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新时代新目标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是由改革开放40年的科学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及问题挑战等因素决定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坚定改革的初衷和目的,坚守中国共产党初心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贯穿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所有实践活动中,只有在思想理念变革中、体制机制改革中、评价标准革新中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才能使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被正式确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起,已历经了五代领导集体的守正与创新。从认识论上看,以人民主体和人民主权为核心的人民立场观实现了从革命中判断敌友到改革中厘清主力的跨越;从方法论上看,以群众标准和群众工作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观产生了从显著标志到价值追求的升华。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工作导向下,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目标持续融合和相互渗透,从人民立场、人民主体、人民标准和人民至上四个主要方面对内容和价值进行了时代化反哺,形成了群众路线的最新成果,彰显了立足长期执政、贯彻问题意识和克服本领恐慌的重大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形成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发展观。这一文艺发展观的生成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文艺思想的历史逻辑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现实逻辑的严谨逻辑理路,内在蕴含着“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着眼点来推动文艺发展、以人民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来改善文艺现状、以人民满意与否为标准来改进文艺工作”的结构架构和践行路径,因此具有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作出应答、为谋划和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提供道路遵循、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凝聚力量的重大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4.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和看家法宝,贯穿于我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也渗透于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全过程,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有着完整的生成逻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更是对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立场的继承和发展;它具体表现为法治依靠人民、法治为了人民以及法治效果由人民检验;新时代坚持法治“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始终坚持做到民主立法合民心、严格执法服民心、公正司法暖民心和全民守法得民心。  相似文献   

6.
7.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新时代,习近平作出了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推进共同富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体理论形态。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对于指导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我党坚持人民主体性地位的重要体现。它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模式由传统单向度传递向双向互动转变,也催生了意识形态在价值、理念和符号层面的结构性分化。只有在更加突出人民性这一本质特征的基础之上,才能增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才能深刻领悟意识形态演变和发展的规律,进而才能使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调整成为一种主动、审慎而又可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深刻的现实逻辑,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思想中所蕴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新论断新要求,论述深刻、特色鲜明,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做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的奋斗史。初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践行初心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政绩观,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同时,在践行初心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显功与潜功的关系,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在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借鉴红旗渠精神,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在理想信念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风建设上密切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廉政建设上彰显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并向前推进,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精神动力、改革实践、价值评价、国家治理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需着眼于思想意识、实践、制度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思想、传统民本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形成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这一思想内涵丰富,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力量是推进“四个伟大”前进的动力及人民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等方面,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涉众型经济犯罪治理方法至关重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治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公安机关在涉众型经济犯罪治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时,应首先明晰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及治理难点,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作为一条逻辑主线贯穿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在具体实施中,通过多方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法律规范,共建全民防范机制,建立高效的涉案财物处置机制,共建涉案证据统一管理机制,搭建数字化犯罪预警平台等构建涉众型经济犯罪治理框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践路径而言,基础在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与事业观,方法在于将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有机结合,条件在于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结果在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级政府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政务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智慧政务服务网通过县(区)、乡镇(街办)、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克服了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的现实环境,让政务服务伸到人民身边;跨越了山大沟深的地理环境,让政务服务进入人民家中;突破了人居分散的社会环境,让政务服务深入人民心中。互联网+智慧政务服务是新时代不断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政务服务新需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和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逻辑主线和根本要求。在实践立场上,立足于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把人民安全确立为维护国家安全实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实践方式上,充分尊重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坚持依靠和发挥人民的力量推动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在实践内容上,着眼于实现人民的安全需要,坚持把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作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8.
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蕴含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了城市本质的人民性、城市治理的公共性和城市发展的共享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保障、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理念、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原则。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推动有亮度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有温度的城市精细化治理、打造有广度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有力度的城市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增进民生福祉,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成果亦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党的领导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坚持胸怀天下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