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三农"问题形成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农民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解决"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意旨。农民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新农村建设中应科学定位农民角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主体作用缺失的现状让人甚忧,需积极探索农民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合理路径,只有农民真正地自主性参与才会使新农村建设富有强大而持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党中央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变化使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迁。这些变迁主要表现为分配价值观从"按劳分配"向"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的变迁,肯定了非劳动性收入的合理性;财富价值观从"平均主义"到"致富光荣",再到"共同富裕"的变迁,体现了农民对财富的肯定和积极追求;农民择业价值观从"职业单一"向"多种职业"的转变,产生了开放、创新和竞争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注重"结构"的分析视角是当前农民合作研究中的一种普遍倾向,由此形成了一种"农民不善合"的社会认知,导致了对"农民不善合"经典论点的误读,以及对于合作和农民概念的结构性理解。"结构"方法论的缺陷在于它未能深入农民合作的生活世界,忽略了农民的个体性差异和合作的情景差异。生活世界是具体的、现实的和实践的,是一个绵延不断的过程,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探讨农民合作问题,是对结构方法论缺陷的弥补。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下,"双创型"农民的培育对于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与发展农村现代化产业具有重要作用。培育互联网时代下"双创型"农民,要强化政策支持、丰富"双创型"农民培育的多样形式、健全"双创型"农民培育的服务效能,对"双创型"农民的培育方式进行恰当的引导与创新,激发其创新活力与创业动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核心利益是土地权益问题。当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呈现出"三权"分离的状态:即村集体享有所有权、农民享有承包权、国家享有最终处置权。"三权"分离的结果是地方政府攫取了土地、国家失去了农民、农民丧失了土地权益。而解决"三权"分离及其所导致的结果,不能通过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国有制的办法解决,相反,解决的关键在于在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给予农民充分公民权,实现村民自治,使农民参与集体事务的管理,以实现"三权"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李水恒 《传承》2011,(13):28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指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关系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做好农民增收工作?近年来,贵港市覃塘区积极探索,找准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十一五"期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9%,2010年达到5946元,超过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7元,农民增收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从覃塘区的实践看,促进农民增收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7.
从农民"带土进城"的实际出发,对农民"带土进城"的优势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是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为此要科学界定政府角色,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注重抓好城镇产业发展,探索土地制度改革,从而有序推进农民"带土进城"有效之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为农民特设的节日,与其说是庆祝丰收,不如说是借仪式文化的郑重向中国农民致敬。"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是名义,"节"是载体,核心是亿万个农民朋友。"中国农民丰收节",其实就是"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9.
张涛 《北京观察》2012,(7):16-18
正只有加快培育现代农民,才能确保都市型"现代农业"由"现代农民"来支撑,确保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现代农民"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位身居小镇的农民栽种花木时偶遇病害,竟能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字号"专家的亲自指导,那么他一定将会被人们认为得到了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机。然而,这对于大兴安定镇的农民来说,早已算不得什么新鲜事,那些"国字号"的专家他们已经太熟悉了。"这里有一个双向视频,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就可以与中国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权利需要自己来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些年来,农民给人以"弱势群体"的印象,许多人出来为农民说话,中央领导也高度关注农民问题。这当然是好事。可是归根结底,别人为农民说话,何如有个组织让农民说出自己的话;别人维护农民的权益,何如有个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的四种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入社心喜欢,每亩多收200元,社里安排有活干,当年收入翻两番",在黑龙江,土地流转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实践出多种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成为引导农民增收的"活水"。在推行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怎么做才能不"越位"?用心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三个不得"精神,切实坚持农户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引导土地规范、透明流转,才能给农民吃下一颗"定心丸",再创农民增收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2.
赵晓峰 《长白学刊》2014,(2):106-113
基于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维权范式和治权范式都注意到在官民互动博弈的过程中上访农民的"正当性言说"非常复杂,基层政治正在迈向"博弈性政治"的发展阶段。借用场域理论,综合两大范式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农民上访诉求的三层分析法:农民的初始性上访逻辑主要体现为求援型政治;官民互动中的农民上访逻辑正在从"抗争性政治"向"博弈性政治"转变;而进京农民的上访逻辑则基本上又体现为求援型政治。因此,农民上访问题的研究,应该区分出研究对象所处的实践场域,场域不同,农民上访诉求的逻辑不同,折射出来的政治运作机制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城乡平等问题才是农民在宪法上的核心问题,即"农民公民化"问题。改革以来,农民在经济上获得了作为"使用权"的土地权利,在政治上获得了作为社会自治权利的村民自治权,这大大刺激了农业生产力的释放和农民政治素质的  相似文献   

14.
罗俊芳 《传承》2008,(18):4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足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具备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市场风险素质、民主法制素质、卫生健康素质等素质。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7,(5)
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民利益是关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协调农民利益冲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笔者研究农民利益冲突带来的影响,提出解决农民利益冲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对解决农民利益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难"现象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农民增收难"的现象,专家学者从主观方面解释的较多,如农民负担太重,城市对农村的掠夺,国家政策不当,等等.实事求是地讲,主观因素在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方面固然负有重大的责任,但是如果将农民增收问题归咎于主观因素则有失公允,难以全面解释"农民增收难"现象.笔者想从客观方面找一些理由,重新解释"农民增收难"现象,以供大家参考.笔者认为,农民增收难在客观方面存在以下三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体正确解决了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农民问题",把农民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东方落后国家"农民问题"的解答,是今天中国经济崛起的关键。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连续3年来,中央政府的第1号文件都对农民增收提出了若干政策要求,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急迫性。对此,涉农金融机构应确立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与农民增收的最佳结合点,搭建金融支持农民增收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农民增收的"加速器"作用,最终实现农村经济与金融互利共赢、良性互动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杨子潇 《求索》2022,(1):107-116
在农民法律意识的生成机制中,"感知—判断决策—图式形成"是基础性内在结构,农民生活中的法治实践是外在影响因素。通过观察"迎法下乡"遇冷的现象可知,正负面法律信息与农民的"关系性距离",规避风险为目的的"判断标准",和既有图式对新判断结果的"顺应",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生成的三个关键性因素。它们联通意识生成的内在结构与外在社会特征,形成了完整的法律意识生成机制。正是因为负面法律信息与农民的"关系性距离"更近,农民对法律的避险功能产生消极判断,法律图式又顺应了这些新判断,导致出现了"迎法下乡"遇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翻开近年来的报纸杂志,接连不断的"工程"映入眼帘:农民扯上几块白塑料布,搭建几个日光温室,就称之为"白色工程";领导在示范园里种了几亩草地,就美其名曰"绿色工程";为农民送去几本科普读物,帮助村委会建了几间图书室,就誉之为"书架子工程";为贫困农民发放修房盖屋贷款,农民自己筹资加上级扶持打几口深井,就成了"安居乐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