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绪论 笔者认为,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中,精神和形象这两个问题总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迄今,对外形的忠实描写和追求画作所象征的内在性这两个问题一直是人们探讨的主题.这是早期孔子曾提出的君子所应具备之素质的‘文质'①意识起作用的结果,即想把事物外形模样的文和内在本质的质(根底)融入绘画中.  相似文献   

2.
甲:近一、两年来,国内关心越南情况的人士,亦如国际社会一样,正以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注视着越南的改革事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渐呈加强趋势。从目前所接触到的探讨和译介文章来看,有三个问题较值得关注:一是关于越南改革的时间表问题:二是关于越南经济改革的评价问题;三是有关越南的政治改革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问题。国内学术界在前两个问题上看法尚有分歧,而对后一问题则极少涉及。您看,我们是否就围绕这三个问题交换交换看法?  相似文献   

3.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这一论断在随即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成为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此后,这一理论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柏林墙的推倒,两个德国存在的历史宣告结束。一个德国分裂为两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对立的两个国家,这本是战后冷战的产物。德国的分裂和统一是喜是忧,当由历史的发展作出公正的评判。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要讨论的问题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是原苏联东欧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但比起西德来,则相去甚远(见附  相似文献   

5.
随着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和韩国宣布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曾一度进入蜜月期的中韩关系急转直下。这也说明中韩关系存在很大的脆弱性,极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而恶化。目前来看,比较严重的热点有两个:"萨德"导弹部署问题和中韩渔业纠纷问题。"萨德"导弹问题涉及东北亚的安全结构和中韩两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与利益。渔业纠纷的实质是两国的海域划界问题,但现实中不断加剧的冲突正在进一步将两国关系推向对立。如果我们把中韩关系急转直下当作一个危机的话,这场危机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大有将两国推向证实敌对状态危机(Justification of Hostility Crisis)的趋势。因此,中韩两国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和回应措施已经成为目前决定中韩关系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中韩需要从国际法和危机管理的角度来正视并处理该问题,避免问题恶化对中韩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笛卡尔身心关系学说是(?)的二元论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身心二元论和身心交感说这两个方面所构成。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学说:一方面,根据身心二元论,身心是相互独立,互不相涉、互不影响和决定的两个实体;另一方面,身心交感说却正是讲的身心间的结合,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笛卡儿把这两种矛盾的学说结合在一起.身心二元论与交感说的矛盾、是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与其“物理学”的矛盾的典型表现,也是他哲学中唯心主义、二元论和唯物主义之间的矛盾的体现.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这种包含矛盾的身心关系学说对笛卡尔认识论学说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很大的,也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口与经济是社会经济体制中两个相互制约的环节,生活资料和劳动工具以及人本身这两个方面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经济体制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经济”这个体系的内容和性质,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研究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两者的相互联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以生产方式本身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进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出发,认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对居民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同时也不否认人口发  相似文献   

8.
持续增强的"中国因素"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及其"内外形"巨变,极大地改变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即由以往"雁行模式"变为目前的"菱形构架"。本文从"内形"与"外形"两个角度、全球和区域两个层次考察了"中国因素"的这种变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向,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度,已经赋予中国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足够实力,未来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可持续性意味着这种实力还将继续提升。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正>东亚秩序演变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现实性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继续深入讨论是本期的焦点。其中,有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美国及其亚太同盟体系与中国的崛起。刘丰和陈志瑞运用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解释了东亚国家在应对中国崛起时的战略选择。文章从体系压力和国家战略偏好这两个因素人手,诠释了为何当前东亚中小国家对中国普遍采取对冲战略,并依据这一分析框架,指出了东亚国家对冲战略持续的条件和前景。周建仁和刘若楠重点分析了美国的亚太同盟战  相似文献   

10.
贺刚 《欧洲研究》2015,(1):99-115,7
在欧洲化进程中,为什么一些国家能够较为顺畅地实现自我身份的转化并较早地加入欧盟,而另一些国家却难以实现自我身份的转化,迟迟难以入盟?为什么两个相似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的欧洲化路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比较了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欧洲化进程。这两个巴尔干国家具有共同的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历史,经历了滞后的民主转型后申请加入欧盟,却出现了不一样的欧洲化路径。文章从国内视角而非欧盟层面分析这一差异化进程,结论认为,国家身份进化策略的差异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俄文化精神中的崇文与尚武——对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文与尚武是人类自我赓续和对外交往活动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凡文明民族皆不可缺。每一个文明民族从自身生存延续和对外拓展的需求出发,一般而言,都是主张文武并用的。但相比之下,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传统对于文治与武功的侧重点的强调有所不同。从民族行为定势和精神生活建构过程的大时段来看,中国相对崇文,俄罗斯比较尚武。这一特点孕育在这两个伟大民族的早期历史中,并且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尔后相当长时期中中俄这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东亚次区域货币区建立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芳 《当代亚太》2003,(12):35-38
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核心国家的形成是建立区域或次区域货币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 ,两个次区域货币区——东盟货币区和人民币货币区——初步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但都不完备。比较而言 ,建立人民币货币区的条件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3.
分清“管理”和“领导”两个概念近年来,在一些学术文献中,对于分清“管理”和“领导”的概念问题愈益重视。然而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没有一致的观点。下面我们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向读者们介绍一下:“党的职能是领导,而不是管理,更不是指挥”;“‘管理’的概念比‘领导’的概念要广一些”;“在估计党在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时,可以得出结论:领导是管理的最高形式”;“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学人留学德国回顾和前瞻陈国权中国学人至今留学德国的情况怎样?未来的前景又如何?这是许多中国留德以及正在准备留德学人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对这一方面情况的了解和认识,就这两个问题分别作一介绍和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历史与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当代亚太》2012,(3):1
崛起中的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挑战。其中,美国军事联盟体系的钳制、领土领海争端中的困境和西方世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围堵备受国内学界关注。本期的选题正是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展开。本期两篇关于联盟问题的讨论,深化了我们对联盟理论和联盟战略的理解。苏若林和唐世平的文章试图揭示联盟管理过程中盟友之间的互动机制是怎样运转的。这一研究解答了如下问题:盟友间实力对比与意图匹配程度这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庆祝他68岁生日的演讲中,说到他重视的两个问题是经济危机和共产党人的活动。菲律宾共产党的活动,甚至已使东南亚诸国感到担忧。 但这并不等于说其他问题已没有必要受到马科斯总统的注意。对前参议员阿基诺的枪杀,已成为人民从消极的态度变为积极对政府政策进行抗议的重要标志。这一系列的抗议已由于上层和中层社会受牵连而变得更为广泛。他们与所谓“中产阶级革命”,或  相似文献   

17.
面临全球老龄化 ,欧盟国家社会养老保障的两个共同特征即现收现付制的融资方式和待遇确定型 (DB型 )给付方式是导致其陷入财政困境的主要制度性原因 ;除财政不可持续性以外 ,欧盟还有一个独特的地区性困难 ,即一体化过程中要求养老制度具有便携性以适应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客观要求。缴费确定型 (DC型 )积累制虽然可以解决欧盟的“双重问题” ,但却由于巨大的转型成本而使之成为不可能 ;这样 ,DB制与DC制相结合的混合型制度就成为当今学界讨论的焦点。在可供选择的两种混合型制度中 ,欧洲四国几年前采用的“名义账户”制是一个制度创新 ,基本上可以解决“双重问题”。本文从规范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名义账户”制对欧盟国家的适用性问题 ,逐一介绍和研究了欧盟委员会推荐的向“名义账户”制过渡的三个方案 ,探讨了欧盟国家引入“名义账户”制之后的前途。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过渡性替代方案 ,同时也分析了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家庭变化,主要研究了东亚社会中的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这四个社会中电视剧是如何对家庭和家庭关系进行再现的。该研究的研究范围如下:首先是对电视剧中再现的家庭结构和状态进行分析;其次集中研究家庭关系;最后将关注点放在了电视剧中再现的个体性问题上。通过研究可知,从家庭自身的中心性层面来看,韩国最为明显,而日本并不是从基础的家庭关系,而是从新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中国不同于日本和韩国,家庭是以夫妇为中心的核心家庭结构。同在中华文化圈的台湾地区则在乡土剧这一类型里,主要是强大的家长式权威下的两代为中心的家庭。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正在致力于全面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双方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不甚平衡,尤其是经贸合作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远未达到同两个伟大邻邦互利潜力相适应的程度,这是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和有识之士着重解决的重大问题;而要克服中俄两国关系进程中显现出来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双方除了要推动有实力,有信誉的大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外,还必须在商业领域、大型工程、农技产业、交通运输、高新科技、银行业务、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0.
“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意见支配世界”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哲学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哲学史上常常称之为法国唯物主义的“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代表着的社会政治观点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它在当时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那末当然,它其中必定包含某种积极的因素。本文试图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法国唯物论哲学中这一“二律背反”中的合理性及其革命意义作一点历史分析,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