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习近平生态整体性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生态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思想、"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治理思想、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形成美丽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种生态整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国的环境生态状况面临较大挑战,而美丽中国的建设给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动力和希望。美丽中国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探索生态危机形成的社会制度根源,探求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思潮。要实现"美丽中国"目标,首先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生态意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强调人与自然的代谢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预见到了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态危机;马克思的生态智慧推进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导,有助于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和国际合作,并可培育公民生态意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考察它的当代价值,并分析它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源环境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构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所具有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成果。其内容包括培养生态文明观念、养成生态文明习惯、发展生态文明产业和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等,其哲学意蕴包括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的统一、党的领导和公众参与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人与自然关系出现了空前的对立。为此,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认真研究和贯彻马克恩主义生态观,有助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指导,建设新型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之路,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生态问题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摆脱生态危机的最终出路——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正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国生态文明内涵的切入点,我们要汲取其思想精华,从社会制度、指导思想、民众意识和法律规范等方面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理论昭示了社会主义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且这种制度优势是系统而全面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典范,是推动当代中国生态治理的科学指南。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深刻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历史演进,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指导我们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思想、自然生产力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于当前我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部分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于寻找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进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当前、我国的生态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福建省成绩显著,但是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势必成为制约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需要生态文化建设的加强,生态文化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的积极行动,从生态意识、生态制度和生态行为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 ,也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 ,但我国的生态状况不容乐观。因此 ,生态文明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物质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补充 ,还是精神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建设主要应从观念、制度和行为着手  相似文献   

14.
马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1):83-92,113,M0005
本文立足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这一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观作为理论逻辑起点,探寻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向。本文认为以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习近平生态治理观所提供的"中国实践",从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的构建、平等均衡的全球生态治理系统的推动等方面为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引领,是激发国家生态治理效能的根本之道,因而也将是一场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阐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们充满智慧的生态哲学思想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明确发展的科学内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创建良好生态氛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是由“生态主义意识形态化”发展而来的,是“后意识形态”时代生态问题工具化、生态问题解释权精英化、生态问题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联系紧密化的反映,是“绿党政治”发展后期右翼支持者与环保主义者巨大对立造成的生态问题孤岛的体现,是气候问题在当前争议愈演愈烈的映照,是对当前生态问题更深层次的探讨。我国在面对当前“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倾向时,更应该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7.
政府活动是一种“生态现象”。政府存在的价值在于为民服务,而政府的架构也自然必须依据时空的变迁和人民的需要不断地成长。政府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来源于政府系统自身矛盾和政府生态环境的变迁。政府成长是政府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动态过程,其健康成长是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文明,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只有以科学的发展现为指导,善待自然,建立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的科学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它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潜移默化,这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而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今天培养生态公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区分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不同的层次,构建了以经济发展、政府能力、法治信用环境为一级指标,由四十六项具体指标组成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指导,以头脑风暴法为基础对各项指标赋以权重。  相似文献   

20.
以法律形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进行革新,向绿色化、生态化变革。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适应保护环境的要求。这一变革既为生态文明所诉求,也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法律的生态文明观,其公平观要从代内公平向代际公平嬗变,其效益观要从经济效益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嬗变,其秩序观要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主义嬗变。宪法中需创设环境权,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宪法地位;刑法中重新界定环境犯罪,在惩治危害环境罪的立法中规定举动犯和危险犯;承认自然资源的财产价值和所有权;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各项政策和措施,建设绿色税制;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