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_2010年4月11日采访地点_拉萨维护西藏安全稳定,是这批援藏干部一个很大的亮点第五批援藏干部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3年来,这批援藏干部为西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绩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2010年6月26日,在我用电脑键盘敲击出以下文字的整整15年前,一架飞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腾空而起,其中的89个人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15年后,全国青联主办的《中华儿女》杂志(2010年第8期)推出了一个专辑,封面硕大的主标题:梦萦西藏——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进藏15周年回眸;同时,以“15”的象征意义15个人的肖像铺排于雪域高原的背景之上——他们,当然就是15年前那89人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3.
时间_2010年4月11日采访地点_拉萨在藏职务:西藏自治区团委副书记原工作单位:团中央西藏有非常好的传统和基础,不仅仅是接受援助,在发生全国性灾难时,西藏人民也尽力地援助他人,让我们这些援藏干部深受教育和感动。我来到西藏,是进行共青团的工作,这也是党的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5,(1)
<正>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支持西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帮助西藏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是要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对口援藏工作的着力点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20年来,七批约6000名援藏干部走进雪域高原,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参与西藏建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对口援藏工作怎样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西藏社会稳定,加强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本刊记者就此走进西藏,专访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第七批援藏干部总领队王奉朝,听  相似文献   

5.
时间_2010年4月9日采访地点_昌都(电话连线)在藏职务:芒康县委书记原工作单位:重庆巴南区林业局自2008年拉萨3·14事件以来,芒康作为西藏的人口、资源、经济大县和交通枢纽,一直面临着较大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压力。我们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历城区政协常委赵堂亮从1998年8月开始,作为济南市选派的援藏技术干部,在西藏精心指导发展蔬菜生产,把致富的希望种子播种在了西藏高原。“特别能吃苦”1998年8月14日,33岁的赵堂亮和其他援藏技术干部从济南乘飞机到达拉萨,然后乘车到济南市对口支援的白朗县,开始了他生命中第一次不寻常的高原工作和生活。赵堂亮进藏前,尽管对西藏的艰苦有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一旦从平均海拔不足百米的齐鲁大地,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从温馨的家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5,(1)
<正>中国梦必须有西藏的梦,必须有藏民族的梦,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中国梦。20年,6000多人,他们顶风冒雪,前赴后继。用青春和热血,用奉献和奋斗写就了一组歌,歌的名字叫《极地放歌中国梦》。援藏20年,国家一直在探索支援帮助西藏的方法,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援藏转变为产业援藏、技术援藏等"造血式",援藏走过了怎样一条"内生成长之路",《小康》就这一问题深入西藏采访,并请援藏一线干部展开讨论。他们分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1)
<正>2014年8月25日,对口支援西藏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援藏20年,国家一直在探索支援帮助西藏的方法,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援藏转变为产业援藏、技术援藏等"造血式",援藏走过了怎样一条"内生成长之路"20年前,中央确立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援建西藏政策。20年来,近300亿援藏资金投入西藏,累积实施了援藏项目7600多个——"西藏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西藏崛起令国人骄傲。2014年8月25日,对口支援西藏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援藏20年,国家也一直在探索支援帮助西藏的方法,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援藏转变为产业援藏、技术援藏等"造血式",援藏走过了怎样一条"内生成  相似文献   

9.
生存实录     
2010年4月4日-12日,人民论坛杂志赴西藏采访组在西藏的那段日子,常常被援藏干部的动人事迹所感染,被他们坚定无私的精神所震撼。随着之前的疑问一个个被解开,这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干部群体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援藏三年中,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改变?我们所采访到的只是成千上万名援藏干部中的一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5,(2)
<正>对口帮扶概念并不是广东独有,其实早在20年前中央就对西藏进行援助。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中央各部门和15个省市"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决策,动员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援助西藏建设项目,开创了全国支援西藏的新局面。各援藏中央国家机关、企业和省市,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西藏建设。援藏项目广泛涉及农、林、牧、水、电、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11.
第五批援藏干部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视发展西藏、稳定边疆为己任,踏着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时代步伐走进高原、投身建设,在平息拉萨3·14事件的严峻斗争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第五批援藏干部(2007年7月-2010年7月)将带着各自的成就业绩、酸甜苦辣,告别西藏。而在西藏这三年的特殊历练,或许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2007年7月,中央及17个省市的850多名援藏干部告别单位、家乡和亲人,从繁华的都市奔赴祖国边疆,被分配至西藏的市、区、县,满怀一腔热血与激情,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平凡而不平常的援藏之旅。时势造英雄、苦难历人生。与1994年以来的前四批援藏干部相比,第五批援藏干部经历可能更为特殊、更加不凡。  相似文献   

13.
阳光明艳,春意盎然。5月1日上午,一架波音757银鹰从万米高空穿越横断山脉的雪峰峡谷,徐徐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湖南省首批58名援藏干部走出舱门,步下舷梯,踏上了神奇美丽的西藏土地,开始为期3至5年的援藏工作。 我省首批58名援藏干部是根据中央“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为西藏选派干部的新办法,从长  相似文献   

14.
在本期策划实施过程中,人民论坛杂志援藏干部特别报道组通过现场采访、电话连线、邮件沟通等多种方式,亲密接触了许多援藏干部,他们甘于奉献、乐观低调、顽强坚忍的精神风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更深入地掌握社会公众对援藏干部的认知与期待,同时也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援藏干部,感受援藏干部的酸甜苦辣,人民论坛杂志在前方、后方都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一是在人民网、人民论坛网、中国西藏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几家网站先后推出援藏干部公众认知与期待调查网络问卷。截至2010年5月25日,共有10060人参与调查;此外,人民论坛记者在北京、天津等地,发放书面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76份,总计10336人参与。二是对熟知援藏干部的人群进行调查。人民论坛杂志赴西藏采访组与后方编采组共同努力,采访调查了160多位援藏干部、200多位西藏当地干部及群众。本调查报告以公众调查问卷结果为主要参考,部分选项对两个主要调查群体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再见黑龙江援藏领队李海红是在回拉萨的路上,我们听说他们这批黑龙江援藏干部在仁布县姆乡建了一项大工程,决定亲自去看看。开往仁布县姆乡的路都是山路,因为周围山上植被稀少,一路上灰土漫天,连驾驶经验丰富的藏族司机江才师傅都抱怨,这路太难走了。经过几十公里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姆乡水利工程。水库的风很大,夹杂着石头的沙粒,吹得人脸生疼。一群援藏干部站在藏族人群中已经分不出,有的援藏干部的嘴唇已经长满了水泡,真难以想象第五批黑龙江援藏干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工作。  相似文献   

16.
时间_2010年4月11日采访地点_拉萨典型人物:人民日报援藏干部、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崔士鑫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雪域高原已将近3年了。这是自己人生际遇中,极其难忘的3年。迎考高与寒——克服高海拔带来的严峻考验,在雪域高原坚持长期夜班  相似文献   

17.
刘涛  宁柯 《人权》2006,(1):50-52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青藏铁路从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在1984年已经投入运营。前不久,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段(简称“格拉段”)也铺轨完成,满载着援藏物资的列车从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18.
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会前,俞正声、张高丽接见援藏干部代表,向参加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援藏干部表示诚挚问候. 俞正声强调,对口支援西藏工作足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党的西藏工作方针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20年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中央部门和中央企业,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全面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西藏社会稳定,加强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践证明,对口援藏工作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我国国情、西藏区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在人群中,我们已经很难分辨出这位来自北京的援藏干部与当地的藏族干部之间有何区别,他皮肤黝黑,脸颊上甚至有了淡淡的高原红,他已经完全融入西藏,成了西藏的达瓦韦色!  相似文献   

20.
游新华  杭邦华 《群众》2008,(11):26-29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以后,不少人“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到西藏旅游探秘,领略“无限好”的高原风光,可能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但要在西藏工作,特别是对处于零海拔的江苏干部来说,要在海拔3700米的雪域高原工作3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他们要经受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有时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受省委组织部委派,记者近期专程赴藏采访了江苏第五批援藏干部,初步感受了这批江苏干部在内地轻易显示不出的别样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