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赤壁之战后,曹操又进行了三次战争,即破马、韩,征孙权,伐张鲁。三次战争,时间都不超过一年。曹操甚至宁肯半途而废,也要返回邺城。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每次都匆匆忙忙地赶了回去,究竟是要做什么?是什么事情一直在牵挂着他呢?  相似文献   

2.
深秋时节,美籍知名犹太裔画家皮特·马克思(PeterMax)专程回到上海——这片他阔别60多年、带给他艺术启蒙的地方。如同这收获的季节,年逾古稀的皮特此番回沪为了一个心愿:希望通过媒体寻找当年抚育他、教他画画的上海“阿妈”,收获儿时的温情。  相似文献   

3.
1992年,台湾作家张至璋第一次到大陆,满怀希望地寻找失散43年的父亲。但当他站在南京新街口汹涌的人潮中时,他感到有些恍惚——“回头看看这黑压压的一片,爹真的在里面吗?十二亿人里,像我这种遭遇的,又有多少呢?有人调查过吗?有人统计过吗?”  相似文献   

4.
新昌是个老实人,却画了很多充满浪漫且极富童趣的作品,似乎“画非其人”。在当新的国画界,新昌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和不懈努力,已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引起了业内和社会对他的认同和关注。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新昌的创作经历很丰富,无论是在梅山的工地当工人,还是在学校美术教室做教师,他都坚持着绘画创作。早年新昌就是一个很有影响的连环画画家。他的连环画创作在各种美展中屡获大奖。正是有了这些连环画创作的实践,培养了他独有的创作能力,使他在以后的中国画创作中能够如此游刃有余、随心所欲。他追朔孩童时纯真的记忆,编织梦幻般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寻找自己心中的梦,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在富有诙谐情趣的画面中隐隐道出一种田园诗歌股的快乐和宁静,给人一种温馨和甜美。  相似文献   

5.
随感录     
徐弘毅 《现代领导》2006,(12):27-27
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烽火台的狼烟到现代互联网技术,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寒食节     
寒食节是山西晋中地区特有的节日,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制定的。相传2600多年前,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大臣介子推端来了肉汤,使晋公子重耳渡过了难关。这肉汤,是介子推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煮出来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割股奉君”的故事。后来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分封大臣时,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抱不平,就在宫门上贴了一张无名贴,揭露晋文公忘恩负义,他看到后很羞愧,才派人去请介子推。但是,介子推早已背上母亲隐居绵山森林中。晋文公四处派人寻找,并无下落,便放火烧山,希望介子推…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他是老残犯心中的一盏灯.为他们指明了改造方向;有人说他像一团火.温暖了老残犯的心。其实.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监狱民警,用他那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使老残犯感受到了温暖.使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烽火台的狼烟到现代互联网技术.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青年终日闷闷不乐。他去拜见一位智者以讨求良方。智者说,只有世界上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才能使你快乐。于是这个人去寻找。  相似文献   

10.
天安门的魅力侯瑞丽一个初到中国的外国人骑着自行车寻找天安门,他不懂汉语,遇到立交桥,就四顾茫然地喊了一声:“天安门square?”周围的人听到“天安门”三个字纷纷给以指引,使他不费什么周折便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他赞赏北京人的热情时,却还不知天安门对北京...  相似文献   

11.
《乡音》2014,(12):54-54
在临西县商界和厂大人民群众中,只要一提起柏天龙,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赞许地说:柏天龙好样的! 在困难中寻找出路 柏天龙,1973年6月出生在临西县卢庄村。由于家庭困难,他初中没读完,就失学了(后来他一直坚持自学和参加考试)。辍学后的他,开始跟着父亲赶集上会,学着卖衣服。服装生意虽然惨淡,但使全家老少吃饱了肚子,也使柏天龙眼界日渐开阔,并对现实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萨特“历史人学”思维发端探寻□彭建渝“历史人学”是萨特在他的第二部哲学大作《辩证理性批判》中所企图完成的人学理论新建构,这种人学新理论不再基于一种纯粹的哲学本体论,而是基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实践。探讨萨特“历史人学”的出发点,寻找其思维发端,...  相似文献   

13.
陈影 《前沿》2014,(11):65-66
布洛赫与德里达虽然在对“乌托邦”的界定上不尽相同,但二人思想的最终归指是相似的。布洛赫的乌托邦之灵与德里达的马克思之灵都在彰显一种无法尽然把握的不言之言,二者诉诸神秘主义的中介,希冀借助语言的力量和与他者相关联的期待(希望),在弥赛亚(性)这一论说平台上,寻找人类救赎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4.
小非 《中国残疾人》2008,(12):40-41
一种看不到希望的恐惧缠绕着他,使他艰于呼吸。 他叫魏宏远。1975年,他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一个偏僻、荒凉的小村庄。当地气候条件恶劣,最低气温接近零下40度,很多儿童和少年患有一种叫做大骨节病的地方病,这种病以软骨坏死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增粗变形,肌肉萎缩,运动障碍,魏宏远也不幸被病魔缠身。  相似文献   

15.
德育中的希望有着独特的活动规律,主要表现为:第一,希望是一种合于道德要求的向善和求真的意向性活动,因此,在德育实践中个人的希望实际上是少年儿童寻找自我突破的过程;第二,希望是一种精神诉求,它向成长中的人提供向上的精神动力;第三,希望是在自我否定中寻求新的平衡;第四,用行动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京!南京?     
青峥 《观察与思考》2009,(10):56-57
印象最深刻的是陆川对《南京!南京!》的定位,他说:“《南京!南京!》比《集结号》的战争场面还要多,希望越多人来看越好,这部影片就是部商业片。”  相似文献   

17.
独自等待     
周雪 《观察与思考》2007,(15):61-61
<正>《独自等待》是一部由新锐导演伍仕贤执导的电影。讲述了现代都市里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以男主人公寻找他心中的真爱为主线,描绘出一幅现代都市的恋爱全景图。在繁华都市之中,陈文和他的众多好友终日徘徊在等待与寻觅的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18.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19.
游戏人生的悲剧阿铭(一)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1994年。39岁的祁华是某大学政治系副教授,自妻子王月去澳大利亚定居后便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在国内生活。两年来紧张的教学工作加上繁重的家务劳动,使他感到极度疲惫和压抑,他渴望寻找一个静谧、温馨的港湾来慰藉自己...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我诚心诚意地相信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心情舒畅。可是在我看来,同样重要的是使别人心情舒畅。我每遇到一个人,都试图想象出从此人身上觉察不到的一个迹象:使我感到我重要!我会马上对这一迹象作出反应,这样,奇迹就出现了。但是,有些人十分自私,他们意识不到别人也希望自己感到重要。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排长队等候接见,当我最后同公司的销售经理握手时他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的情景。我相信,那位销售经理是不记得这件事情的;实际上,他也许从未意识到他是怎样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