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斯科专电 11月底,俄罗斯刚刚摆脱了卢布暴跌引起的巨大震荡,位于北高加索的车臣共和国又燃起熊熊战火,莫斯科的政治气氛也骤然紧张,长达3年悬而未决的车臣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 车臣位于北高加索,原是俄罗斯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一部分。1991年11月,在苏联尚未解体时,刚刚当选车臣总统的杜达耶夫便宣布车臣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与俄建立“平等关系”。杜达耶夫的这一作法引起俄领导人的强烈反对。叶利钦曾宣布对车臣  相似文献   

2.
国际要闻     
《瞭望》1996,(24)
俄同车臣反政府武装达成停火协议 由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车臣非法武装领导人扬达尔比耶夫分别率领的代表团5月27日在莫斯科达成停火协议。根据协议,自6月1日起,在车臣实现全面停火和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自协议签署之日起两周内释放所有被扣战俘和人质。停火协议签署后,叶利钦28日对车臣进行了闪电式访问,并于当天返回莫斯科。但在停火协议执行的第一天,俄联邦部队在车臣遭到非法武装12次袭击。 车臣危机爆发于1991年,当时任该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同俄联邦闹分裂,俄当局为维护联邦统一,于1994年底出兵车臣。  相似文献   

3.
国际要闻     
《瞭望》1995,(43)
10月9日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举行的俄罗斯特别观察委员会会议决定,暂停执行7月30日签署的俄车军事协定.这是由于近期车臣局势又趋紧张,驻车臣俄军接连遭到攻击,俄驻车臣武装力量司令罗曼诺夫在格罗兹尼的一次爆炸事件中受重伤,俄驻车臣联合军团司令部也遭杜达耶夫战斗队员的攻击.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反政府武装领导人杜达耶夫最近中弹身亡后,令人关注的车臣局势出现了和平的希望。车臣反政府武装新领导人扬达尔比耶夫表示,他“愿意在一定条件下与俄罗斯当局进行谈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解决车臣冲突抱有信心,并打算亲自“到车臣去一趟”。  相似文献   

5.
车臣是俄罗斯联邦下属的21个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俄内部大高加索山脉以北地区,目前人口约32万,面积仅为1.7万平方公里。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弹丸之地”,近年来却成了因扰俄当局的一块心病,其分离主义势力的猖獗已严重威胁到俄领土完整。车臣共和国最初是1922年以车臣自治州的形式出现的。1934年它与印古什合并,两年后升格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该自治共和国被撤消。随后,斯大林以部分车臣人在卫国战争期间与德国法西斯勾结为由,将车臣人放逐至中亚地区,直到1957年苏联才做出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  相似文献   

6.
举世瞩目的车臣危机最近出现了转机.俄罗斯政府和车臣的谈判代表团7月30日签署了和平解决危机的军事协议,这是冲突双方8个月来首次表示要停止流血冲突,寻求政治解决,为车臣实现和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去年12月11日,莫斯科发兵车臣,试图用武力一举解决闹了三年之久的车臣独立问题.一场名副其实的战争于是在俄领土上爆发.数月来,俄车双方几度表示要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然而,战火却愈烧愈旺.正当俄军在战场上连连取胜,基本控制车臣形势时,杜达耶夫手下的指挥官巴萨耶夫6月14日制造了一起震  相似文献   

7.
国际要闻     
《瞭望》1995,(12)
国际要闻(三月六日─十二日)俄内务部队攻占格罗兹尼全市俄罗斯联邦内务部队3月6日已完全清除了车臣共和国前领导人杜达耶夫在首都格罗兹尼市的战斗队员。目前,通往格罗兹尼市的公路已经畅通,车臣民族复兴政府已开始采取措施使流落到附近的难民返回家园。美元汇率跌...  相似文献   

8.
莫斯科专电 10月27日,位于苏联北高加索的车臣—印古什共和国进行大选,47岁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选该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11月8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发布命令,宣布此次选举无效,并决定从9日起车臣一邱古什共和国进入紧急状态。11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否决了叶利钦的这项命令。次日,叶利钦宣布同意议会的决定,13日罢免了派往该地区的总统代表阿尔萨诺夫。 事件的反复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普遍关注。一些外国报纸认为,北高加索一个不  相似文献   

9.
国际要闻     
《瞭望》1996,(26)
俄当局和车臣反对派签署军事议定书 俄罗斯联邦代表团和车臣反对派6月10日在印古什共和国首府纳兹兰签署了军事问题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俄联邦军队解除对所有村庄的封锁;联邦军队8月底之前撤离车臣;联邦军队撤离车臣后,车臣将在社会和国际监督下举行国家机关的自由选举。 北爱尔兰多党谈判正式开始 北爱尔兰问题的多党谈判于10日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正式举行。英国首相梅杰和爱尔兰总理布鲁顿出席了谈判。新芬党领导人亚当斯未能进入和谈会场。此次谈判没有规定具体期限,参加谈判各方试图就北爱尔兰地位等问题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0.
向国际社会显示出俄政府坚定不移的反恐决心和行动能力;西方长期以来对俄车臣问题采取双重标准的立场某种程序上遭到挫败7月10日,俄罗斯电视播放了被当局通缉的车臣非法武装头目巴萨耶夫被炸身亡的消息,俄各界欢呼雀跃,认为这是俄反恐取得的巨大胜利,对车臣局势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给即将在圣彼得堡召开的八国集团首脑峰会送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1.
自10月16日展开第二阶段行动以来,俄联邦部队在车臣境内清剿非法武装的攻势一日紧似一日,在完成了对车臣边界的封锁以及巩固了车臣北部的“安全区”后,已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形成合围之势。目前,在车臣境内自西向东全长30(多公里的战线上,俄联邦部队正在一步一步地稳步推进。俄国防部表示,联邦部队在车臣境内消灭大部非法武装和占据战略要地的主要军事行动将争取于11月底结束,但它将不会受到时间限制。与1994年那场车臣战争遭到国内许多居民和党派抵制的情形不同,俄政府此次出兵车臣并对非法武装采取强硬措施的行动得到了俄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 俄罗斯联邦军队(以下简称 俄军)低估了车臣非法武装的实力,采取错误的战略战术,结果非但没有彻底消灭非法武装,反而使自己蒙受了巨大损失。1999年9月,俄军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领土完整,奉命对车臣恐怖分子进行坚决彻底的围剿,拉开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序幕。俄军此次的军事行动,明显表现出与第一次车臣战争不同的特点。当机立断重兵出去 俄正规军、内务部队和其他强力部门接到命令后,紧急动员,以北高加索军区为基础,迅速组建了驻达吉斯坦共和国临时联合战役集团。这个战役集团以擅长于特种作…  相似文献   

13.
国际要闻     
《瞭望》1995,(27)
布市人质获释 6月20日,被车臣恐怖分子劫持的人质全部获释。14日,杜达耶夫的干将巴萨耶夫等武装人员闯入布琼诺夫斯克市,占领市医院,并把副市长、市民及医院伤病员等千余人扣作人质,要求俄联邦政府停止对车臣的军事行动,并威胁说,如不满足要求,将处死全部人质。双方谈判无果,17日,俄军向武装分子进攻,双方人员伤亡惨重,许多人质也在交火中丧生,最后,俄军被迫放弃武力解救人质的努力。18日,俄政府同意停止在车臣领土上的一切军事行动。18日晚武装分子开始释放人质,19日撤离医院,搭乘俄方提供的大轿车前往车臣,同时带走部分人质和“自愿”充当“人质”的俄议会议员和记者等以保障武装分子自己的安全,6月20日,这些人也获释。在整个人质危机过程中,包括人质在内,约有100人死亡。  相似文献   

14.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8)
车臣局势骤然紧张 4月16日俄罗斯联邦军队第104摩托化团经过车臣南部亚雷什一马尔德村时,遭到杜达耶夫武装的伏击,联邦军队76人被打死,54人受伤。这一事件震动了俄罗斯全国上下。俄联邦车臣共和国元首扎夫耶夫19日在格罗兹尼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俄联邦军队本月15日开始的从车臣撤军的进程暂时停止。 以色列决定继续全面袭击黎巴嫩 以色列政府4月17日继续对黎巴嫩实施大规模打击活动。 18日,以向黎南部卡纳镇联合国临时部队驻地炮击,造成约110余名平民死亡、100多人受伤。联合国安理会同日通过1052号决议,要求黎以冲突各方立即停火。  相似文献   

15.
莫斯科专电 6月19日,俄官方和杜达耶夫的支持者在格罗兹尼重开谈判。从谈判结果看,双方均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19日至23日举行的有关军事问题的谈判中,双方宣布无限期延长停火时间,并交换被俘人员。根据军事谈判达成的协议,俄罗斯军队将撤出车臣,在车臣境内仅保留4个营的内务部队和内务部的一个摩托步兵旅。军人的总人数不超过6500人。在撤军之前,交战双方分别从前沿阵地后撤2至4公里。解除车臣非法武装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解除由战地指挥官指挥的50人至500人的大股武装的武器;其次解除小股民兵的武装;最后清缴居民个人手里的枪支。清剿工作在双方的监督下进行,对交出武器者免于  相似文献   

16.
叶利钦总统决定出兵车臣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车臣危机使俄罗斯的政治局势更加严重,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车臣危机的影响 “民主派”内部进一步分化以盖达尔的“俄罗斯选择”为首的“民主派”坚决反对叶利钦出兵车臣的决定。在1994年12月11日出兵的当天,盖达尔率先在莫斯科举行抗议集会,指责叶利钦“断送了民主”,扬言要撤回在政府中任职的“俄罗斯选择”的成员,要求原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等人辞职。沙赫赖领导的“俄罗斯统一和谐党”持模棱两可态度,与“俄罗斯选择”拉开了距离。“亚博卢”集团领导人亚夫林斯基认为,靠军队解决国内问题,说明总统、政权的命运已岌岌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3月23目就共和国宪法草案、总统选举法草案和议会选举法草案举行的首次全民公决,取得了出入意料的理想结果。据俄官方27日公布的公决最后结果,89.48%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其中赞成三个文件的人分别占投票选民的95.97%、95.4%和96.05%。三项法律草案的顺利通过为政治解决困扰莫斯科10年之久的车臣危机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恢复车臣和平与法  相似文献   

18.
访喀布尔     
伊斯兰堡专电 今年4月,阿富汗政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出现政权更迭。原苏联侵阿军扶植的纳吉布拉政权被推翻,以临时国家元首西卜加图拉·穆贾迪迪为首的阿游击队临时委员会在喀布尔接掌了权力,宣告持续了14年之久的阿富汗战争终于结束。 游击队临时政府已执政一个月,阿富汗的现状如  相似文献   

19.
在欧亚交界的北高加索,近3年来局势一直时松时紧的车臣共和国局势再度紧张,出现双重政权并存的局面.总统杜达耶夫的支持者和反对派之间发生严重对峙,且有大动干戈之势,引起了人们对有“火药桶”之称的高加索地区形势的关注.俄车紧张关系溯源及其直接起因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表示,俄不仅将继续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进行接触,而且打算近期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问莫斯科。此言一出,立即在国际社会引起不小震动。2月16 日,俄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已正式邀请哈马斯3月初访俄。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和以色列等方面疏远甚至打压该组织的大背景下,俄反其道而行之,主动走近哈马斯,这是俄审时度势采取的一招高棋。应当说,普京在外交中的这一“大手笔”显示出其过人的政治胆略,同时也给国际局势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