种思路 ,在国际劳工组织、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三重框架下透析和审视劳工标准问题。主要论及 :国际劳工标准产生的历史缘起以及因其“软法”的品质难以胜任强行推广核心劳工标准的重任 ;核心劳工标准与贸易的密切关联性以及贸易制裁与核心劳工标准挂钩的合理性及评价 ;重点分析了全球经济—社会平衡发展框架下的劳工标准问题 ,认为核心劳工标准的强行推行 ,有助于解决全球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 ;最后论述了核心劳工标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WTO与劳工标准问题的历史渊源后,进一步分析了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劳工标准问题的争议,认为将劳工标准与WTO联系起来是必然的趋势,中国应充分发挥其在WTO的地位,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2006年的中国权利研究,著述颇丰,学术研讨频率密集且范围广泛,呈现了多元化、立体化的趋势。人权研究生机勃勃,平等权是当下社会生活和权利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则是与平等权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权利研究继续深入,新兴权利的研究与日俱增,权利本位理论正在向现实论证扩展,有关权利的理论日益丰满。  相似文献   

8.
9.
李佳 《法制与社会》2010,(2):256-257
国际劳工标准是维护劳工权益的基本要求,在WTO框架下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屡次因劳工标准问题遭受其他国家的抵制,低劳工标准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带来的弊端也不断凸显出来。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为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与社会和谐安定,应当以我国的具体国情为基础,审视我国劳工标准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差距,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我国劳动标准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妇女权利属于人权的范畴,而非追求妇女的特权。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组织为推进妇女人权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CEDAW是核心文件。CEDAW的任择议定书以及区域性的法律机制同样有助于保护妇女人权。然而,CEDAW所建立的报告机制以及CEDAW任择议定书的来文机制都存在着执行上的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法治理念,要求国家以真诚的态度保护人权,并进而整合人权的监督机构,重视非政府组织在提升人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权利是现代法律的核心内容.哈贝马斯批判了权利天赋论和权利国赋论以及其他各种权利观,从交往行为理论和商谈论的视角出发,认为权利源于主体间商谈,权利的正当性基于民主协商的立法过程与令人信服的论证理由,基本权利与宪法和其他法律是同构的关系,道德向度的普适权利与伦理向度的特殊权利关联互动,前者包容后者.他认为,为了强化世界范围的人权保护,有必要在全球化的时代建构世界大同政治共同体,把处于国际关系状态的人权保护转变成"世界内政".哈贝马斯的权利理论既具有值得借鉴之处,也存在某些局限.对这种理论予以扬长避短,有助于我们发展和完善中国的权利理论与实践,也有助于推动世界范围人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二战后,各种国家间组织蓬勃发展。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组织通过制定国际法及其他行动,在国家间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内国政策与法律的形成中,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社会保障领域。  相似文献   

13.
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权利滥用,不仅在各国法律和相关国际公约中找不到明确的界定,就是在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尽管如此,有关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相关国际公约还是为我们探讨知识产权权利滥用问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此外,我国近年相关立法对此也开始有间接的规定。因此,我们应以权利人对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是否排除和限制了竞争为界限来判断是否存在知识产权权利滥用。  相似文献   

14.
适当生活水准权作为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我国监狱制度下,罪犯享有适当生活水准权获得了基本保障,但与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比较,还存在着差距.为此,我国应当进一步改善监狱设施,完善监狱法制建设,加强对罪犯享有的适当生活水准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权利宪法化的隐忧——以社会权为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当前一些学者提出的“权利宪法化”主张进行了反思。权利宪法化的动机无可置疑,但它误解了宪法的属性,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贻害甚多。该主张对政治渠道的回避,使得我国本不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面临进一步功能失调的危险,也忽视了社会组织在维护公民利益方面的功能,并且为清晰地理解权利体系设置了障碍。权利宪法化诉求增强了权利意识,却贬低了民主过程,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设想,但也容忍了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法保护中,文化权利与其他基本人权的冲突具有多样化的产生原因并在在实践中普遍存在。解决文化权利与其他基本人权的冲突的方法,因这一冲突的激烈程度而异:对于激烈的冲突,其他基本人权优先;对于不激烈的冲突,文化权利优先。  相似文献   

17.
论程序形成权——以民事诉讼权利的类型化为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明  李仕春 《法律科学》2006,24(6):127-136
以诉讼权利与审判权力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将诉讼权利分为程序请求权和程序形成权两种类型。程序形成权是指依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共同的诉讼形为,无需经过法院审查,或者只需法院作形式审查,就能发生诉讼法律状态或诉讼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为诉讼权利。培植程序形成权的观念,注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地位,对于我国当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萍 《法治研究》2014,(5):106-114
知识经济与网络结合的发展模式,需要知识的传播、获取、使用与创造能够尽享自由。然而,知识产权的扩张,却导致主体对知识的获取受到前所未有的制约,因而产生了获取知识的需要。这种需要具备了权利的五要素,因而成为一项权利——知识获取权。作为应有权利的知识获取权.已经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知识获取权是发展权的派生人权,主体包括个人、特定群体与发展中国家。基于应有权利的无力性.要使主体对知识的需求得到真正地实现,必须将知识获取权由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9.
诉讼权利平等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不平等的现象。本文笔者站在被告的立场上,以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权利的平等为切入点,以原告享有的撤诉权为视角,加以探讨,在原告享有撤诉权的情况下,被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之相匹配,从而达到原告与被告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20.
涉及美国威斯康辛州集体谈判权的预算修正法案的核心内容是限制公共部门工会在工资、养老和医疗等方面进行集体谈判的范围。工会在反对这一法案的博弈中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原来的通过集体谈判决定的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保险福利水平,与其他部门相比的确出现了失衡。从威斯康辛州的立法博弈中能够得出三点启示:公共部门工资福利水平的确定应恪守平衡原则;我国公共部门员工工资福利水平的确定短期内不应推行集体谈判;"依法规范和决定"是确定我国公共部门员工工资福利标准、减少社会争议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