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夫 《政府法制》2011,(18):1-1
据历史记载,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谁要搞腐败,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当我看过毛泽东的这段最为铿锵有力的话语后,更加敬佩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从他的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干部作风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有计划"地建设国家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提出的。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开幕式致辞时说:"通过几个五年计划,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工业现代化和高度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13,(11):1-1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枫桥经验"50周年。50年前,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少捕人、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0月11日,纪念毛泽东主席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在杭州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相似文献   

4.
姜毅然 《政府法制》2011,(27):13-13
1975年4月5日,89岁高龄的蒋介石死在台湾,临终留下遗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警卫人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起床后,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毛泽东。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毛泽东听后并没有高兴,反而一脸凝重。他对身边的人说:"知道了。"此时,没有人能理解毛泽东内心的复杂。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泽东私下为他举行了一场个人追悼仪式。  相似文献   

5.
赵光君 《中国司法》2013,(12):11-13
"枫桥经验"发源于浙江。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肯定。2003年1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指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50年来,"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6.
仁民 《政府法制》2010,(22):30-30
毛泽东在世时,一直是反对特权的。毛泽东也从不讲特殊,上世纪60年代国家最穷困的那些日子里,他的女儿李敏、李讷也与全国人民一样,吃不饱肚子。但是,到了毛泽东的晚年,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他无法不"特殊"了。当时,各个方面的机构和人员为了保证毛泽东晚年的生活质量,为毛泽东成立了一些提供特殊服务的"秘密小组",这也算是特殊年代里的一道特殊记忆。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生活》2009,(23):49-49
去茶水间时,无意中"窃听"到一位男同事的抱怨:"我老婆太让人恼火了!带她去吃饭,她净点特价菜,贪图那点儿小折扣,逼自己去吃那些不喜欢的菜;买衣服,非要买打折的——要知道那些打折的商品多数是有小瑕疵的,搞得我穿着老担心别人发现……她什么都要买打折的,处处想着省钱。她大概觉得我该感激零涕,却不知道她在我眼里也已经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8.
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毛泽东问刘少奇和周恩来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少奇回答说:"这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毛泽东摆了摆手,说:"决不能使用暴力。"  相似文献   

9.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告别陕北,经晋西北、晋东北挺进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4月9日傍晚,因大雪阻路,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一行登上五台山峰巅鸿门岩,当夜就宿于台司镇塔院寺方丈院。4月的五台山,入夜很冷,毛泽东一边吃饭,一边烤火,还捎带翻阅一本经书。  相似文献   

10.
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 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勤思好学,博古通今,因此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他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多很远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有学问"。  相似文献   

11.
60岁的他已无业,因为儿子的7张信用卡莫名地成为一个从未使用过信用卡的"背卡族";28岁的他也无业,因为离不开"像吃饭一样"让他无法舍弃的刷卡嗜好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啃老族"。 他们是一对父子。  相似文献   

12.
[案情]2010年12月4日晚12时左右,袁某与张某等在某饭馆吃饭,张某提到"有没有新认识的小妹,在一起处处朋友。"(袁某供述:双方均明知"处处朋友"就是找个女孩嫖娼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法人》2010,(10):93-93
今天是个讲"文化"的时代,在家有家居文化;出行有礼仪文化;吃饭则有美食文化,那么,商务宴请的文化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继兴 《政府法制》2011,(20):23-23
"李治不能死!——毛泽东"。这是毛泽东写于战争年代的一张深情而又幽默的纸条。没想到多年后它却派上了用场,成了李治的"护身符",使这位功勋卓著的少将级军医免遭迫害而得以安度晚年。李治生于1899年,江西省永新县人。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曾在国民党军队里做过军医。  相似文献   

15.
黄明同 《政府法制》2010,(22):34-35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大解放的大潮中,人们开始了对孙中山的重新解读。 从挂孙中山像的争议说起在国庆60周年之际,天安门广场挂起了孙中山像,与毛泽东像遥遥相对。这常规的举措却引发网上争议。争议的焦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为什么要挂"中华民国"国父的像?二、孙中山真的伟大吗?  相似文献   

16.
1949年3月5日至12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毛泽东第一次向全党发出郑重的反腐告诫——"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新 《政府法制》2010,(22):42-42
"小人物,大历史"的说法,放在王百得身上再恰当不过。说是小人物,他出身农民,后来成为炼钢工人;说是大历史,他后来在"文革"中鬼使神差地当选为了中共"九大"、"十大"中央委员,而且得票与毛泽东一样——全票当选。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日读《跟毛泽东学读书》一书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毛泽东下决心开始学英语。那时他面临三大闲难:年纪大、基础差、1:作忙。但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他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可以借助词典阅读文章、报刊消息的程度。当时我想,这固然与毛泽东过人的学习劲头和超群的记忆力有关,但他的时间从何而来呢?据毛泽东的国际问题秘书、长期帮助他学英语的林克回忆,毛泽东为了读书,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吃饭前后、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和上岸后的几分钟、  相似文献   

19.
1950年3月4日,离开北京达88天之久的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回到了中南海。第二天,李银桥去香山接来了妻子韩桂馨。毛泽东特意在吃饭时让厨师多准备了几样炒菜,为韩桂馨“贺喜”。饭后闲谈中,毛泽东向韩桂馨详细询问了香山的一些情况,韩桂馨无意中说起一位领导干部在香山找了一处幽静的山坡,在给机关施工时顺便也为自己盖了一幢二层小楼,只是还没有住进去。毛泽东听了,脸色变得难看起来。韩桂馨便没有再说下去……不料第二天下午,李银桥在菊香书屋见到了那位在香山为自己盖房子的领导干部,坐在毛泽东会客室里的还有周恩来和聂荣臻。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毛应民 《政府法制》2011,(20):40-4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1938年5月3日,毛泽东在对抗大三期二大队学员的讲话中说,他在井冈山时,有一天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反映出毛泽东对读《三国演义》一类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