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的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重新科学分析和深入理解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思想,对于总结我国农村改革的经验教训,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上撰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关于农业的战略地位问题。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二是关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了解了中国农村问题,他推行包产到户绝不是要摒弃毛泽东一贯追求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泉 《前沿》2004,7(11):9-12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拓者 ,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过一系列正确的思想 ,也有过严重的失误。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既继承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中的有益成果 ,又在新的实践中进行了新的理论创新和超越 ,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试就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继承 ,特别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超越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何丽芬 《理论月刊》2003,25(9):24-26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内容丰富和深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农业基础地位上、制定农村和农业政策方面、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农"思想.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政治图式的核心概念。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问题,择定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认为…  相似文献   

6.
刘驰 《前沿》2010,(10):51-53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追求的宏伟目标。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的领导核心,他们关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思想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清晰地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异同,以期使人们更加深入理解他们关于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更好地进行我们当前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将农业现代化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他们有许多共同的主张。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他们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和主张又有自己不同的特色,认真研究和比较他们关于农业现代化思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农村改革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嬗变,标志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实现现代化,重构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构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悲壮主题,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终于“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毛泽东、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两位巨人。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两个里程碑。一、走出历史的…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四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形成了宝贵的理论成果。深入研究从毛泽东到胡锦涛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现代化理论,对于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泽同民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造性地运用了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开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一、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农业战略地位的思想,高度重视农业,确立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突出强调从政治高度认识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实现跨世纪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在设计改革开放的蓝图中,把“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作为基本出发点。依据这一思…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浪潮中 ,每个国家由于历史条件和背景的不同 ,其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任务和问题也不相同 ,从而决定了现代化模式的不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为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艰辛探索。分析比较三代领导集体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探求其内在的规律性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杨文宪 《前进》2000,(6):22-2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2亿人口,农村人口占9亿,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的利益能否得以实现和维护,是人民利益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党作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对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带有根本性。  回顾我们党在对待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上所采取的方针政策,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农村改革开放的20年;不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还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还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都始终使党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5周年。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时候,重温毛泽东同志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与关怀,必将增强我们抓好农村工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取向、战略目标以及发展步骤的认识与实践,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且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分别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依靠力量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6.
孙迎联 《理论月刊》2004,(10):26-28
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涉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农村经济迈向现代化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唐萍 《前沿》2004,(5):6-8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 ,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领导核心 ,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方略。毛泽东建国后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 ;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提出了重制度、明法治的治国方略 ;江泽民则进一步发展丰富了邓小平的治国理论 ,面向二十一世纪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奋斗历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辛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实现经济现代化、振兴中华 ,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根本性问题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不懈探索 ,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它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成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发展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思想 ,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哲 《新东方》2007,(7):12-1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学风思想,用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充实、丰富了党的学风思想。一、把学风的地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