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旅客因旅途劳顿,可发生衰竭性精神障碍。衰竭性精神障碍病人。有的因出现幻觉,妄想,可导致伤人,毁物行为,影响社会治安。为引起重视,本文报告四个案例,并就其作案特点进行分析。另外,本文还从发病机制上简要分析了旅行中促发该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旅客列车中突发精神障碍者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客流量较高的节假日期间,发病率直线上升。有关文献对此也偶有报道,但资料来源仅限于发病以后收集的间接资料。为此,笔者随车实地进行了调查,现将收集的59例突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报告。资料与结果(一)资料来源1997年1月18日至3月18日春运期间,笔者随159/160次杭州一贵阳旅客列车实地调查,在旅行途中,收集59例突发精神障碍病例。(二)一般情况59例中男性51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6.4:1;年龄17~57岁,平均33.5岁;农民58例(98%),农民中外出打工者54例,…  相似文献   

3.
一位名叫罗伯特的英国网民,年初在法国"全能专家网"上留言,称他和妻子今年夏天打算搭乘法国高铁,从巴黎旅行到阿维尼翁(又称罗马敦皇之都)罗伯特说,他数年前也坐过同一线路的高铁,因座位顶上行李架偏小,他的行包只好与其他旅客的包堆放在门口边一个大箱里。罗伯特担忧行李被窃,发帖问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刘良  刘亚玲 《法医学杂志》1999,15(2):109-110
川崎病(Kawasaki’sDisease)是一组急性婴幼儿发热性疾病,因皮肤粘膜病变及淋巴结肿胀,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LNS)。其病理特征为全身非特异性脉管炎。其心血管的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5.
国际私法中的属人法及其发展趋势肖永平自然人的属人法(PersonalLaw,Statutpersonal),源于巴托鲁斯的“人法”(Statutapersonalia)。它原指人的住地所属的法律体系具有属人的性质,即随人所至而适用之,哪怕他超越国界。...  相似文献   

6.
关于行政行为理论与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行政行为理论与问题的研究杨建顺行政行为(Verwaltungsaktacteadministratif,administrativeact)一词,,最初是由大革命后的法国创造的。19世纪中叶,德国"法之父"奥特·玛雅(OttoMaywr)在行政法...  相似文献   

7.
Daubert案与科学证据的采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ubert案与科学证据的采纳张凤芹编译在医疗不当案处理中,1993年以前,美国法庭对科学证据的采纳一直遵循1923年FryevsUnitedStates案的法则──科学证据应具"普遍接受性"或"权威认可性"。但1993年的Daubert案对此产生...  相似文献   

8.
张润生 《法医学杂志》1994,10(4):170-171
140例海洛因毒品案鉴定结果分析张润生(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83)ANALYSISOF140CASESOFHEROIN¥ZhangRunsheng(ShanghaiInstituteofForensicSciences;Shangh...  相似文献   

9.
官鹏 《法医学杂志》1996,12(4):223-225
暴发型脑膜炎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2例官鹏(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四川成都610041)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SystemsOrganFailure,MSOF)是近年来医学界研讨的热门课题.有关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引起MSOF死亡的尸解...  相似文献   

10.
反应性精神障碍致极度营养不良死亡一例报告林驰,韩行杰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116012)丛某,女,32岁,农民,已婚.某日因"传闲话"与邻居张某之妻发生纠纷.下午四时许,张某到丛家"讲理",见丛一人在炕上做针线活,即谩骂侮辱丛,并将其拖到地上殴打,又揪...  相似文献   

11.
试论表皮剥脱孙德江,杨玉璞表皮剥脱是钝器伤中最轻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表皮剥脱(abrasions)意为擦伤,磨擦所造成的损伤。因此,一些法医学著作,多把表皮剥脱"又称为擦伤"。笔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二者无论在概念、含义、...  相似文献   

12.
第十三届国际法庭科学会部分论文摘要(Ⅱ)俄罗斯的法庭服务/APGromov/Institutsudebnojmedicing,Naucnoissledov,Sadovajakudrinskaja3-2,Moskva123242,Russia依据俄罗斯...  相似文献   

13.
由于某些路段铁路列车经常超员,长途乘车旅客或有精神病史者,因过度疲劳和列车条件影响,易发生衰竭性精神障碍,引起旅客自伤或伤人,本文试从其发病机理加以分析讨论。1案例资料案例1:1998年1月4日,从成都开往武昌的78次列车在成都至宣汉车站下行47公里处,旅客李某(男,37岁)农民,突然翻越车窗跳车身亡。经检验尸体,排除他杀可能。访问工作人员和同车旅客后知,列车开车时严重超员,在经过达县车站后,死者突然大喊大叫说:“有人要抢他的钱”又将自带的人民币乱撒于车厢内,经工作人员劝说后情绪稳定。夜间行车时…  相似文献   

14.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官鹏综述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systemsorganfailur-e,MSOF)是指疾病或损伤过程中,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综合征[1-4]。MSOF是本世纪70年代才开始形成的概念。1973年T...  相似文献   

15.
生前与死后电击伤皮肤NSE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花兰  胡丙杰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4,10(3):97-99,M002
本实验采用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Esterse(N.S.E)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前与死后电损伤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生前与死后短时间内的电损伤皮肤胶原纤维上NSE活性有显著差别(P<0.05),在相同实验条件控制下,电击后存活时间越长,电流斑皮肤周围的酯酶着色反应越深,范围越宽。实验结果表明,N.S.E对于鉴别生前电流斑与死后电流斑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彬  胡峻梅  李宝花  胡泽卿  林勇 《证据科学》2007,14(1):I0024-I0028
目的 探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精神障碍患者涉嫌暴力犯罪的犯罪学和人口学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表,对符合标准的206例被鉴定者进行犯罪学特征和人口学资料的收集.根据鉴定诊断分为精神障碍组(167例,81%)、无精神病组(39例,19%),对两组的犯罪学特征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精神障碍暴力犯罪者男性为154例(92.2%),女性13例(7.8%),40岁以下者133例(79.6%),小学文化水平以下者93例(57.7%),农民和无业者133例(79.6%),未婚者和婚姻家庭不健全者104例(62.3%),并且与无精神病组相比在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比较分析发现作案预谋(χ^2=40.22,p<0.01)、目标确定(χ^2=32.843,p<0.01)、作案后表现(χ^2=36.979,p<0.01)、作案动机(χ^2=82.333,p<0.01)、与被害人的关系(χ^2=23.138,p<0.01)、自称遗忘(χ^2=36.229,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犯罪多为突发性,常无预谋,目标多为临时确定,多无动机或动机不明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案后多无反侦查表现.无论有无精神障碍,暴力犯罪者多为40岁以下未婚青壮年男性,且文化水平大多较低,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  相似文献   

17.
论公民直接立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公民直接立法权罗厚如创制权(initiative)和复决权(referendum),合称"直接立法权",是公民参政权的组成部分,是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当时许多城市国家(City-State)的公民不仅享有选举权,而且还直接参...  相似文献   

18.
精神障碍纵火的特征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火行为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之一,目前国内尚缺乏对精神障碍纵火行为的专门性研究[1].为探讨精神障碍纵火行为的精神病理学和犯罪学特征、再次纵火的可能性及预防对策,本文结合63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确诊的样本资料进行初步研究。资料分析一、一般资料用微机从近10年间鉴定确诊为精神障碍的1293例刑事案中,检出精神障碍纵火者63例(4.9%)。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对其中多次纵火者进行了诊断复核,无一例符合纵火癖诊断。其中精神分裂症46例(73%),精神发育迟滞8例(12.7%),痴痴性精神障碍6例(9.…  相似文献   

19.
骨骼个体识别系统的研究花锋,田雪梅,孙建军,沈旭昆StudyoftheComputerSystemBasedoftheIndividualIdentificationofSkeleton¥Huafeng;Tianxvemei;Sunjianjun;(...  相似文献   

20.
伪装精神障碍及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伪装精神障碍是诈病或装病 (Malingering)的一种。1 诈病在DSM -Ⅳ中的描述性定义 诈病的重要特征是故意造假或者极端夸大躯体或心理症状 ,由外界刺激所驱使诸如逃避服兵役的责任、回避工作、获取经济赔偿、规避刑事起诉或取得管制药物。在有些情况下 ,诈病可能代表适应行为 ,例如战争期间 ,被俘而装病[1] 。显然 ,诈病不只是与精神障碍有关。本文只讨论伪装精神障碍。另外 ,做作性障碍 (Factitiousdisorders)也是故意产生症状以便作为病人角色。两者都有心理上的欺骗情况。2 伪装精神障碍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