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雨果     
法国的传统文学评论,虽然不能不在文学史上给庞然大物的雨果以相当高的地位,但在一般情况下,对他总是批评和指责多于赞扬。首先指责他的政治立场反复无常;其次说他的诗歌艺术不甚高雅与精湛,不登大雅之堂。我认为这种指责与批评是不公正的。下文试就这两方面的问题,发表一点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法国浪漫主义流派的研究,我国通常有一种极为普遍的观点:积极浪漫主义派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精神,其代表是维多克·雨果;“代表封建贵族反抗革命运动”的消极浪漫主义派,其代表则是阿尔封斯·德·拉马丁。(参考《辞海》“浪漫主义”条目)本文不准备探讨浪漫主义有否积极与消极之分,也不打算给雨果下结论;本文仅将这两  相似文献   

3.
雨果诗选译     
下面几首诗是武汉大学法语系应届毕业生的译作,收入自编的《雨果抒情诗选》中。此诗选作为对武汉大学与法国友好合作五周年和雨果讨论会的献礼,获得了好评,故而本刊选登其中几首。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六年,英国巴麦斯顿政府和法国拿破仑第三政府组成联军,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历时四年,最后以腐朽无能的清朝政府兵败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结束。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了一个历史不予饶恕的滔天罪行,即掠劫并焚毁了圆明园。一八六○年十月十八日在圆明园  相似文献   

5.
在进入正题以前,我想对雨果的文学作品谈一点个人的看法。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他不只是一个浪漫派的首领,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既是剧作家、小说家又是诗人。因此,在法国文学史教学中讲到浪漫主义时,他是重点作家,不可避免地对以上所提到的这三方面的作品都要加以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国文学工作者二百多人,聚会长沙,交流研究雨果创作的学术成果。会上交流的论文有九十多篇。这恐怕是我国规模最大,成果最多的一次研究雨果的学术盛会。会议成果,是很有出版价值的。可那时,不少出版社讲究盈利价值,出论文集,自然无利可图。但参加这次会议的漓江出版社编辑刘硕良同志,却当场拍板,欣然同意结集出版,这是很有勇气的。只有具  相似文献   

7.
雨果和波德莱尔是法国最著名的两位诗人。雨果的诗歌气势磅礴,雄伟壮丽,有如波涛翻滚的汪洋大海,好似天空轰鸣的雷声,又象进军的号角;波德莱尔的诗歌则精雕细凿,尖锐深刻,既如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又象炉火纯青的钢刀,刺到了人类尚未探测过的新领域;雨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如同他的社会经历一样,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正如赫尔岑所说:“小孩儿时候,再加上刚刚进入青年时期的两三年是生活中最充足的、最优美的、最属于我们的部分:它不知不觉地决定整个未来。”国内有关雨果的著述,对雨果从学校步入社会以后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作过较多评介,但对其青少年时代大都着墨不多,语焉不详。笔者希望本文对于深入  相似文献   

9.
一谈起世界大诗人,人们的脑子里立即浮现出这样一些名字:华兹华斯,海涅,雪莱,拜伦,普希金,波德莱尔……雨果。在谈雨果时往往语焉不详,尽管文学史上说他是伟大诗人,但中国读者却几乎读不到他的诗作。中国读者对于作为小说家的雨果有了充分的了解,可是对作为浪漫派诗人的雨果却知之甚少。1985年,雨果逝世一百周年,法国把这一年定为“雨果年”。在我国,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雨果诗选》(沈宝基译),接着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另  相似文献   

10.
推扮“‘爪。味尧王全丫似终忆佛依央丹①人一我的两个哥哥和我,那时都还是小孩, 我们的母亲说:你们去玩吧,可不许爬梯子或者在花圃里乱踩。方亚伯尔是老大,我是最小的一个, 我们大口地咬着面包,惹得那些太太们好笑,当我们打她们身边走过。 我们跑到修道院的顶楼上去玩。 可就在那儿,我们经常看见 有一本书在衣橱顶上高不可攀。 有一天我们终于爬到这本黑色书的左右, 我不知道我们是怎样把它拿到手的, 但那是一本《圣经》,我却记得清清楚楚。 这本旧书散发着一股教堂里乳香的温馨。·我们兴奋地找个角落坐了下来。 ·几乎每一页都有插图,多…  相似文献   

11.
在雨果的文学创作中,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至今仍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掘。在法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说,雨果起继往开来的作用,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的许多法国诗人都曾从他那里吸取过养料。他在诗的內容和形式上对法国诗乃至西方诗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他对史诗这个古老文学体裁的继承与创新。本文拟着眼于对《惩罚集》和《历代传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略述雨果史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1、在法国历史上,1870年至1871年是法国大革命后的又一个大变革年代,巴黎公社的意义是无限深远的。这对许多作家都成了一次考验,巴黎公社好象一面镜子,他们都在这面镜子里映照出了自己的面目。某些作家认为:什么公社,不过是“巴黎人的一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五月二十二日,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时光没有冲淡人民对他的纪念。1870年九月五日,即拿破仑第三倒台的第二天,被迫流亡国外十九年的雨果胜利地返回巴黎时,六十万人夹道欢迎的情  相似文献   

14.
许枫 《法国研究》2007,(2):38-46
1827年,年轻的雨果汇集了当时零星散在的戏剧美学观,在其为浪漫主义戏剧《克伦威尔》所写的序言中,系统提出了了浪漫主义的戏剧观。自此,雨果便在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对其戏剧理论加以改进完善。37年之后,这位浪漫主义大师又在其理论专著《威廉·莎士比亚》中,对浪漫主义的戏剧美学理论重新进行了思考,进一步丰富了独特的浪漫主义戏剧理论。本文拟对雨果1827年的戏剧观与其在《威廉·莎士比亚》中重新提出的有关戏剧理论进行初步的比较,从而揭示其戏剧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语言统计学的方法,考察了雨果17部重要诗集中所出现的同位语隐喻,讨论了它们在雨果诗作中变化的规律,它们与作品主题的相关性,它们的不同形式和这些形式与隐喻意义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雨果诗歌里的功能。本文所讨论的17部诗集,收集了雨果从1818年至1878年整整六十年间所创作的大部分诗歌。同位语隐喻在这些诗歌中出现的次数,明显地与作品的创作年代有密切关系。在1850年以前写的诗中,平均约每1200行诗才有一个同位语隐喻;在1850年至1860年期间创作的诗中,平均约120行诗便出现一个同位语隐喻;在1860年以后创作的诗中,平均约320行诗有一个同位语隐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同位语隐喻的运用是雨果50年代诗歌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此外,同位语隐喻在哲理诗、史诗和政治讽剌诗中的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均大大高于在抒情诗中的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故本文作者提出,同位语喻的运用是雨果哲理诗、史诗和政治讽刺诗语言的一大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雨果17部诗集中出现的同位语隐喻共包含10种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赋予了隐喻某些特殊的意义。同位语隐喻在雨果诗歌中的作用,主要地不是在于它们的修辞功能,而在于它们的认知功能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雨果美学对照系统是两类元素对照,即正元素与负元素的二重对照,它们都以成组成组的正负对立元素排列。雨果美学对照系统的正负两大元素的在艺术中的关系和在现实生活中一样,这“一切都是互相连锁、互相演绎的”。所谓“互相连锁”指的是彼此连结在一起互相衬托,互相结合但并不相混,目的在于以丑烘托美,  相似文献   

17.
维克多·雨果是举世闻名的作家 ,也是一位修辞大家。本文对其《悲惨世界》( Les Mis rables,1 86 2 )和《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雨果写法 ],1 874)这两部小说的语言运用特色试作一些初步探讨。透过小说的摘录句例 ,我们将重点赏析雨果运用“反复”与“对照”修辞法的语言表达形式及其修辞效果。雨果在描写人物或事件时 ,不时运用“反复”修辞法 ,其中有的词语反复使用次数之多较之其他作家实在罕见 ,以至蔚为奇观。他借此大笔挥洒 ,语势滔滔 ,造成反复吟咏的强劲旋律和情感奔放的非凡气势 ,给文句谱就诗歌一般的强烈节奏感和令人…  相似文献   

18.
纪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十三时二十七分,一位受人敬仰的伟大诗人,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维克多·雨果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举国哀悼,为这位文学巨匠举行了国葬。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力于解读雨果艺术观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成功的艺术作品是永恒的,艺术的美在于它无从更臻完美。文章首先揭示了雨果艺术观的柏拉图主义倾向,并以此阐发雨果的“艺术是永恒不变的”观点。为了消除仍然存在的解读疑难,本文又在语言学的视角下为雨果的艺术观提供了—个现代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辩护。  相似文献   

20.
冯光荣 《法国研究》2002,(1):184-189
100多年以前,一位法国作家去世.法国举行隆重的国葬,100万人跟随在灵车后面,把他的遗体从凯旋门一直送到先贤祠.法国给了他"以往只保留给帝王与统帅的荣誉"①在世界文学史上,有谁获得过他这样崇高的哀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