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学实在论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界新兴的一种哲学思潮。它坚持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朴素立场,围绕着科学理论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同传统的逻辑经验主义和历史学派中唯心主义反实在论的一般倾向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在当代哲学论坛上异军突起,引人瞩目。这是西方科学哲学向唯物主义转变的新趋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评介。  相似文献   

2.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是贯穿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史的一对矛盾,也是理解科学进步的基础。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主要站在理性主义的角度讨论科学进步。理性主义受到了库恩等人的挑战,他们在科学进步问题上表现出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倾向。拉卡托斯、劳丹和科学实在论者力图克服非理性主义的思潮,他们的科学进步思想表现出重归理性主义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王贝 《求索》2010,(6):114-115,170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主要表现为"真理符合论"与"构建经验论"之争、"非奇迹论证"与"悲观归纳论证"之争两方面。本文主张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走出两者的争论乃是可行之策,其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征能够弥补两者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反科学实在论反对科学实在论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费伊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和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本质是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的融合,但他们的理论取向并不是科学哲学走出哲学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反实在论哲学和给予神话的批判、科学实在论思想阐释、因果内在实在论建立三个方面,评介了图奥梅拉的科学哲学思想。作者指出,在当代勃兴的科学实在论中图奥梅拉的学说是富有独创性和启发性的,该学说充分体现了科学是现存的万物(在本体论的范围内)尺度的思想。其哲学基础在于认为,理性原则上能够把握世界、科学方法是理性的最佳说明,从而,堵死了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的通道。  相似文献   

6.
"科学统一"问题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并一直是西方哲学的重要课题。到了20世纪,逻辑经验主义明确提出将科学统一作为研究纲领与哲学信条,然而,逻辑经验主义的还原主义的科学统一面临诸多困境,一些科学哲学家由此而宣称科学不统一。虽然科学无法通过还原获得统一,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科学可以获得一种非还原式的统一,奥托·纽拉特的"百科全书主义"的科学统一思想为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柯林伍德的“问答逻辑”是针对实在论、逻辑经验论的“命题逻辑”提出的。后者以一种自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历史及诸科人文学科。柯林伍德的“问答逻辑”把人类的历史看成无数的问题与无数的回答环环相扣、一一衔接的无尽过程,因而历史研究就是找出这些问题和回答。柯林伍德力图把这一“逻辑”推演到所有的人文学科。这体观了重视人类精神的大陆哲学传统。作者指出,柯林伍德提供了一条有趣的思路和一个有诱惑力的学科理想,但这一逻辑未必能构成经验科学与规范科学的共同方法。再则柯林伍德的“问题”也是不够明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利用认知封闭性这一心灵哲学概念,考察数学哲学中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问题。同时为现代柏拉图主义的数学实在论提供一种新的论证策略。  相似文献   

9.
试析科学发现观的三个解释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经历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近代逻辑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和现代的自然与社会本体二元对立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发展,关于科学发现的本质的解释也经历了三个解释纬度。  相似文献   

10.
对于17—18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家们而言,有两个大的理论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一个是关于实体到底是什么以及实体是否存在的问题,另一个则是事物属性的划分及其各自的主客观性的归属问题。对这两大问题的思考几乎贯穿于17—18世纪英国经验哲学发展的始终。然而在这两个问题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幕后的推手在推动着它们的发展,这就是经验论基本原则的不断深化和彻底化发展。因此,实体、偶性,再加上经验论基本原则恰好构成了17-18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发展的三条主线。  相似文献   

11.
由于苏格拉底没有规定出善的具体内容,因而就发展为后来的两个对立的派别,即居勒尼学派和犬儒学派。两派围绕善是什么而展开争论。居勒尼学派主张一种感性快乐主义,它发展为后来的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和近代的功利主义。犬儒学派主张,人要过一种节衣缩食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不受情欲的干扰,而达到一种纯正的理性自由,从而否认了情欲,所以又称犬儒学派为刻苦论。但犬儒学派把人的主观性只是把握为个人的主观性,而没有同客观的社会生活伦理达到统一,认为善恶的真理性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性,因此,这个主观性也就不可能指要遵守合理的社会规…  相似文献   

12.
发展哲学领域长期没有马克思的声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实,存在两种发展观,即马克思发展观和西方发展观,二者立足于现代性社会,同根同源又根本对立.马克思发展观有三种形态:历史观形态、社会主义实践形态和科学发展观形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重新解读现代性是构筑马克思发展观新形态的关键.我们要以马克思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实,借鉴西方发展观,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发展研究,努力构建科学发展观,推进当代发展哲学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使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侦查学一直没有确立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致使学科无法完成理论演绎,形成经验主义特征,缺乏理论价值。侦查学的逻辑起点是对犯罪事实的辩证性质断定所形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人文属性二重性命题。侦查学经由逻辑起点展开理论演绎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确立自然属性研究的基础地位;准确把握社会人文属性研究的维度;构建自然和社会人文属性相融合的理论样态;形成学科理论概念、范畴。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哲学发端式的人物,弗朗西斯·培根的哲学背负着太多后世强加的标签。在特殊的历史情势下,培根并没有试图主动地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而是不自觉地将唯物主义作为方法和策略,以便发展和实践其自然主义哲学。这种不自觉的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最终构成了保守主义的英国启蒙政治的最初底色。系统批判一般的形而上学或建构一种科学主义的理论体系只是后世学者的想象,培根的真实意图则是确立与科学相匹配的自然主义哲学及其方法。培根试图以真正的归纳法引导和重塑经验主义,进而确立经验上升至知识的科学、合法的路径。培根不自觉地拓展科学的规范性外延,将把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客观规律作为力量和公共福祉的源泉。培根将不断取得财富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国家视为其自然主义的现实效用,但是又最终将现存政治制度的完整保存与自发变革作为这种自然主义的终极限度。  相似文献   

15.
诸大建 《中国发展》2008,8(1):47-62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实施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该文基于国际上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视角,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个由10个观点组成的循环经济的原理框架。这些原理对为什么要搞循环经济、什么是循环经济、怎么样搞循环经济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前国内对循环经济的某些认识误区,指出了这些原理的政策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Ban Wang 《当代中国》2008,17(56):497-512
This essay re-examines new realism in documentary film and photography in China. Distinct from official realism, genuine realism requires that experience be seen within its real environment and characters and actions of a realist work be shaped by that environment. This principle challenges the visual regime of spectacle controlled by the expanding global cultural industry. Documentary realism represents a penetrating social comment but also recovers a materialist understanding of workers' life and conditions in China. Photo-realism on the other hand uncovers the forgotten ways of life among ordinary people in the fast modernization of the cities.  相似文献   

17.
在女性主义的视域内,女性在国际关系中的缺席与国际无政府状态之关联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命题。作为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的重要理论预设——国际无政府状态表现出男性特征。本文沿着现实主义设定无政府状态的逻辑,从对自然状态下女性特征的解读、男性化国家的描述以及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女性缺席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现实主义逻辑中女性之缺席与无政府状态的相关性,指出女性缺席是现实主义逻辑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无政府状态的前提而非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学批评的常用概念 ,现实主义的所指、渊源和适用范围应该重新审定 ,以恢复其有效性。文章分别从现实认识论、作家创作论、文学本体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美国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女性缺席的现实,美国女性主义公共行政研究中出现了三种研究取向,分别是经验论、立场论和后现代主义。这是一场公共行政领域的性别启蒙运动、为公共行政学提供新的知识生产方式,也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种知识变革。与此同时,该理论在研究方法、理论逻辑和实践方面存在局限性,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女性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对我国的女性参政理论和学界研究立足于中国的女性主义的公共行政问题提供了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台湾话剧从写实传统向现代主义转型是在1960年代后半期及70年代.姚一苇等戏剧家为了真实深刻地描写现实和表现人,为了给已呈衰颓迹象的台湾话剧注入活力,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并融合民族戏曲传统去求新求变,推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