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群众观点     
《前线》2020,(7)
正群众观点,即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观点解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是个根本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态度。群众观点的逻辑起点是相信群众。群众观点不能从个别现象和简单的词义辨析角度去理解。日常生活中,确有群众学识不深,能力不强,思想水平也不高。片面地作词义辨析,群众就是群众,英雄就是英雄,群众不是英雄。但是,群众观点的群众是个集合概  相似文献   

2.
从本体论上看,“产权”是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呢?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的权利体系中,是不是有一部分叫做“产权”的权利存在呢?笔者以为,如果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的话,那么,“产权”当然是一个客观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讨论“产权”改革也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认为“产权”是不同于所有权的一种权利的话,那么,它就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权利.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缺了县令,你看谁可以去接任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晋平公一愣:“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他?”祁黄羊笑道:“您问的是谁适宜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相似文献   

4.
关于李德是谁派来中国的?以往各种党史出版物,几乎都一致认为是共产国际派来的。最早出现的不同说法是王稼祥在一篇遗作中写道:“我因治疗弹伤,于一九三七年初到莫斯科,见到了王明……我质问他共产国际怎样决定李德去中国的?你和李德事先谈了些什么?为什么完全靠李德指挥军事工作?他却推托说没有给过指示,共产国际没有参与此事,而是苏联军队参谋部派了李德去的。”这里暂且不谈王明说的是不是假话,但说明了当时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对李德从莫斯科来华的过程是不清楚的。李德到中央苏区后即在他身边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直到1987年还对“李德来华前的经历,到底由谁怎样授命他来华并担任军事顾问的”,也感到是一个“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的问题。最近又读了《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3期上发表的《李德不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吗?》一文,又看了刊登在1992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上的《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吗?》,确实感到李德来华时的身分,存在着若干疑点,有待深入研究和澄清。由于个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招商引资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也就成为各经济部门和企业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好事理应办好,但在有的地方往往好事会被办歪。在当前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不惜血本地拼投资环境的目的是什么?二是不从当地实际出发大讲跨越式发展,是不是一种“大跃进”式的思维?三是招商引资的活是不是谁都可以干?四是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公款旅游,由谁来买单?五是国有资产流失谁来考量?其中有的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有的问题正在某些地方蔓延。以下一组文章是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乏真知灼见,现予公开发表,以期引起有关领导、地方政府、企业家的警省,遵循经济规律,引导招商引资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心有主     
有一个故事,说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起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究竟有无规律可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既是“终极之问”,更是“历史之谜”,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却得不到正确的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以无可辩驳的科学性证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地指出,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谁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呢?是不是谁的财富越多、谁发家致富的速度越快谁就越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在有些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占有财富、聚集财富的多少。不是划分谁是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标准和依据。原因就在于创造财富与占有财富有联系。但不是划等号的。有些人创造了财富但不一定拥有财富。  相似文献   

9.
子晓 《前线》1964,(19)
电影《早春二月》,是一部牵涉到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影片。在影片中,萧涧秋被表现为一个“进步青年”,他探索、追求着革命,最后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似乎他真的走着一条革命的道路。萧涧秋是不是“进步青年”,是不是在追求革命?他的道路应该批判还是值得提倡?在党向广大青年提出劳动化、革命化的今天,宣扬萧涧秋的道路,要把青年引到哪儿去?这些问题,必须严肃地加以回答。  相似文献   

10.
半间偏房     
“一一”节,三哥娶儿媳妇,请我们去吃喜酒.当时妻子回答不去。三哥赶到县城亲自来请,妻仍然不去。三哥急了。问是不是对他有意见?我赶紧打圆场说:“哪会有呢,主要她这几天身体不适。你家里忙,先回去吧,我们明天就赶到。”其实妻子不愿回老家真的不是对三哥有意见.而是有一件事在她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到四平市纪委看望分别多年的老师。一见面我就情不自禁地讲述回到四平看见的新变化:道里的新华大街、北立交桥、仁兴市场、百货二商店……时值下班时间,办公室里只有我们师生俩在交谈。这时走廊里传来“到我家去吃点饭”、“到饭时了,不吃饭怎么行呢”的声音,我顿时心一沉,刚才的兴奋劲儿都跑光了,我对老师说:“是不是来办事的请吃饭呢?”老师说;“不会的。请也不会去吃。不信你去看看。”我顺着声音来到信访办门外,从开着的门往里一看,原来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在修车,边  相似文献   

12.
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最近围绕谁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回答。 他首先提出,是不是谁的财富越多、谁发家致富的速度越快谁就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在有些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在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她是最没有财富的阶级,恰恰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就今天来说,如果以财富为标准来划分,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逼着书记、部长、省长先去抓钱,先去致富;二是如果不致富,那就让位。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祖先是谁?这似乎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谁不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祖先当然就是炎帝和黄帝了!那么,炎帝、黄帝的祖先又是谁呢?炎帝、黄帝祖先的祖先又是谁呢?中国人的“开山鼻祖”到底是谁?山顶洞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元谋猿人?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人”?这些就不再是什么幼稚的问题了,就连那些世界级的大科学家们目前也不敢给出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最近,全国特等民兵英雄、宁武县席麻洼村党支部书记邢四娃,在带领村民修公路、盖学校时,资金不足,有人主张不足资金可通过向群众摊派来解决,但他坚决不同意,毅然拿出多年来积蓄的离休金2万元,作为实施工程的费用,在老邢的影响带动下,群众自觉集资20多万元,圆满完成了工程。这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当有人问他这样做是不是觉得吃亏时,他却落地有声地说:“我是老党员,吃点亏为百姓办事,是应该的。”他的一句话道出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道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必要时就要心甘情愿地去“吃亏”。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  相似文献   

15.
怕梦成真     
李强 《党史文汇》2003,(10):46-47
“老实交代,你是不是说过资本主义制度很坏,是不是说过社会主义公有制很好,是不是说过蒋介石、汪精卫很坏,抗美援朝很好?说。”在一个阴森森的地方,一个凶神恶煞冲着我咆哮,旁边几个小鬼跟着吼。“是……是,是,是说过。”我坐在一把椅子上嗫喏着,身上绑着些电线。“是不是说过什么人坏透了?是不是说过什么人是个好人?说。”“是,是,是说过,说过。”“啊。证据确凿。小的们,来呀。给他通高压电。”鬼头目下了命令。于是我就觉得浑身一颤,从梦中被吓醒。一摸身上,还是汗津津的。稍定心神,自己也觉得好笑,怎么会做这么一个奇怪的恶梦。仔细想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个人崇拜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蕴晖 《党史博览》2005,(11):35-38
提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个人崇拜,人们的第一反应就会想到林彪。但是,建国以后的个人崇拜,是不是从林彪开始?可能就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了。研究中国20世纪60年代个人崇拜的起源,既无意为林彪开脱,也不是为了寻找谁是“罪魁祸首”,而是在于反思这种个人崇拜何以会在中国共产党内  相似文献   

17.
为群众服务     
杜耀峰 《学习导报》2011,(15):24-24
“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不仅是一句自我省思的哲学追问,更是一个先进政党必须时刻回答的重要命题。 细心的人发现。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多达136次。“紧紧依靠人民”、“拜人民为师”、“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如此充满感情的论述,既是对辉煌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提供着开启未来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婚姻就像合伙开店,结婚证就是营业执照,生意的兴衰全看你如何经营。” 思来想去,婚烟到底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恐怕谁也说不圆满。我想,婚姻也许是一门艺术吧,一门两个人的艺术,它并非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向“柴米油盐酱醋茶”简单机械地转变,结婚证只不过是一张“学生证”而已。 这门艺术需要两个人去共同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一些领导同志评价下属说:这个同志工作不错,就是爱讲‘牢骚话”。我认为,讲‘牢骚话’奖一个人的缺点,但“牢骚话”里也有真话、实话,不可一概否定。实事求是地讲,“牢骚话”不是那么中听,谁听了。G里都不舒服,所以,爱讲“牢骚话”者大多是得不到领导的偏爱和重用。其实,一个领导干部如何看待“牢骚话”,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一个单位“牢骚话’哆,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单位的民主风气不是太浓,领导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然,群众的意见有处提,疾苦有人理,领导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  相似文献   

20.
古人讲,“无私者无畏”,“心底无私天地宽”。这话是说只要无私,就可以心地坦然地面对各种威胁和利诱,可以挺直腰板,顶着各种邪恶,为正义而斗争。可是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去想,无私者真的就“无畏”了吗?尤其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无私就真的可以无所畏惧了吗?不然。无私的共产党人最起码还应该有“四畏”。一是“畏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为公”,即使是“无私”,即使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好事”,也同样不能违法,尤其是在法律意识强、依法办事氛围浓的环境中,法律就更加“可畏”。因为你要是违法,那是谁也不敢偏袒你,而且谁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