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对犯罪客体的作用,因此总要形成一定的物质痕迹,而犯罪行为人在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是其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及其他心理的外化表现。犯罪现场留有什么样的物质痕迹,这些痕迹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痕迹的犯罪行为等都会反映出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状态。通过现场痕迹反映出的犯罪心理状态并不是可以通过感官或仪器就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是需要依靠心理学和逻辑思维的方法去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犯罪现场再现时,人们往往仅注意犯罪行为的再现。但犯罪行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犯罪环境有着特殊的联系,环境制约着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特别关注犯罪环境的状况,因此,从环境学与心理学视角研究犯罪现场与环境、犯罪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医药购销领域人员受贿犯罪呈现涉案主体集中,涉案人员覆盖面广、群体犯罪现象严重,手段方法复杂多样,涉案领域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为主,犯罪行为呈半公开,持续时间长,社会危害后果极为严重等特点。对于医药购销领域的受贿犯罪行为,不仅需要严厉打击和惩治,还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努力从源头遏制医药购销领域人员受贿犯罪。  相似文献   

4.
当前网络经济犯罪呈现扩大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犯罪形式的多样性、犯罪手段的高智能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犯罪日趋国际化等特点。打击网络经济犯罪刻不容缓,可以从加强情报收集研究、依法侦查取证、推进协作配合机制建设、建立宣传预警机制等方面入手,探寻针对网络经济犯罪的侦查对策,把握打击网络经济犯罪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对比心理、隐藏心理、环境心理、行政心理等几个不同的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了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冲动及形成特点,并有针对性地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实行公开监督制度;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加强法治,强化法律惩治职能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实行综合治理,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犯罪动机是推动或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在故意犯罪中,犯罪动机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贯穿于犯罪行为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对犯罪动机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是刑法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犯罪预防学、预审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共同课题。 一、犯罪动机的职能 犯罪动机在犯罪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即犯罪动机的职能,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始动职能。亦称激发犯罪的职能。始动职能是一切动机的首要职能。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首先起的是始动、起动的唤起作用。犯罪行为正是受犯罪动机的激发而产生。犯罪动机是犯罪人行动的内部原动力,是主观上的直接原因。犯罪行为是犯罪动机推动的结果。作为动力,就有强弱的不同。当犯罪动机初始萌芽,处于微弱状态时,还不足以引发和推动犯罪。如果发展到犯罪决意形成阶段,说明罪刑动机已发展到一定强烈程度,并确立与实现犯罪动机相应的犯罪目的、手段、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出现时即付诸实施。不论是预谋故意还是突然故意,都是由一定强度的犯罪动机所激发,所不同者,预谋故意的犯罪动机有一个由弱到强的渐进过程,而突然故意的犯罪动机是在情境的强烈刺激下一刹那间形成,几乎同时进入决意,立即引发犯罪行为。激情犯罪就属后者。犯罪行为危害后果  相似文献   

7.
税收犯罪属于行政犯罪之范畴。该犯罪行为极大地危害了国家的利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而各国刑法对税收犯罪行为都予以规制。但各国立法例各不相同。我国修订后的《刑法》时税收犯罪作了专门规定。预防税收犯罪首先要加强税收立法:其次要提高公民的税收法律意识;再次要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最后要加强对该类犯罪的综合治理,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8.
行为的展示受心理的支配,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研究恐怖活动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是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有效途径。在审讯过程中,恐怖活动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其往往表现出仇视社会、顶、扛、混和顾虑较大等心理特征,分析犯罪心理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讯对策,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犯罪线索,防止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或造成更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修订后刑法对罚金刑的全面补充和修改1.扩大罚金刑的适用范围。现行刑法保留了罚金刑作为附加刑的地位,但扩大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1979年刑法分则中只有22处罚金刑的规定,涉及20种罪名,主要针对贪财、图利、损毁公物和妨害公务等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从现行刑法分则的犯罪整体类别上看,对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个别犯罪(如建筑工程重大责任事故罪)增加适用罚金刑;对几乎所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适用罚金刑;另对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中的个别犯罪(如绑架罪)、对侵犯财产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大部分犯罪、对贪污…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社会,贪污贿赂犯罪现象已日趋严重,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领域,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化公为私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虽然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一方面由于贪污贿赂犯罪是社会历史现象,它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短期内很难消除。另一方面,现阶段,一些人员尤其是国家工作人员经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在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断地实施贪污贿赂犯罪行为。因此,为使我国早日步入现代化强国的行列,加强对这类犯罪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讯问的目的是使犯罪嫌疑人形成供述动机并交代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心理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政策与法律;案件的证据、嫌疑依据、犯罪相关信息;强制措施和羁押;讯问人员的能力和技巧;讯问环境;案件的社会关注度等。讯问人员在讯问中给犯罪嫌疑人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2.
差别交往理论与青少年犯罪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别交往理论是美国20世纪犯罪原因的社会学观点发展中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传统的从生物和心理异常方面探讨犯罪行为原因的研究定式格局,将视线切换到“正常的人”是如何学习进行犯罪行为的问题上,牢固确立了“犯罪行为是习得的”观点。这一理论表明,既然犯罪是后天习得的,那么预防犯罪就成为可能,加强与非犯罪行为模式的联系,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将这一理论运用于矫正领域,我们有必要树立“社区为本”的矫正理念。  相似文献   

13.
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学分类与构成,是以刑法学犯罪分类与案件构成理论为依据,从侦查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对经济罪案的构成要件和要件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排列状况进行具体剖析的理论,其可为选择经侦方法和取证措施提供途径和依据。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学分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犯罪对象和犯罪领域的不同分类;二是按犯罪行为分类。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学构成,可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纵向的动态结构,即分析经济犯罪行为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二是横向的静态分析,即以犯罪实施阶段为横断面,剖析犯罪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它包括了经济罪案中的主体、行为、对象、主观状态、危害结果、时间、地点和方法等要素。  相似文献   

14.
对犯罪心理如何理解,这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目前,在心理学界,对这一问题,存在着分歧。高地血同志在他的心理学研究《歪曲形态论》中写道:“犯罪心理概念只涉及犯罪动机的形成和犯罪意志支配的犯罪行为发展的范畴”。他认为,刑事法律主要是根据犯罪客体来区别犯罪种类的,但是犯罪心理学对犯罪的种类却不能这样划分。就是说只能从行为人决意犯罪的意识上的起因,即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以及为要达到犯罪目的而采取的犯罪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规定中的单位犯罪大多是行政犯罪,而由于单位自身的组织性与意志由集体决策的特性,对单位犯罪处罚制度的研究,就不能仅局限于在刑法领域进行探讨,而应该在刑罚措施适用的基础上,从单位内部的制度完善及外界的配套监督等方面,探寻预防单位违法犯罪的新思路。因此,从行政刑法的角度研究单位犯罪的处罚制度,既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也有利于立足单位的自身特征,明确处罚单位犯罪的价值目标,完善我国相关制度设计,从而有效预防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16.
腐败已经成为阻碍全球社会发展的毒瘤,惩治贪腐业已成为我国政府端正党风,取信于民的施政方略;贪腐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民众“仇官”、“仇富”心理升级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悖德行为。这些现象已经引发学界的担心、深思与探究。尤其是法学、犯罪学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更是从根源、贪污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行为的发生机制以及应对的策略方面入手,做深层次的剖析和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的探索与实验。我们拟对这些研究做梳理、归纳及相关的心理分析,以期为反贪提供心理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7.
犯罪动机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探索犯罪动机的规律性对于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犯罪动机的概念、性质、过失中的无意识动机和犯罪动机功能独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犯罪人罪后情状分析能为侦查机关在划定侦查范围、追逃、阻止继续犯罪、获取证据、深挖余罪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依据,对侦查工作意义重大。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是犯罪心理学的三大变量系统理论,事实基础是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和犯罪后所面临的环境,以及渗透到生活领域的各种社会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19.
浅谈领导干部经济犯罪的矫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进行经济犯罪 ,都是在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内驱力推动下 ,为实现非法占有的目的而进行的有目的的犯罪行为。换句话说 ,都是一种直接故意犯罪。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内驱力 ,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因此可以说 ,没有犯罪意志 ,没有犯罪心理状态的经济犯罪是不存在的。要预防和减少领导干部经济犯罪问题的发生 ,就必须在研究犯罪的行为特点、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行之有效的犯罪的心理矫治的对策。笔者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监督机制 ,矫正侥幸心理政权是权力的衍生物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亦证明 ,失去严格…  相似文献   

20.
行贿是引发受贿犯罪的温床,加强对行贿犯罪的研究对从源头上遏制受贿犯罪有重要意义。“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非法提供的帮助或方便;行贿行为有典型行贿和经济行贿,构成犯罪均需达到一定数额或情节严重;行贿的内容应从财物发展为财物和非财产性利益;“从宽处罚”的特别规定应适用于所有行贿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