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行为保全制度的设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民事财产保全制度在民事、经济案件诉讼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案件执行难问题愈来愈突出,运用民事保全程序已日益成为执法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诉讼环节。然而,随着各种新类型案件不断增多,各种侵权行为不断出现,现有...  相似文献   

2.
论建立行为保全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建立行为保全制度金正佳翁子明在民事诉讼理论中,保全一般仅限于财产,即财产保全。然而,实践证明,财产保全并不能包容保全的所有形态,保全的对象除了财产外,还有另一种形态,就是行为。审判实践中已有当事人提出行为保全请求,有的法院也做了一些尝试。本文拟对这...  相似文献   

3.
目次一、引言二、比较法视野下的行为保全三、我国行为保全立法的演变四、行为保全的适用范围五、行为保全的担保六、行为保全的司法审查七、行为保全的强制执行一、引言行为保全指法院在诉讼前或诉讼中,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或扩大,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责令另一方当事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民事强制措施。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把握:首先,行为保全的法理依据是行为请求权。行为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它属于债权请求权的一种,亦可通过物权转化而来。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将行为请求权分为作为请求权和不作为请求…  相似文献   

4.
建立我国行为保全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保全制度中,只有财产保全,而对于许多诉前不法民事行为却无明文举措加以禁止,由此引起许多问题。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借鉴英美法系中间禁令制度,建立我国的行为保全制度。英美民诉法中的禁令.是指法院为阻止被告人继续为某种不法行为而发出的命令。禁令还可以用来阻止处于威胁中的不法行为。禁令分为终局与中间两种。终局禁令指当事人在诉讼中申请法院给予的实质上的救济,是在审理后给予的。中间禁令则指当事人在诉前或诉讼开始至审理期间申请法院用以阻止被告人不法行为的命令。在某种意义上说,中间禁令…  相似文献   

5.
督促程序的特征督促程序,是指对于以给付一定的金钱或其它代替物或有价证券为标的的请求,法院可以依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督促决定(又称支付命令),如果债务人在一定的期限内对该决定没有提出异议,则债权人可以根据该督促决定,请求法院予以强制执行,这种程序便为督促程序。督促程序是一种以迅速结果为目的的略式程序,是一种特别程序。由于该程序是通过法院发出支付命令来进行的,所以又可称为支付命令  相似文献   

6.
行为保全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已纳入我国民事诉讼法,但由于是在民诉法整体大修的背景下被确立,与财产保全简单等同化,没有强调行为保全在程序上的运用,存在诸多漏洞.本文遵循最低程序保障的要求,正视法院在行为保全程序中的衡平作用,从保障双方当事人,尤其是被申请人利益的角度,探析行为保全制度运行中的各个环节该如何设计和安排.  相似文献   

7.
行为保全制度作为民事保全制度中重要的保障制度,其救济功能直接关系到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程度.本文对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在我国的构建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诉讼救济的公正性,及时保护权利,实现民事诉讼目的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8.
程柯焙 《法制与社会》2013,(12):108-109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一项替代起诉轻微犯罪的措施,具有实现审前程序分流、减轻审判程序压力的功能。本文将围绕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当下的刑事司法的指导意义,结合我国当今刑事司法中面临的问题与矛盾,论述我国增设此项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证人的刑事责任豁免是指证人为国家利益作证可以免受刑事追诉或给予刑事上的从轻或减轻、免除处罚待遇的一种刑事司法措施。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设立该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11.
"法的实现是法执行主要社会职能的特殊方式。如果法的规定不能在社会关系中得到实现的话,那法什么都不是。"可见法律的生命在于实现,而民事执行是民事法律得以实现必不可少的形式和途径。民事执行制度改革一直是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但司法实践中仍常遭遇"执行难"和"执行乱"。执行权滥用、错用依然存在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程序化、专业化、强制性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2.
建议确立行为保全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应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裁定被告或侵权入实施一定行为的临时性措施。行为保全在英美法系国家称为“中间禁令”,在大陆法系国家则是包含在假处分2中,我国除了在1950年的《诉讼程序试行通则》中规定的“暂先处置”包括行为保全外,以后颁布的法律、条例(包括试行的民诉法和1991年颁布的民诉法)都将行为保全排除在外,这种状况往往导致权利受到侵害的人在判决后才能得到保护,争议的法律关系在诉讼中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例如在通行权纠纷案件、专利侵权案、侵犯名誉权等案件中均需要人民法院及时裁定,对当事人…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行为保全制度及其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跃如 《法学家》2004,(5):120-129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保全制度仅仅为财产保全,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民事诉讼法中引入行为保全制度势在必行.作者分析了行为保全制度确立的必要性,比较了国外相关的程序制度,并对我国现有的行为保全规则进行了检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行为保全制度的构想,希望所阐述的观点对未来新民事诉讼法典的制定能够有微末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保全制度的完善是法治国家建立的重要象征。本文首先针对保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论述,之后又对保全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和历史沿革进行了简述。经分析,提出了我国保全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是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上的保全制度还仍停留在保全财产的层次上,而相应的对行为额保全则缺乏系统性,造成了我国民事保全制度的结构性缺陷,这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纠纷解决之需要。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探讨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行为保全的申请人包括普通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其条件是获得知识产权人的明确授权,而且该授权宜仅限于实体授权,不包括程序授权.作为救济,对行为保全裁定的复议只能向作出裁定的法院提出,出于程序保障的考虑,宜更换合议庭审理.行为保全措施被解除的,可以认定为申请错误,但申请人证明该措施的解除并非因其申请错误所致的除外.在知识产权本案诉讼中,被申请人在一审辩论终结前以对方申请行为保全有错误为由提出赔偿请求,本案法院可以合并审理的,应合并审理并裁判.  相似文献   

16.
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论建立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的现状 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从这一规定来看,民事诉讼立法只确定了诉讼中的证据保全制度,对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制度未持任何态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3条规定:“法律、司法解释规定诉前保全证据的,依照其规定办理。”这一规定对诉前证据保全作了有限的确立,但仍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18.
论债权的保全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债权人代位权和债权人撤销权是具有保全功能的两种专属于债权人的权利。本文据此详细评述了民法理论中的债权保全制度,强调与债务担保制度相互为用,建立起我国的债权保全制度,以更好地解决债务纠纷,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许勇 《政法学刊》2011,28(3):59-63
现代社会,由于土地的分层利用、立体利用日益普遍,空间权制度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随着《物权法》规定了"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空间权制度在我国迈出了第一步。至于空间役权是否有在我国设立的必要,目前尚有争议。空间役权是空间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特殊的存在价值。空间权的设立,一方面是完善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需要,地役权和相邻关系都无法替代,另一方面是解决新的空间利用社会问题、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金钏 《法制与社会》2011,(16):44-45
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事诉讼中规定了财产保全制度,而对行为保全这一制度只是在在个别民商事领域中加以采用。司法实践证明,在民事诉讼立法中,明确规定行为保全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且势在必行。本文拟就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建立健全行为保全制度,阐述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