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晟 《中国检察官》2011,(20):14-15
本文案例启示:卖淫犯罪不仅是一个法律现象,也是一个亚文化现象。通过对"洛阳性奴案"中失足妇女反常表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找出卖淫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其危害,以便从文化体制方面预防此类严重犯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杰克 《检察风云》2005,(23):34-36
在广阔的东南欧,一种以性奴为主的贸易在各地蔓延。来自前苏联贫穷地区的成千上万妇女,在这里被当作性奴买卖。  相似文献   

3.
幽默     
读书 T一脸愁容地走在回家的路上,J一见他就问:"你怎么了,怎么愁眉苦脸的啊?" T:"别提了。老师留了个作业,叫‘昨天你都做了些什么’。" J:"那还不好办么?你昨天做了些什么?"T:"还能有什么?喝酒呗。那我不能写昨天就喝酒了吧?" J:"傻子!你只要把‘喝酒’的字眼改成‘读书’不就好了么?"  相似文献   

4.
施明 《政府法制》2010,(22):53-53
谦称 一个师爷胸无点墨,一心想升官发财,为了巴结讨好上司,特地设了丰盛的酒席,宴请县官。喝酒时,师爷讨好地问:"太爷有几位公子?"县官不假思索地说:"有犬子二人,你呢?"县官反问,可把师爷难住了。他暗暗想:县太爷还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自己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5.
在药家鑫案这类事件中,拿什么来平民愤?拿什么来获得受害一方的谅解?前者的答案是"公正判决",后者的答案为"设身处地地想,倾家荡产地赔"。无论是从司法实践中的"惯例"来看,还是从死者张妙父亲的一颗仁义之心来看,药家鑫原本有"活下来"的机会。他的父母是如何错失了拯救儿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陈伟 《法律科学》2011,(1):42-46
司法判决究竟有没有确定性?疑难案件的判决结论究竟具不具有"唯一正解"?司法判决正确性的理论基础何在?法律现实主义、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诠释学等理论对此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德沃金在吸收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权利论"的"结果确定性"理论。哈贝马斯则在批判德沃金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确定性"理论,为回答法理学上的这一系列经典问题提供了一份程序主义的独特答卷。  相似文献   

7.
施永青 《法人》2010,(10):82-82
为什么自然灾害比比皆是?或许,我们可以用"天灾"来对此一一解释,但"天灾"与人类的活动有多少因果关系?我想,这是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应该好好反思的问题,尤其是对企业家来说,更应把此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待。  相似文献   

8.
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毛泽东问刘少奇和周恩来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少奇回答说:"这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毛泽东摆了摆手,说:"决不能使用暴力。"  相似文献   

9.
郭炜 《政府法制》2010,(20):50-50
星期一早晨刚上班,一个农民模样的老汉走进了办公室。正当办公室牛副主任准备问他找谁时,那老汉唯唯诺诺地开了口:"我打听一下,主任在吗?"牛副主任放下手中的报纸没好气地说:"你找他有什么事?"  相似文献   

10.
储昭根 《检察风云》2010,(21):48-49
一战就是七年零五个月的"自由伊拉克行动"已经结束,名为"新曙光行动"(Operation New Dawn)的军事援助任务正式启动。美军真的能结束伊拉克战争么?七年的伊拉克战争对伊拉克、美国意味着什么?此时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10,(21):5-5
一要好朋友郑重告诉我,她在备孕。我大吃一惊,没听说她结婚的消息呀。她不以为然:"结婚跟生孩子有必然联系吗?""怎么没有关系?没有结婚证就不能办准生证,没有准生证孩子去哪里出生?"  相似文献   

12.
王春南 《政府法制》2011,(21):46-47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查获一桩桩腐败案件,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那么,和珅有着怎样的"反腐高招"?他又是如何从"反贪能臣"一步步沦为清朝最大的蛀虫? 坐"直升机":从侍卫到"相国" 提起和坤,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但是又有谁知道,和坤并非一当官就贪,他也曾有过“辉煌”的反腐经历。  相似文献   

13.
蔚然  吴迪 《检察风云》2011,(16):65-67
"旅游团"、"购房团"、"炒煤团"、"炒蒜团"、"炒油团"、"波士团"等由富人们组成的各种令人羡慕、有地位的"团队",在媒体已不鲜见。然而,"乞讨团"在媒体上很少见过,有谁愿意把这一"团体"的"行动"诉诸报端呢?  相似文献   

14.
《检察风云》2014,(20):4-5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把脉中国经济变革?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2014年是中国第四个改革周期的开始之年,巨变正在发生……改革史上的2014记者:吴老师,您近期提出了"2014我们是否比1984更有勇气?"请问您为何单单拿出历史上的1984年与2014年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幽默     
《政府法制》2011,(18):33-33
女秘书 妻问:"你那个女秘书进入公司几年了?"夫答:"三四年了吧。"又问:"她多大了?"答:"三十几了吧,没有问过。"再问:"她漂亮吗?"答:"一般吧,过得去。"追问:"穿衣服怎么样?""挺快的!"夫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6.
农夫戏乾隆     
刘诚龙 《政府法制》2011,(27):16-16
乾隆有一次南巡,因一时兴起,临时访问了一户贫苦人家。 乾隆在问了一些常规问题之后,叫这个农夫给随行的大臣现场打分。他让那些随行大臣一排排站好,就叫农夫上场,让农夫一个一个地问其姓甚名谁,并当场辨其忠奸。当农夫全部看视完毕后,乾隆问他:"我们这帮大臣里,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谁是清官?谁是贪官?"农夫笑嘻嘻地答道:"满朝皆忠臣。"  相似文献   

17.
李方  李嘉茗 《法制与社会》2011,(12):148-149
中华法系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礼法"合一或礼法并用的法制传统,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古代中国在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中所体现的"礼法"精神与原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生长、演进,横亘古今,远播四邻,究其生命力何在?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礼和刑罚作为政教的两端而为古代中国政治统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并由此形成一种牢固而高效二元政制格局,这种二元格局又在何种意义上维持了庞大帝国的运转与稳定?以史为鉴,此"礼法"语境下的二元政制对于当代欲"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之中国,当有何启示?谨藉此文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法律实践中法理学的着眼点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刘学灵副研究员法理学的永恒主题是:"法、法律是什么?"于是,人们延伸探讨:"理念中的法是什么?""生活中的法律是什么?"结果答案甚多,分歧甚多。其实,人们只要读一下法律思想史,就会有一个发现,在法律思想史中...  相似文献   

19.
车辆被盗后,不少车主都感到窝心。车辆被警方追回后,相信车主们都是满腔兴奋。可是,当车辆被警方追回后,如果该车购买有盗抢险,那么警方可能会向保险公司索要一笔"奖励费";如果该车没有购买盗抢险,那么警方可能向车主索要一笔"辛苦费"。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依法打击犯罪是警察的职责为何还要收费?这笔费用是当前的"潜规则"吗?  相似文献   

20.
在素有"天下第一难事"之称的拆迁工作中,暗箱操作、暴力强拆、补偿过低等问题时有发生,饱受各方诟病。近年来,重庆、山东德州、湖南江华等一些地方开始探索"阳光拆迁",人们关心:"阳光拆迁"如何让各环节信息披露由"暗箱"变为"阳光"?利益补偿,如何换位思考、及时到位?城镇化进程,如何让征地赢得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