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野下的契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以契约为本质基础的契约经济,契约和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形成的必要条件。计划经济制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契约精神的缺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培育契约精神,构建契约制度将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金琼琼 《法制与社会》2013,(23):216-217
实践表明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求理论能够有效调节与控制人的精神需求,而这种实践的有效性无疑能够使其成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求理论与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来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罗马法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着重阐明“作为一种强大的法律制度”的罗马法一直以其精神影响着近现代法律制度。它的精神与原则与市场经济协调。罗马法精神就是罗马法意识,它可囊括为法治观、私法观、权利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吸收其精神,充分保证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民法中的物权法和债法,吸收其法治观,真正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4.
税收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当国家产生之初就已经出现了。从奴隶社会开始,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税收,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税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税收对国家的意义非同一般。了解税收的职能对我们更好的理解国家的财政政策,贯彻党的经济路线、方针、政策是有莫大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建立之后就可以自动完善和良性运转,市场失灵和"坏的"市场经济在实践中并不鲜见,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我们不断呵护一定的条件来保障。法治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构成了这一保障条件,无论是在宏观需求层面,还是在微观的内生需求层面,甚至在法治自身价值层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建立了一种必然的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人格的嬗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人格的嬗变,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社会和个人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来纠正在人格嬗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7.
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冲击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造成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危机。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面临哪些问题,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本文一一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诉讼观念的现代化是诉讼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应尽可能与诉讼制度的现代化相互契合、协调。否则,现代化了的诉讼制度便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且有可能造成“纸面上的法律”与“行动中的法律”相背的二元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厌讼”观念固不足取,西方的“好讼”观念亦属偏激。现时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应当表现为三个层面的有机整合:既应积极利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应讲求诉讼效益,富于理性地寻求诉讼救济,更要关注社会祥和,摒弃动辄诉诸法院的过激观念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诚实守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入手,对当前市场经济下的市场建设现状作了阐述,并阐述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完善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代议制民主的产生依赖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之初都选择了走代议制民主———我国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道路 ,但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社会主义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场经济法律: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决定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特殊性。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不足:如观念尚待更新;企业受到过多的行政管制;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有待完备,须及早颁行反垄断法、国有资产法、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法、计划法等;法律可操作性不够。今后,更重要的将是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执法程序、惩治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的职能存在范围过于宽泛、行使过程趋利化、实现具有任意性等问题 ,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贸组织所提出的要求 ;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公民、市场以及社会的关系 ,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建设有限政府、法治政府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对于促进这一转变具有至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延新  李丹 《行政与法》2004,(6):111-113
中国的公证制度应当在提高经济活动的有序性、安全性、预防和减少社会纠纷和诉讼活动、节约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方面,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本文拟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证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角度,寻求进一步发挥公证的功能和作用的有效途径,从而完善我国的公证制度,实现法律公平和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5.
市场条件下发生纠纷导致学校“缠讼”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审视高校纠纷,主要是合同纠纷和行政纠纷。针对高校纠纷的法律特点和原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参照国际政策审议惯例,完善高校管理制度,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高校重大事件的审议机制,提高决策水平,防止纠纷的发生,实现依法治理高校的制度创新,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将科学发展的观念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涂咏松 《政法学刊》2008,25(5):42-47
明确精神损害的范围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基础。各国确定精神损害范围的标准各异:在英美法中,凡造成被侵害人精神痛苦,即构成精神损害;大陆法则以寻找并确定侵权客体为进路,将非财产损失作为精神损害的范围,日本还将非财产损失作为法人精神损害的依据。其实,精神损害的确定应以受害人生理、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为标准,故法人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也仅以抚慰为主。  相似文献   

17.
实务中对于患者死亡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精神损害抚慰金部分是否支持,存在很大的分歧。其不仅存在于医患双方争执的焦点中,不同法官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最终判决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是否应当判决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何种标准进行裁判等分歧,很大程度上源于法律法规自身的缺陷和问题。如何解决分歧,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的含义、历史以及最近被广泛利用的背景、国际协调的分类(对象、程度与方法)、除国际协调以外可供选择的方法、为实现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而进行的多边谈判中出现的主要论点等有关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来看,在对跨越国境的经济活动维持传统的规制(边境措施的缓和、承认国内措施的多样性等)已变得日益困难的情况下,对于规制主体的国家来讲,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将是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侵权法发展史上,精神损害赔偿原本不具有救济财产损害的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更加注重财产为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会不断地将情感、尊严、人格等基本的人格利益融于物或财产中,由此更加注重精神感受和精神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毁损,其所有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此条规定虽然是一种巨大进步,但笔者认为该规定所涉财产权客体仍显狭隘。当今社会,宠物(特别是狗类与猫类)与人类的感情愈加紧密,并很多情况下成为家庭一员。其虽不是"特定纪念品",但其所承载的人类感情、精神寄托等人格利益却不容忽视。故本文意在讨论宠物因侵权行为致死所引起的其主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合理性 ,分析了允许和适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原因 ,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