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红强 《学理论》2009,(12):184-185
《美国往事》是一部关于友谊和爱情的黑帮电影,但它与那些一味暴露黑帮的内幕、内容凶残、场面血腥的黑帮电影相比较,又有巨大的不同。我们会觉得它是一部激情浓郁、诗意盎然的抒情电影。本文主要从它的叙事结构来分析该影片的成功和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当中国电影亮相国际市场时,海外观众对它们有某种特定的期待。那些在西方取得较好票房收入的影片,无疑都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人们的这种期待  相似文献   

3.
《瞭望》2010,(39)
<正> 对于已经奉献过相似的《我的父亲母亲》的张艺谋来说,只有单纯并且重复单纯是远远不够的《山楂树之恋》的影厅坐不到4成观众,这与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甚至《我的父亲母亲》《千里走单骑》都有不小差距——是人们厌烦这位"准大师"了,还是号称"史上最干净爱情"的这部影片有些矫情?上世纪70年代,在物质匮乏、人情凋敝的"文革"时期,静秋、老三的爱情自由生长,显得简单而纯粹——"文革"背景之下,两个出身都有问题的孩子走到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6,(8)
正时下的影视作品流行"回味青春"的主题。这些青春故事里充满了浪漫、天真无邪、无拘无束的色彩。这不免勾起了我对青春的回忆。可提起我的青春,不由得泪眼迷离,我们这一代人有青春吗?即使有,那也是苦涩的。你若不信,请看我的回忆吧!从农村到"三线"1966年春天刚过去,一场疾风暴雨似的运动来临了,我这个初中仅读了半年,尚不到14岁的少年从此失了学。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一切文学书籍都被视为毒草被封、被查、被烧。我们只能在街上看那些红彤彤的标语、充满火药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电影评论界早就流行一句话,是“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话很简单,意思却颇复杂。一是说电影评论家叫好的影片,观众却不多,电影院卖不了座,赔钱;观众如云,出现黑市票卖座的影片,电影评论家又摇头,认为片子并不好。这是影评家和观众的矛盾。由这个矛盾又引发出导演、影片主创人员和影评界的矛盾,创作人员认为影评隔靴搔痒,既脱离创作实际又脱离观众的需要。二是超出专家和观众的对立,一般来说,有意思的影片不好看,不卖座;好看的影片又没意思。这从我国电影现行的三种奖也可以看得出来。百花奖是观众投票的,金鸡奖是专家品评的,政府奖是有关行政机构认定的。但每种奖的内部也各有一本难念的经。百花奖么,爱看电影的不一定爱投票,有个投票者的层次问题。金鸡奖么,专家之间有个百家争鸣问题。政府奖么,既有现行政策政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值得记住的一件事,就是看了电影《无问西东》。这部电影让我真正看到了那个年代的那些先生。从影院出来,曾是燕园学子的妻子一声慨叹:唉,不会再有了。影片结尾,重现了一长串西南联大名师大家的名字和身影,观众都静静地看,没有人离开。我看着大银幕不由心生一问:为什么在那个战乱、动荡、颠沛、困苦的年代,在西南那些茅草屋里,会出现那么多先生?他们为什么能在哲学、历史、文学、科学等等那么多领域矗立起那么多座高峰?!  相似文献   

7.
雷锋日记     
青春啊,永远是美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们,属于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我要永远戒骄戒躁,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8.
杨茜 《学理论》2013,(24):179-180
《牡丹亭》是以理想的"情"与现实的"理"的矛盾冲突为主线,通过女主人公杜丽娘,一个生活在封建大家庭的富家千金,自幼耳濡目染,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努力做一个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怎奈却敌不过青春的骚动、及对美好爱情和自由生活的追求,不惧礼教,不畏世俗,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想要的生活,因"情"而死,为"情"重生,通过自己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和大胆地与封建礼教相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季节     
王蒙 《党政论坛》2011,(14):27-27
小时候,和妈妈在一起,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病也是一种娇纵、一种补偿、一种享受。幸福和爱情包围着每一个人。年轻的人将会得到,年老的人可以补上,年幼的人快乐成长,年老的人补度青春。而年轻的人,正当华年的人,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简直是泡在幸福的海洋里,行进在幸福的山谷中,  相似文献   

10.
郝春燕 《学理论》2009,(20):161-162
韩国影片动人的地方是有关成长的关怀。《智齿》对初恋带来的生命之痕进行了探讨,镜头切换造成颇有传奇性的叙事,糅合了人生的成长时空:在即将三十岁的女教师的人生中出现了关于初恋的叙事。重复的性别和姓名作为象征符号揭示了情感伤疼的普遍性,成熟的反思与青涩的爱情交融在一起,展示了情感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幸福的季节     
小时候,和妈妈在一起,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病也是一种娇纵、一种补偿、一种享受。幸福和爱情包围着每一个人。年轻的人将会得到,年老的人可以补上,年幼的人快乐成长,年老的人补度青春。而年轻的人,正当华年的人,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简直是泡在幸福的海洋里,行进在幸福的山谷中,只需要你去拥抱,你去迎接,  相似文献   

12.
电影院靠什么抓住文化观众群本刊实习生宋虹霞经历了进口分账影片《泰坦尼克号》票房的持续“丰收”,位于北京市东四北大街的明星电影院在5月初随即上映国产影片《罪恶》。本来希望调剂一下观众的胃口,没曾想大受冷落,有一场仅有两名观众入场观看。这家影院只得复映《...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最近一次电影座谈会上听说,有一位青年工人,劳动积极,政治热情也高,就是不敢写入党申请书,怕别人讥讽。看了故事片《不该发生的故事》后,他深受鼓舞,满怀激情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件事使人不由地联想起十年浩劫造成的政治恶果,同时,它令人深切感到,从各个方面,包括在银幕上恢复共产党员的形象该有多么重要。应当承认,前几年影片中能拨动观众心弦的共产党员形象并不多见。有些影片出现的党员形象,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广大观众和许多电影界前辈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7)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伟大的作品里,莎士比亚以天才真诚的诗人激情,携带着时代的烙印,坚持文艺"反映自然"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使得主人公性格鲜明,感情自然流露,悲剧中的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自然对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悲剧情节的发展进程。他以青春的力量,美丽的爱情批判中世纪野蛮而腐朽的道德伦理,揭示封建势力顽固、保守、落后的本性,从伟大、美丽、真挚、纯洁的爱情与残酷、丑恶、流血的私仇之间势不两立的冲突中,赞美了爱情、自由和幸福。  相似文献   

15.
访王苹     
陈联 《瞭望》1985,(39)
一部气魄宏伟、绚丽多姿的影片——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将于今年国庆与亿万国内外观众见面。这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彩色宽银幕影片,艺术地概括了中国近百年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伟大斗争,是一曲中国革命胜利的凯歌。  相似文献   

16.
奥斯卡获奖影片《朗读者》是一部具有丰富主题和复杂意蕴的影片,有关道德的要素或隐或显大量充斥在其中。通过对这部影片的欣赏,就艺术创作与道德观念之间的关系作以一定的体察和探讨。指出对道德观的宣扬与探究是艺术创作与追求的基础和动力。一部作品的艺术表现对观众的道德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作品会利用道德来增强自身的魅力,道德情感是艺术得以呈现、获得接受和认同的内在原由。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责任     
不出所料,《女大学生之死》在北京的首映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忘不了社会,忘不了改良这人生的文学家,电影家,不甘心只逗人笑笑,不甘心只图迎合观众,媚悦观众。他们切望影片拍得好看,观众爱看,而又有意义。这种可贵的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在电影导演的名单里,颜学恕这个名字人们可能比较陌生,但他导演的《爱情与遗产》、《丝路花雨》、《西安事变》等影片,却是广大观众久已熟知的。故事片《野山》是他最近编导的一部新片。 《野山》是颜学恕根据青年作家贾平凹的中篇小说《鸡窝洼的人家》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秦岭深处,一个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的山洼洼。人们依照千百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日出而  相似文献   

19.
闻名全国的大寨"铁姑娘"郭凤莲把青春献给了大寨,爱情与婚姻也都是由大寨安排的.当时,郭凤莲正当青春时节,不仅能歌善舞,而且根红苗壮,颇得一位在县城端铁饭碗的小伙子爱恋.郭凤莲也深为对方的英俊、厚道和知书达礼所吸引.但是,这位名扬四方的"铁姑娘",终身大事无论如何是要纳入政治轨道的.大寨党支部连续三个晚上开会,专题研究郭凤莲的婚姻大事,否定了郭凤莲的自由选择.郭凤莲哭成个泪人,执意不从.陈永贵扔下句话:"如不答应,就开除党籍."爱情诚可贵,  相似文献   

20.
马林 《瞭望》1985,(36)
《代理市长》是一部反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表现时代风貌的影片。它虽然没有曲折的故事、缠绵的爱情、旖旎的风光、惊险的场面,甚至个别地还会有不足之处。但是,作为向新的题材领域的一种探索,我们认为它是必要的、有益的。我们是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