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2日,我正在收拾全家去海南度假的行李,无意中打开微信,看到朋友圈有这么一条信息,“最好的假期,是有爸爸陪伴”,谁说不是呢.这条信息显示来自“爸爸的假期”.这是谁?我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只那么一会儿,我明白过来,这是一条广告!我惊呼,“微信大数据挖掘NB,难道它知道我的假期从明天正式开始了?”想到这,我背后一阵发凉.  相似文献   

2.
2009车,39岁的他凭借《蜗居》走红,此前,他已在演艺圈默默“蛰伏”近20年,很多人认为他是“大器晚成”,但张嘉译并不认同.“你们老把我说得这么可怜,我其实一直都很high,从毕业开始就不断拍戏,一直都挺好的,没觉得自己是大器晚成.”也正是这种一步一步走来的节奏,让张嘉译得以看清很多人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付出很多代价才能看透的事,“谁都不可能永远在巅峰,总有低谷的时候,起起伏伏,你要找准自己在哪个位置,保持生活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发黄的欠条     
我小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美术学院,全家都很高兴,但那两万多元的学费着实让我家犯了难. 一天,母亲把一张发黄的欠条拿出来给我看.欠条是一个叫张红民的人打的,金额是300元,落款日期距离现在已经20多年了.我忙问:"张红民是谁?"母亲说:"张红民是我们原来的邻居.他养了几百只鸭,一年四季在外放鸭,后来带着老婆孩子到外地放鸭去了,就一直没回来."看着那张发黄的欠条,我摇了摇头说:"都20多年了,不知他现在家庭情况怎样,我看这钱难讨回呀."母亲说:"你弟急着等钱用,我还是去试试吧.他在东河镇有个家,我20年前去过一次,还有印象."  相似文献   

4.
妙趣     
《南风窗》1998,(6)
谁说的? 女教师在教室里提问:“‘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 这句话最早出自谁之口?知道的请举手。”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个学生用不熟练的英语回答:“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 “完全正确。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位日本学生,可生在美国的同学却回答不出,多可怜啊!”  相似文献   

5.
100元变500元     
你见过魔术师变戏法吗?他把你明明检查过的一张拾元钞票拿在手里,迎风一扬,喝!变成两张了。要有这本事,当万元户不是太容易了吗?当然,这是“画饼充饥”,解不得馋的,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倒真有人能把100元变成500元的。那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让钱生出钱来呢——银行!银行就能够在信用活动的过程中创造货币。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1998,(1)
600万,在目前的中国,只够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5秒广告段位上做30次。谁能以600万让一个创立仅一年多,在以往的市场调查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彩电品牌短期内跃居国产电视品牌知名度第6位、购买意向的第5位?李光斗。在赞助泛监成灾、企业往往扮演一个自娱自乐的“冤大头”的时代,谁能让一次  相似文献   

7.
正"我把见证历史,还原历史,传播文化看成一种历史使命,正是这样一种使命感,让我身边所有的人都把爱放在了神乐署。为了能让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和韶乐传承下去,看着他们不停努力的劲头儿,我比谁都高兴。"微笑指数:  相似文献   

8.
发明大师爱迪生解雇了一位知识基础扎实、干活利索的助手,令朋友大惑不解。爱迪生叹息道:“他没有我要的那种……骑马思维。”朋友更觉莫名其妙。于是,爱迪生讲了这个故事: 古代有一个国王,他觉得自己老了,想让儿子继承王位,但他有两个儿子,让谁来继承好呢?国王决定考考他们,看哪一个更适合。一天,他对两个儿子说:“孩子们,我想给你们两匹马,一匹是黄骠马,这匹马属于老大;另一匹是青骢马,这一匹属于老二。你们驱马到十里外的清泉边饮水,谁的马走得慢,谁就是优胜者。”比赛开始,哥哥慢条斯理,一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1985,(1)
蒋子龙的小说《关于鞋后跟的问题》,精彩地描写了一次生活中并不罕见的会议,摘录如下。周科长:去年光是男式半高跟牛皮鞋就赚了三十八万元。今年砍掉了这产品,结果两个月没一分钱奖金。钱经理:为什么?谁砍的? 周:去年十一月我去请示孙书  相似文献   

10.
白色的阅读     
无论身在何处,书,总还是有几本的;不在书架上,就在桌上,要不就在床上。都尽收眼底,看得见,摸得着。书架上的这一排排书籍,看上去的确是相当平等的。一本又一本的书。而我恰恰不能平等视之。在我偏执的心目中,它们各有分量。久而久之,不由眼睛生刺儿,总忍不住上前拿下几本,淘汰掉;把那些虚假的、粗糙的玩意儿,随便打发掉。没什么面子可讲的。谁来说情都不顶用。书架总是越来越饱满,越来越缺少盈余之地,那就越是不能让那些伪劣之作有可乘之机了。 说来谁都不肯相信,我至今没有从头至尾读完过一本书。这里边的蹊跷,连我自己都难以辩解。莫非就因为天生反感等级森严,所以连同循序渐进的当然法则也一并不予理睬?我说不明白。一书到手,必然是乱翻一气,只有看到合我心意的只言片语,才有兴趣继续拜读下去;一  相似文献   

11.
知道“小李飞刀”焦恩俊的人不少,知道吴清玉的人不多,因为前者的那把刀飞出了一连串的恩怨情仇、风花雪夜.而后者手中这把刀却只能用在细菌都进不来的手术室里.由此,时下的娱乐明星们有点风吹草动天下皆知,而吴清玉最近在人的心脏上一次搭了5根桥,这么高难的医学界成功之举却没什么人知晓.赖谁呀?只怨我们自己的生活太过浮躁,宁可在瞎编的“小李飞刀”故事里长吁短叹,也不愿从真实的生活中体味哪怕是一丝的恩恩怨怨.只怨我们的媒体太过浮躁,宁肯让镜头“睡”在娱乐圈里,也不愿意到别的行当里转一转.直到有那么一天,谁患上了心脏病,特别是到了快丢命的时候,才想起了医生,高水平的医生,想起了阜外医院原来的那位“一把刀”吴玉清.  相似文献   

12.
赌徒的婚礼     
赌得输了衣服,只剩下裤衩,那是老年间的事,如今,谁稀罕你那一身破衣服啊.可是,阿韦今天输惨了,输得比只剩裤衩还麻烦——他把老婆输了.嘿!这又是老年间才有的事,怎么现在又有了?因为阿韦家里没别的值钱的了,万般无奈在输条上签了字,同意把老婆绒花输给大头鬼.和过去不同的是,输老婆可不是让老婆去给人家当老婆,而是按大头鬼的条件,让绒花给他家当三个月的计时工,每天到他家去上班搞卫生. 阿韦签字的时候,旁边几个坏小子"嗤嗤"地偷着笑.笑什么?全城谁不知道,为女人杀人而蹲过大狱的大头鬼是个"五星"级的色鬼,如今仗着邪道来的臭钱,勾着好几个"傍家儿"不算,还常到歌厅发廊找小姐解馋.  相似文献   

13.
谁都喜欢别人说自己很有“人情味”,谁都不喜欢与没有“人情味”的人在一起。我闭上眼睛就能数出我的朋友里谁级“人情味”、谁没有”人情味”,谁的“人情味”浓一些,谁的不那么浓……逢年过节,妈妈说“谁谁谁”要来,我便有些坐立不安,因为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要出来陪从、聊天,甚至陪客人去游山玩水,同他们合影一番……因此我对家里来的客人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有些害怕。是我骄傲瞧不起客人吗?不。说真的,客人来了我能与他们相处得很好,我能根据他(或她)的职业爱好与兴趣特点海阔天空地谈。我能做得一手漂亮的饭菜,让客人心满意足。兴致来了,我还能同客人一起跳几段迪斯科,如果客人会跳的  相似文献   

14.
克隆年代     
有消息说,美国一位科学家在圣诞节那天宣称他将开始克隆人,在他的计划中。第一年的克隆人数为30万。这一新闻引起了全球“人类”的严重恐慌。吴先生能够想象得出,今后的世界将是一副怎样的热闹景象。 清晨,吴先生睁开眼睛,发现一张很熟悉的微笑的脸。“你是谁?” “我当然是你太太。” “真的?你怎么证明这一点?” “昨天晚上我们因为谁下床关灯而差  相似文献   

15.
这个大工程,开工了。但开工之日,已成泥足巨人。这个大工程,停工了。但谁也不知它何时复产,从近万名工人到它的“董事长”,都身陷于一个奇怪的泥潭,彼此张望而难以援手。谁能还原它?谁敢“贱卖”它?谁能拯救它而不被它一起拖入泥潭?如果它还有复活的希望,谁来描述这一蓝图并为之担保?如果它已注定失败,谁为这一失败负责?谁来做最后的收场?十年了,积累了问题而没有答案:十年了,40亿的财富却堆成政府的难卸包袱和工人的穷愁积怨。当年,谁拍的脑袋?当年,谁拍了胸脯?今天,谁拍拍屁股,悄悄离开?这是一枚计划经济的苦果,我们在市场经济时代,却不得不咀嚼其苦涩而荒谬的余味,不得不为它,做着艰苦万分的善后,以及难以启齿的清算。我们祈祷、我们祝愿:不要有这样前苦涩,不要有这样的难堪。我们把希望寄于:中国要有真正具备公共品格的财政,中国要有真正具备民主功能的财政。只有这样,我们的工程,才能真正地“化肥”,而不是绝望地“化灰”,或变为沉沦的水漂。  相似文献   

16.
又是开学.我特意准备好一个大档案袋,然后叫上当数学老师的女友,让她和我一起来到教室帮我收学费.每人900元,班里74个人,刚好是66600元.坐在讲台边,学生一个个地来交钱,女友紧张地数着,忙了好半天才收齐了73个同学的.还有一个,谁呢? 这时候,一个女孩匆匆地进来了,我连忙叫住她:"李佳妮,把学费交了.用铅笔写上名字."她"啊"了一声,一脸的不情愿,我以为她嫌麻烦,就说:"就9张钱,一会儿就好了!"她脸红红的,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塑料袋,我打开一看,晕!一兜零钱,没有100的,除了两张50的,其余全是10元、5元甚至一元的零钱.女友一看情不自禁地叹口气,很不高兴地数钱.  相似文献   

17.
赌一记耳光     
清晨.一进办公室门.就见学生小T气呼呼地站在班主任面前挨批评,“要是我再晚进去一步.你们不是打起来了么?”又是为打架的事,这在工读学校不足为怪.他们往往为一丁点小事.什么打翻墨汁呀、偷倒别人开水呀、多吃馒头呀等而争吵.甚至动拳头.“又不是我要打.是他自己讲的.谁输掉.一记耳光.” 小T不服气,辩解着.输?输赢?赌博么?这引起了我的注意.留心听下去.听着听着,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小T同小×为争论一条成语.×说“天花乱转”.“得了吧.还乱转呢?转你的魂、应该是‘天花乱坠’哦!记记牢.”T以藐视的  相似文献   

18.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觉得很奇怪,一定要问:“我不是我自己会是谁?”但在现实中,你在许多人眼里都不是你自己:上司会让你像这一个,父母会让你像那一个,同事朋友还会把你和某某相比较,如果你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变来变去,你还会是你自己吗?  相似文献   

19.
谁都知道,市场经济舞台上,要看企业的戏。可是,很多时候,他们经常受到一种“千刀都剐企业肉”的威胁。谁都喜欢拿企业开刀,谁都想割企业一块肉。不管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觉得头上悬着几把明晃晃的刀。这几把刀随时都有落在他们头上的可能,让他们不伤筋骨也剥皮,或者打落牙齿和血吞。众多企业认为,最让他们心悸的,是三把刀。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这一天大大地震怒了,他激愤地责问道:文水县不法分子在村子里长期非法制售假酒,为什么竟没有人看到?此事应由谁来管理?谁来监督?县长、乡长不知道?村长、村支书能不知道?我不相信! 虎年开春,发生在山西朔州的毒酒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