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提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到1996年底,全省共有926户,占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总数的6%;拥有资产4136亿元,占全国9.38%;现有职工247万人,占全国8.1%。因此,辽宁三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意义重大。年初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井通过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实施方案。今年是方案实施第一年,能否顺利实现改革与脱困目标,关键在于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务求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田合生 《学习论坛》2001,(12):43-46
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基本实现之后,下一步改革的任务和重点就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仍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继续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本文在分析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存在的重要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搞好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不能不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投以热切的关注。特别是朱镕基总理“全国看辽宁”的点将令,更让辽宁人提升起以赢为上的元气。 国有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控制性力量,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则是国有经济的旗舰。这只旗舰的沉浮与进退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事关政治大局。不消说辽宁作为工业大省曾以万千气象为共和国工业奠定丰碑,更不消说,计划经济时代的宠儿难脱胎为拉动市场经济硬弓的骄子。至1997年底,雄风不再的辽宁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严重下移,国有大中型企业频频告亏。 有三年的目标界定,辽宁拉开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序幕:到2000年底,全省43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实现利润11.9亿元以上,亏损面在30%以下;列入国家脱困考核口径的500户亏损企业要有70%左右实现脱困;百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年的期限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消息告知,上述目标如期实现。这一仗,辽宁赢了!这是举全省之力的合力攻坚效应。一个棋子“啪”地摔下去,它是实现中国国企改革与脱困目标全局中的一个精彩亮点。峰回路转的实践证明,国企完全可以搞好,国企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1997年底,党中央提出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到今天,国企已为之拼搏了整整三载。脱困任务究竟完成得怎样,这是决策层、理论界、企业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信息表明:截至2000年6月,三年前处于亏损状态的65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已有3626户实现脱困;2473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已有2016家按《公司法》改为公司制,也就是说,至2000年底,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已基本实现。高层领导深入基层抓脱困曾长期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工业主管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往返跋涉…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国有企业实现三年改革脱困目标的决战之年。1999年,全省16家国有大中型机械工业企业扭亏工作显现成效,比上年减亏636万元。今年上半年,16家企业除1户企业保持微利外,其它企业亏损又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概括地说,要做到:国有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明显好转,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亏损面降到正常水平,富余职工得到分流安置,基本淘汰长期性亏损企业;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基本得到转变。具体来说,在企业脱困方面,按照中央1997年提出三年目标时的情况,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6874户,其中亏损企业6599户,亏损面为39.1%。经过三年的努力,争取…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是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来的,即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决定》重申了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并根据十五大精神,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十年目标。三年目标是近期目标,十年目标是中长期目标。《决定》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这是由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8.
“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不能不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投以热切的关注。特别是朱镕基总理“全国看辽宁”的点将令,更让辽宁人提升起以赢为上的元气。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九届四次人大会上,朱基总理宣布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脱困”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国有企业改革今后仍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一、“三年脱困”的主要成效国企整体经营情况趋势良好、效益好转。截止到2000年8月底,全国31个省区中,有28个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其中17个地区利润同比增加,6个地区扭亏为盈,5个地区净亏损减少。到2000年8月底止,1997年底的65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已有3853户正在实现脱困,占亏损企业总户数的58.4%。二、“三年脱困”存…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是辽宁省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3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关键一年。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国50周年,推进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辽宁省委组织部决定在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以“讲党性、比贡献、迎国庆、献厚礼”为主题的建功立业活动。 活动以“讲党性、比贡献”为主要内容,以“迎国庆、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国建国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喜庆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今年全省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搞好“三讲”教育、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和开创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为重点,全面提高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实现全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辽宁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明显好转。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根本改革,还需要解决更深层次的症结。有学者认为辽宁目前改革的深层矛盾集中在“死债”和“活人”上。“死债”指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资金不足,问题是“钱从哪来?”“活人”是指企业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负担重,问题是“人往哪里去?”。“死债”现象在国企中普遍存在,而“活人”鉴于辽宁省的特殊省情,在全国似乎更为抢眼。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实现国有大中型企改革脱困目标的决胜之年。从整体上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是各级党委、政府面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形势1997年7月,朱基总理在辽宁考察时首次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增盈,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明确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战略目标。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围绕中央提出的三年改革目标,进一步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兼并破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1998年,国家安排核销银行…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实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既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迫切的经济问题,也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虽然国家十分重视和支持国企脱困,但是扭亏解困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身,亏...  相似文献   

16.
《前线》1999,(11)
国企改革专题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的国有企业改革(董辅扔)《经济研究》1999.6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形势判断及对策(杨占辉)《经济纵横》1999.3推进国企经营者收人分配制度改革除春芳)《中国经济时报》1999.6.25企业持续发展应具备四种能力(赵江)《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8推进国企改革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方羽熊若愚)《理论与实践》1999.13江泽民谈:在深化改革中探索国有企业改革新路子人民日报》1999.5.31如何扶持中小企业世界部分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综述)(郭钟义)《中国经济时报》1999.6.10北京…  相似文献   

17.
进入1999年,伴随世纪之交的匆匆脚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实现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为下世纪初国有企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已时不我待,任务十分繁重。辽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全国看辽宁,希望在辽宁!”最近,省委书记闻世震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他在谈到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时,凝重话语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18.
报刊拾零     
国家经贸委对今年的经济工作初步考虑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脱困目标。 二、继续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三、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在三年内脱困 ,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在“九五”时期完成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证明 :江西国有工业通过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进行了改革和战略性调整 ,加上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的推动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整体扭亏脱困目标已基本实现。但三年脱困仅是一个阶段性目标 ,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 ,必须在制度创新、产权改革、建立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方面深化改革 ,使国有工业企业从根本上摆脱困扰  相似文献   

20.
脱困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简略说法。如何理解脱困?一些人把国有企业脱困理解为扭亏为盈。不少国有企业亏损,这是事实,也是它所面临的一个巨大困难。据统计,截止1998年10月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为49%,其中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为55%,小型企业的亏损面为47%。在国有企业总计800亿元的亏损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亏损占600多亿元,即3/4强,我省国有企业的亏损情况还要更严重些。从亏损的状况看,国有企业的确相当困难,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