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在文化界有着独特的地位,某种程度上引领着散文的潮流,但余秋雨部分历史文化散文中饱含的"滥情"却使其文化智性大打折扣。这种散文对当代散文创作的影响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
马晓彬 《学理论》2014,(5):40-41
尼采自称是西方历史上最坚定的"敌基督者",其对道德和宗教的批判无疑是属于他哲学中最有名的部分,尼采对于基督教的反对迥异于以往哲学家对于基督教的批判。尼采认为基督教的创始人实际上是保罗,而不是耶稣,保罗解释了耶稣之死,并将耶稣否定的"罪与罚"的逻辑,实际上又重新归给了基督教。而保罗对于耶稣形象的曲解,实际上也正是基于耶稣的心理学类型特点,也正是这种心理学类型倾向导致整个基督教对于现实世界的否认,而转移为对彼岸世界的信以为真的肯定和向往。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了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反杜林论》中,他进一步指出价值的余留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有必要在重新回顾恩格斯早期、晚期价值思想的基础上,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舒克斌 《理论导刊》2007,3(8):64-66
毛泽东的中外文化观是百年中西文化之争的科学总结,他辩证地阐述了对待中西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肯定,要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思想,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这对发展和繁荣中国民族文化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极为深远的当代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消费理论阐述了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肯定了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了消费的经济价值维度。同时马克思也高度关注消费的伦理维度,他在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需求异化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人"的消费价值取向,体现了消费的人本关怀。厘清马克思消费理论中经济价值维度和伦理价值维度的基本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科学解决消费内需不足,规导和抵制当前消费领域中呈现的消费主义倾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2)
尼采是西方哲学的典型代表人物,但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哲学对西方和东方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价值哲学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主要贡献就是对形而上学和人的存在价值进行了重估,把哲学的重点从形而上学转移到了本体论。尼采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价值哲学,他提出的"上帝死了""超人"等论断触动了现代人的心灵,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让人们重新看待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肯定了积极事物必将再次出现,洞见了人生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人钟爱生命,提高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杨佳盈 《学理论》2014,(26):295-296
以孝道和谦让为典范的"孔融让梨"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在现代人传统价值发生改变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正确看待孔融让梨的当代价值。通过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新审视道德教育观,明确道德教育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关系,肯定了"孔融让梨"的现代价值。经过重新探讨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后,肯定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基本点的中国教育的现代价值,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他安全行车近百万公里。他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多次深入灾区、无人区。他曾获得过多项荣誉,曾被授予和评为"湖北省地震系统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十佳岗位能手"、"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省直机关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此外,他曾先后三次被省地震局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先后两次被省地震局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他就是湖北省地震局车队副队长郭兵。  相似文献   

9.
魏艳丽  田海林 《学理论》2011,(16):257-258
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基本价值观念的宣扬,使人们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以及怎样发展自己才为社会所肯定和允许,从而规约着人的类属性,实现教化向普遍性的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使命。社会主义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道德现状,我们有必要重掘历史、解读经典。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大学》之中所阐发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以及"八条目"的修身原则重新进行解读,以期给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视野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东海 《学理论》2009,(30):219-220
韩少功在他早期小说的创作中,从关注人性到启蒙思想。继承并发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使“文革”后的国人重新意识并觉醒了自身的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步伟 《学理论》2009,(25):1-2
康德思想中的价值概念不仅指称道德价值,而且也包括市场价值,即肯定了价值的理性维度与感性维度的统一。而马克思正是延续此逻辑思路,确定了价值的二重性。因此,重新审视两者对价值问题的论述不仅有助于从价值主体性的角度揭示康德思想的整体性,而且能够为探讨康德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关联找到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巴迪欧作为当代独树一帜的左翼哲学家,其理论思考的出发点在于:如何在后现代氛围下重新召唤出激进哲学和激进政治而不诉诸各种本质主义的幽灵。为此,他提出"真理程序"和"减法政治"的概念,试图在反对作为"大写的一"的真理观的同时,重新举起普遍真理的大旗,并在反思20世纪革命政治的基础上重启共产主义观念的"第三个世纪"。  相似文献   

13.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对其保护与利用重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分析"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从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体制法制化;运用科学手段加强保护,利用数字化进行遗产管理;拓展"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外延,丰富文化遗产的旅游内涵;加强与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用现代传播媒介,加强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宣传力度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早提出和使用"领导权"概念。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托,以俄国的具体实际为根基,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以"暴力"夺取政权,以"文化"巩固政权的治国理政思路。葛兰西则提出了"文化领导权"概念。他分析总结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资产阶级执政失利的深层原因,提出通过获取"文化领导权"为条件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巧合的是,无论是列宁还是葛兰西,几乎都是在20世纪初提出文化领导权思想,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而在大约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提出"文化自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是对时代主题的最新把握。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反思。几千年来,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和态度,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古代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基本肯定态度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基本否定态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至今,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反思的辩证否定阶段,最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邓伟志 《民主》2008,(9):42-43
近来,人们议论比较多的是:在抗震救灾中.中国人爆发出来的那种充满着大爱的崇高精神和“地动山摇,意志不动摇”的大无畏精神,能不能持续下去?这既表明大家对抗震救灾工作的肯定,也流露出对中华民族素质的关切。有这种关切就是抗灾精神能够发扬光大的先声。精神若水,有汹涌澎湃,也一定有细水长流。  相似文献   

17.
面对德国兰克学派对历史学的重新解构,作为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代表的李凯尔特提出了以"价值"为核心的新的历史学阐释。借以通过质料与形式对自然科学与历史的文化科学进行区分,通过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的比较,从而为历史的文化科学的客观性进行正名,建构起以价值为核心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认为,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是21世纪的三种主要文明,而现在前两种文明起了很大的冲突。余秋雨近日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举行的学习报告会上,谈了他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文闯 《学理论》2008,(18):74-75
梁漱溟作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会通中西,统领古今。探文化之源,索文化之本,解文化之变,求文化之路,建构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文化哲学体系,为我们今天重塑文化运作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梁漱溟倾尽全部心力构建他的文化理论体系,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者。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论,肯定了中国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抗击"5.12"特大地震灾害的伟大实践中,所凝铸的一种崇高伟大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不仅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的教育资源,还能帮助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