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正1963年底,我受组织委托,随一个工作组去老挝解放区,任务是从事翻译工作。我在大学学的是泰国语,从未接触过老挝语,不知它和泰语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有一次,我们开车在老挝解放区行走时,由于路面太窄,行人只能排成一字纵队行走。当见到几拨扛着枪支的青壮年走过,同车的领导就好奇地问二"这些是什么人?,老挝陪同答道:"冈尊。"我按泰语词义理解,一听就傻了,而领导正等我翻译呢,于是我也顾不上许多,脱口而出:"强盗。"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如同骑在马上找马的命题,听起来滑稽可笑。然而,相当多的广州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重复着这一可笑的命题。 记得我初来广州不久,到黄埔一家工厂去联系工作。厂办公室一名同志抱歉地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厂长去广州开会了,让您白跑一趟。”我一听直纳闷,黄埔不就在广州市吗? 又有一次去石牌某学校,见到黑板上有一则通知:“全体教工明早  相似文献   

3.
谁都喜欢别人说自己很有“人情味”,谁都不喜欢与没有“人情味”的人在一起。我闭上眼睛就能数出我的朋友里谁级“人情味”、谁没有”人情味”,谁的“人情味”浓一些,谁的不那么浓……逢年过节,妈妈说“谁谁谁”要来,我便有些坐立不安,因为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要出来陪从、聊天,甚至陪客人去游山玩水,同他们合影一番……因此我对家里来的客人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有些害怕。是我骄傲瞧不起客人吗?不。说真的,客人来了我能与他们相处得很好,我能根据他(或她)的职业爱好与兴趣特点海阔天空地谈。我能做得一手漂亮的饭菜,让客人心满意足。兴致来了,我还能同客人一起跳几段迪斯科,如果客人会跳的  相似文献   

4.
赌一记耳光     
清晨.一进办公室门.就见学生小T气呼呼地站在班主任面前挨批评,“要是我再晚进去一步.你们不是打起来了么?”又是为打架的事,这在工读学校不足为怪.他们往往为一丁点小事.什么打翻墨汁呀、偷倒别人开水呀、多吃馒头呀等而争吵.甚至动拳头.“又不是我要打.是他自己讲的.谁输掉.一记耳光.” 小T不服气,辩解着.输?输赢?赌博么?这引起了我的注意.留心听下去.听着听着,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小T同小×为争论一条成语.×说“天花乱转”.“得了吧.还乱转呢?转你的魂、应该是‘天花乱坠’哦!记记牢.”T以藐视的  相似文献   

5.
人是高等群居动物,愿意享受孤寂者只在少数,大抵是乐于让人陪的。历史老人步入世纪之交,眼看地球上“陪业”泛滥。西方发达国家已从“人陪”渐入“物陪”,大养猫、狗、狼、蛇、鼠、鸟、虫陪人过日子。尚不太发达的中国呢,“物陪”亦已起步,“人陪”盛况不仅赶超英美,而且开始“领导世界新潮流”。比如这“官陪”与“陪官”,欧美官场大抵是一陪十,而礼仪之邦的中国呢,竟然有十陪一的,上级下来一二个官儿,作陪者有时不下一二十人,“群仙迎兮塞云汉,俨前导兮纷后陪”。  相似文献   

6.
清晨,把姐姐一家人送上去九龙的列车后,我便匆匆赶回单位上班。回到车间,听见有人在窃窃私议:瞧;阿君穿得多漂亮,准是她的香港姐姐又回来了。我们加班加点,还不如阿君有个大“南风窗”呢……以前,我听了总是不置可否,微微一笑。今天听了,心里好象有点不舒服,有股说不出来的滋味。好友阿秀看出我有点不高兴,就说:“君姐,别理她们,眼红病!”我轻轻叹息说:“唉,她们看见我多一两件光鲜点的衣服,就以为一定是香港送来的,其实……”我姐姐是在50年代去香港的。妈妈孩子多,就把姐姐送给香港的舅舅寄养。舅舅是一间工厂的小老板,没日没夜地干,也攒了几  相似文献   

7.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刚要出门,女儿叫住了我,她怯生生地对我说:“爸爸,你能预支我十块钱吗?”我听后不高兴地说:“不是昨天才发了十块钱给你吗?怎么,才过了一天就用完了呀!”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我就主动给她发零花钱,每周十元,虽然不多,但也能解决她的基本需求。女儿从小就比较懂事。  相似文献   

8.
初冬的一个夜晚,天气寒冷,爸爸妈妈到外地亲戚家去了,无聊的杨灵早早就上床睡了觉,正迷迷糊糊时,忽听到窗外有人在轻轻地叫他.杨灵应了一声,揉了揉眼睛,看了看柜子上的钟,已经是晚上十一点钟了.“谁?这么晚了.”杨灵问道.“是我,林之龙.”杨灵一听是邻居阿龙,就打开了门.阿龙一进门就拖着杨灵说:“你能不能帮点忙,帮我把路口的东西一起拿过来?”杨灵见阿龙有困难,就满口答应了.当两人将路边一团黑糊糊的东西搬进杨灵家后,杨灵才看清是一台进口大彩电.杨灵忙问阿龙彩电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阿龙开始讲是自己买的,后又说是从某服装厂借来的.在杨灵再三追问下,阿龙承认是偷来的,并对阿龙说:“我知道你够义气,才把彩电搬到你家里暂时放一放,过几天就取走.”杨灵见阿龙非常信任自己,明知彩电来路不正,答应暂时予以保管,还明确表示决不把今晚的事讲给别人听.后来,两人共同把彩电放到杨灵的房间里,阿龙就走了.  相似文献   

9.
去年年底,挂在广州街头地摊上的挂历有那么几款“三点式”在探头探脑,曾有人因此预言:“三点式”将领导挂历新潮流! 若干日子过去了,在广州市民的客厅中似乎难以查找“三点式”挂历的行踪。也有人说:“我看见了,就在谁谁的寝室!”却有一位妙龄姑娘宣称:“如果我看到我的那位挂那种东西,我就跟他吹!肉酸(肉麻)死了!”“三点式”挂历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工会新兵,之前对工会工作了解很少,但是通过向前辈学习,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工会工作就像一条彩虹绸缎一样,丰富多彩,在这个岗位上我也要拿出画笔和工会干部、广大职工们一起续写新的辉煌.”李洋笑着说. 2012年10月,李洋来到了丰台区总工会担任副主席、区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作为一名新兵,她主动拜师,虚心请教,迅速转型成为一名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工会干部,成为热心服务职工的“贴心人、暖心人、娘家人”.她常常说:“市总工会的各位领导和丰台区各级工会组织的领导、同事们都给了我很大帮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工会人甘于奉献、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在他们的汗水里,我感受到了工会人真诚、真挚服务职工的高贵品格,为我今后的工作树立了标杆、榜样.”  相似文献   

11.
以退为进     
美国著名保险业推销员白莱克经常利用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有一次,他闯进一个办公室,还没有开口,对方就打趣地说:“你是我今天上午见到的第五位推销员了。”白莱克立刻从此话中嗅出味来。他非常客气地说:“我知道你今天是没有兴趣听我的话了。好吧,以后见。”对方望着白莱克的背影,笑着说:“你倒是第一个聪明的推销员,我还没说你已经明白了。”  相似文献   

12.
如今,民工的处境实在是不尽人意。有一个地方流行一句口头禅:“你别把我当民工整啊。”听起来令人心酸。有一位社会学家说,民工就像一只烤熟了的地瓜,别人随便一脚就会将它踏得稀巴烂。这话听起来刺耳,但并非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13.
儿子喜欢听故事,在我看来,他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就是超级故事迷。大概是儿子两三岁的时候,妻子对我说:“你那么会编故事,就讲点儿给儿子听嘛!”我想想也对,自己小的时候不是常坐在院子里听老人们讲故事吗?许多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有的甚至对我影响很大。于是,我开始试着给儿子讲故事,我本以为儿子那么小,什么也听不懂,可儿子一听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胜利前后,中国处于两种前途、两个命运决战的关键时刻。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是整个斗争的中心问题。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面积已发展到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并且在各解放区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也不断高涨。还在抗战后期,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就多次表示要"还政于民",因此,建立一个民主宪政的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现在交通这么糟,你们屁股冒烟的,当然不会知道我们的苦处啰。”我知道的,我也常常乘坐公共汽车,也在你们挤车的行列里。晚上,有时陪孩子去上课,或去看看电影、演出,也是挤公共汽车去的。一月二十九日晚,我去中山纪念堂看演出,等二路公共汽车就等了好久,没车来,人也多。结果赶到时已经迟了半小时了。有个星期三晚我送孩子  相似文献   

16.
广州得了个“全国十佳卫生城市”之一的美誉,有朋友告诉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据说在那一次卫生大检查中,南华西街是让检查团的成员大饱了眼福的。听了朋友的议论,我心生一个疑点:该街是不是靠突击搞卫生来装门面的? 我随便挑了一天下午,吹毛求疵地,逐条街逐条巷去挑毛病。我服了,时逢下午5点多,只见家家的门角都很有规则地放着一小袋垃圾——那是等着环卫工人来统一清理的,而路面则怎么也找不到一丁点垃圾。最奇的是,我左瞧右看也  相似文献   

17.
平凡 《工会博览》2010,(16):48-48
他是一名警察,因为忙,没有陪怀孕的妻子做过一次产前检查,一次也没有。这一次,他答应妻子,要陪她去医院,可是临出发的时候,他接到电话,要马上去执行任务。妻子听到后,默默地收拾好出门的东西。他觉得很愧疚,就在妻子要出门的时候,紧紧地抱住了她,说:“亲爱的,虽然我不在你身边,但是,我这个拥抱是有魔力的,今天你遇到的人都会帮我照顾你的!”然后他轻轻地拍了拍妻子的背。  相似文献   

18.
清早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第一条信息:我属于点赞党……还配了两张图片,一张上写“过去的一年,你送出了8946个赞”,另一张上是“你收获了2852个赞”. 我的朋友圈里就有这么一个人,她是我的前前同事.在每个共同好友的消息里,都能看到她的“赞”.无论那些朋友的消息是一大早发的,还是凌晨发的,都能在评论栏里,看到她的头像.看多了我就有点儿纳闷:“她们没那么熟啊……”  相似文献   

19.
谁的遗产?     
出于爱好而非职业的原因,2005年夏天,我和几个朋友在甘肃、青海和新疆进行了一个多月时间的民间音乐考察,甘肃和青海的“花儿”、新疆莎车县的十二术卡姆和麦盖提县的刀郎木卡姆极深地打动了我们。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歌声和淳朴的民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丹麻花儿会上,一个醉酒的土族小伙子在为我唱罢了花儿之后,接着手持数码录音机的我的肩膀,有些口齿不清但非常真诚地一遍一遍对我讲:“你们听。我们也听,不好吗?”半年以来,这句话常常回荡在我耳边。他是希望我能把录音复制一份给他,让他也能听到自己的歌唱。类似的请求我们在…  相似文献   

20.
“没有微笑的面孔谁也不愿瞧! 没有微笑的生活谁能受得了? 你也微笑我也微笑架起友爱之桥……”广州的一家音乐厅里,歌迷们啜着饮料,正在听熟悉的歌星演唱。一位身段苗条、穿着入时、面带微笑的女郎款款而入,在一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也许是姑娘甜蜜的微笑引起了旁边几位青年男女的注意,也许是现代青年们之间特别容易沟通,他们很快就交谈上了,并开始自报家门。轮到这位姑娘了,她轻轻地说: “我在民航局工作。”“空姐!”一个小伙子竟大声嚷了起来。姑娘颔首微笑,示意对方小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