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海霞 《小康》2006,(11):48-49
乡村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通道,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但现在很多乡镇政府都感到越来越难办,这中间有什么样的原因?赵树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策着力点就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体现在具体的政策上,就是加大财政对于农村建设的投入。政府要在农村增加投入,要办很多事情,比方新型合作医疗、基础教育、基础设施等等。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来办这些事情,钱怎么样花,事怎么样办。现在的工作远远比以前从农村收取税费工作要复杂得多。收税就是加强监管,比较简单,但是要把钱放下去,把这个事办好,就要…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农民是其受益者,也是建设主体。然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的、长期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政府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琮 《前沿》2011,(20):145-147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对落实其他绩效环节、整体提高绩效水平提供依据。本文主要从评估理念、评估要素以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并建议从相应的方面加以改进,使评估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责任实现的障碍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和国家政策最直接的落实者,乡镇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责任。然而,在履行责任过程中乡镇政府受到来自政府财政、体制职能以及政府同乡村治理关系等方面问题的困扰,由此乡镇政府必须围绕基层政府体制结构,围绕同村委会关系做出相应改革调整,才是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特殊性表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既不能沿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也不能照搬西方国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农村公共服务的特殊需求结构和环境条件要求乡镇政府必须在其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但乡镇政府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使其难以肩负起相应的责任。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适应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需求的必然选择,它要求乡镇政府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逐步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能力,并积极探索乡镇政府治理结构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背景下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是全党、全社会及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而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7.
张俊贵 《前沿》2007,(5):180-181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要积累起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就必须有效地发挥乡镇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东南部的黔江区和酉阳、秀山、彭水、石柱自治县,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居住了210.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6.5%)。其中少数民族较多的乡镇有45个,民族乡8个。该地区76%的面积是山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30%。众多的原因导致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贫困面积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乡镇政府及其机构显露出种种弊端。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乡镇政府何去何从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乡镇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在于乡村社会对其的“需求”。新形势下,乡村社会对乡镇政府提出的职能诉求有:其一,乡镇政府应扮演政策的发布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其二,乡镇政府应扮演新农村建设具体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操作者;其三,乡镇政府担负着预防和治理农村政治危机的职能;其四,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维度看,乡镇政府承担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任务;其五,乡镇政府还应具有农村公共安全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服务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前沿》2008,(5):79-81
乡镇政府是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随着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民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乡镇政府服务力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导致乡镇政府服务力不足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有效提高乡镇政府服务力的对策和措施,即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优化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完善乡镇政府服务制度和调整农村财政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政府话语系统,直接成为了政策语言。要解决城乡发展的差距和农村的贫困,使农村进入一个更大的关联社会,参与到新的社会交换系统中来,消除社会结构不完善的缺陷,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参与,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政府治理的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孟白 《公安研究》2009,(4):93-93
孟白在《中州学刊》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从目前全国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看,改革后的乡镇政府仍很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要对乡镇政府机构及其为农服务职能进行彻底改革,撤消旧机构,精简在编在岗人员,创新综合性运行机制,创办新农村三级社区,强化为农服务意识,以形成行为规范、精简高效、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小而强的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各地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譬如,搞形象工程、缺乏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14.
万玲 《岭南学刊》2011,(3):38-42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广州市农村地区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出来。从协作型治理视角出发,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与农民、农村社区之间多元互动的供给机制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应该从乡、村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改革乡镇体制,另一方面要完善村庄建设。乡镇政府改革必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重点是统一乡镇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村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有序展开,当前应该着重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如村级收入、村级债务、土地权益等,同时应该有长远目光,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村庄治理结构,提高村级治理的绩效。此外,还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为乡村治理成效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张金艳 《理论月刊》2007,(4):177-179
乡镇负债的产生根源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非均衡发展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矫正这一非均衡发展模式的根本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根除乡镇负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因而,采取化解乡镇负债的有效措施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唐基苏 《桂海论丛》2007,23(4):55-57
恭城新农村建设利用本土兴业,种养致富,使经济具有生态性、节能性、友好性、永续性,是对传统农业的创新。它构建了一种城乡融合和农工互补的农村城市化类型,其路径选择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晓溪  俞思念 《求索》2011,(5):61-63
考察政府职能的历史演进不难发现,政府主导只有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发挥其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当前,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这就意味着必须转变以往经济导向的社会治理范式,对政府职能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优化政府宏观主导、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强化政府资金支持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等路径,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政府主导方式,同时合理界定政府主导的必要限度,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规范有序、公平均衡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基层乡镇政府工作绩效直接影响到基层群众的生活、基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对整个国家治理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就是通过引入基层乡镇政府公务员的组织承诺和公共服务动机两个变量来对其工作绩效进行探究说明,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理论假设,继而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甘肃省某县所辖乡镇的321名公务员进行问卷调研,借助SPS23.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最终研究发现,我国基层乡镇政府公务员的组织承诺既能直接影响其工作绩效,又能通过公共服务动机影响其工作绩效。此外,组织承诺也能够影响其公共服务动机;反之,公共服务动机又能影响其工作绩效。此研究对于改善我国基层乡镇政府公务员队伍建设从而提高其工作绩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乔松 《桂海论丛》2007,23(1):16-19
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否对乡村社会和广大农民的需求做出积极、负责任的回应,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提升乡镇政府回应能力就要改革压力型行政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把握好回应指向;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乡镇政府回应机制和注重对乡镇政府回应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