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国私有化的进展情况张盛念俄国国有财产管理委员会通过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俄国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即从1992年12月至1994年6月,以发放私有化证券为标志的私有化第一阶段已经结束。而从1994年7月起,开始俄国私有化的第二阶段。主管俄国国有财产私有化...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列宁认为革命后的俄国仍然存在诸多社会矛盾,俄国阶级阶层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生态和意识形态的重新结构,加之封建传统的残余和恶劣的国际环境,赋予了俄国社会矛盾多元的复杂性特征。在深入阐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思想,开始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是不是落后国家的唯一出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理论思考的重心。他们从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特征、历史方位及历史前景的分析着手,得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结论,并为此设想了一系列条件。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作了新的探索。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在一定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条道路,不仅适合俄国,也适合于其他落后国家。他们针对在此问题上出现的种种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刺的理论批判。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沙皇俄国已经成为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严重障碍,俄国民粹派就俄国发展前途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的过程中,对俄国乃至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提出了诸如跨越“卡夫丁峡谷”等新见解,为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米·尤·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刻画了毕巧林这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由五个相对独立的中篇小说构成,写出了主人公“心灵的历史”,开创了“俄国心理小说”的先河。现今,研究毕巧林心理现象,有助于对中国年轻一代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列宁提出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方法。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与俄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他主要阐述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如何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范围、民族区域自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等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预见到也没能回答的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对指导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8.
俄国欧亚主义思潮及其思想先驱与后继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亚主义思潮诞生于 2 0世纪 2 0年代侨居国外的俄国知识分子中。从研究俄国与欧洲和俄国与东方的问题来探讨俄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是该思潮学说的核心。这一学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 ,是对斯拉夫主义的直接继承 ,同时更加强烈地反对欧洲中心论和俄国的欧化。 90年代 ,欧亚主义作为俄国侨民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重新回到故土俄罗斯 ,当今俄国及独联体许多学科领域产生了融合欧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9.
略论列宁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实践苏红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是摆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在理论上阐明论证了经济建设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端重要的地位,并制定了一系...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决权是列宁继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俄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理论原则。列宁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基于俄国的国情与民族特点,赋予了民族自决权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俄国十月革命后,由于布尔什维克政府推行的外交政策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加之二者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使得美国社会对俄国新政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一战后不久,在欧洲共产主义革命和美国国内罢工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出现了“红色恐惧”的“恐赤”浪潮。这场红色恐惧不仅表现在美国政府对共产党人的打击上,也反映出美国公众中普遍存在的“恐赤”心理。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说胡文政1881年2月16日,俄国民粹运动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活动家、“劳动解放社”创始人、马克思主义小组活动家查苏利奇·维拉·伊万诺夫娜(1851—1919)代表“劳动解放社”致信马克思说: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特别为俄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请不要误解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辨析许全兴马克思在晚年提出了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这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报刊。杂志和书籍中不时见到的一种说法。有的论者还认为,马克思的设想不限于俄国,而且包括东方社会。更有论者认为,马克...  相似文献   

14.
载着世界各国人的火车上,一个俄国人拿出一瓶伏特加酒,只喝了几口就把整瓶酒扔到窗外。  相似文献   

15.
刘彦 《人事天地》2010,(19):49-49
萧伯纳应邀到俄国访问。兴之所至,他在莫斯科街头与一名小女孩玩了一会儿游戏。  相似文献   

16.
列宁高度重视工会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工会不仅是一个机关,而且是全部政权所依靠的源泉。建立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严格的组织和劳动纪律,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基本保证。工会在这方面应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共产党对工会的教育和领导。  相似文献   

17.
普列汉诺夫在《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中,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俄国民粹派关于政治斗争问题的错误认识和主张进行了批判。具体来说,他批判了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对国家的盲目拒斥,否定了特卡乔夫派密谋夺取政权的主张,指出了民意党对政治的过分依赖。但是,批判本身并不是普列汉诺夫的目的,批判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革命运动。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并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普列汉诺夫指出了如何在俄国开展政治斗争的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初,俄国两次入侵波斯,在波斯获得许多权益,加强了对波斯的控制。英国反对俄国控制波斯,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俄波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加强在波斯的影响采取了种种措施,但都由于俄国的反对和抵制而归于失败。英波商业条约的签订,英国终于在波斯取得了与俄国大致相等的权益。英波战争之后,英俄两国在波斯的权利得到扩大,波斯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相似文献   

19.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观始终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和构想同落后的、小农占人口大多数的俄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的理论著述和政治实践活动,清楚、完整地展现了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思考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列宁认为革命后的俄国仍然存在诸多社会矛盾,俄国阶级阶层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生态和意识形态的重新结构,加之封建传统的残余和恶劣的国际环境,赋予了俄国社会矛盾多元的复杂性特征。在深入阐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思想,开始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