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纪行》2017,(3)
<正>一、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这一论述不仅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人类发展问题和前途的新思考,体现  相似文献   

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在于弘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加美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同志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在近年来开展的内政外交活动中,施展了中国特色智慧的张力。运用国际视野的全球思维,敏锐把握世界大势;运用求同存异思维,积极推进世界多样性发展;运用独立自主思维,力争建立平等公正的世界秩序;运用后发优势思维,激发后现代新兴经济体跨越式发展;运用大国思维,既高风亮节又谨慎细心地处理国内事务和国际关系,力图突破西方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藩篱。通过综合运用国际合作思维和互联网+等先进手段,重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格局,引领各国人民搭上快车道,加速进入互联互通的全球化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文化兴盛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走进"新时代"的国家实力较量,其高端形式是文化与文明的较量,因此文化建设的成色与品质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发展向前推进,既需要文明自觉的不断反省,更需要文化自信的精神引领。中国在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和挑战时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符合全球化良性发展的时代潮流,体现了携手同行、共赢共享、造福世界的天下情怀、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也向世界传递了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新时代的中国亟需通过制度正义、体制调整与实践创新等充实中华文化的实力和提升中华文明的水准,推动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最大程度文化认同与文明共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5.
崔鹏 《中国减灾》2024,(1):12-13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巨灾和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多发频发,在全球范围屡屡造成大规模毁灭性灾难。巨灾和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的孕育、发生和演变十分复杂,灾害风险防范难度极大,这对国际社会灾害防范和应对提出巨大挑战。科学高效应对极端事件和跨境跨流域巨型灾害,是事关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减灾合作,深化灾害风险认知,提高灾害风险防范的科技支撑和社会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7.
华侨华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是具有全球视野、人类情怀的大格局,表达了中国政府对人类整体命运的终极关怀,与海内外中华儿女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相融,也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相互联系。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华侨华人堪称一支可资倚重的独特力量,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外交创新性发展的导向作用体现在推动互联互通、改善全球治理、发展稳定大国关系、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开展广泛区域合作五个方面。在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实践中,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泛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同非洲、拉美国家的互利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社会主义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体现并弘扬了中国积极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具有宏大的世界视野和崇高的人类情怀。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9)
<正>“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场伟大的实践。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以引领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新时期挑战的中国方案。随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对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意义和行动方案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11.
正尊敬的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先生,尊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很高兴在新年伊始就来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同大家一起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我刚刚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达沃斯,各方在发言中普遍谈到,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提及并深刻阐发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使得这一理念日渐清晰并不断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为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中国方案,为21世纪国际  相似文献   

1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生成,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从理论逻辑来看,它汲取古今中外思想家们关于"共同体"的智慧,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历史逻辑来看,它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是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科学判断的坚守、是对"国际新秩序观"的新贡献;从现实逻辑来看,它是内生动力与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理念与实践、价值与行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9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当天开幕的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致贺信,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对话关系30年发展成就,表达了对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良好期待,擘画了中国—东盟关系的新蓝图,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问题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世界使命"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积极作为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对于中国如何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则需要理性研判、辩证施策。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来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当代国际秩序的清醒认识,既是对世界各国发出的倡议,也是对人类社会的美好希冀,必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研究中,大多研究聚焦于政府外交,往往忽视了政党在连接国内政治与国际外交中的作用。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相同、理念自洽且功能互促,但在现实中,中国政党外交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交往对象的非稳定性、政党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及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以当前一带一路中的政党外交经验为依托,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传播价值意涵,扩大共识基础;强化顶层设计,理顺各种关系;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交流模式;善用法律手段,维护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阐释了世界历史如何形成、怎样发展以及其发展归宿问题。世界历史理论展现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形成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揭示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交往扩大的基础上,世界历史整体走向形成的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分析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矛盾,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升全球治理水平、促进人类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本质把握和当下运用,是世界分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各国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从民族史向世界史转变这一规律的体现,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追求的必经之路。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在学理上的契合和"碰撞",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9.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缘起"利益汇合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时代的诉求和人类发展的必然。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我国内政外交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和推动地区、国家间的共同繁荣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